昨天我写了一篇稿子,名字叫做《高考如何选择志愿,这个建议有点辣》,发表后收到了一位前辈的留言。
我看完之后,内心充满了焦虑,因为还有太多的人不了解这个繁华世界的另一面。
壹 53个电饭锅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某省会城市重点高中任教,某日,她神秘问我是否需要电饭锅。
我大惊,以为她也下海经商,内心颇为鄙视。
转念一想,教师也是个清贫职业,于是答应需要。
谁知她竟然爽快地回到要送我两个,我一时不解,细问之下,她才道出实情。
原来某日,她宿舍电饭锅罢工,导致她中午迟到,为表歉意,她向学生们道歉,并说明以后不会因为电饭锅问题而迟到。
结果从当天晚上开始,她就陆续收到了各色花式的电饭锅,还有接着各种借口由奶奶、外婆转赠过来的。
一个星期后,她宿舍已经成了小电器超市。
她开始打算一一送回,后来发现每敲开一个家长的房门,迎来的是质疑的目光和各种试探性的问话。
还有的家长以为她嫌礼物太轻,直接拿出了厚厚的人民币递上。
经过一番折腾,她发现这样傻傻归还不是办法。
为了拯救自己的房间,她开始了清理工作,于是有了开篇的一幕。
经过认真清理,几乎所有的学生每人都送来了1个,看着53个电饭锅,她想起了自己出生的那个小山村。
那里没有电饭锅,因为大家都是烧柴做饭。
贰 读书有球用
她想起了她的启蒙老师,是一个快50岁的老迷糊。
她所在的乡镇是出了名的穷,没有老师愿意呆在那里,因为整个学校就1个老师。
除了穷,还有一个原因:隔壁乡镇产煤,所有的劳动力都发疯似地涌向了矿山。
村里没有了劳动力,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孩子们也都不愿读书,因为家里大人说了。
读书有球用,还不如煤老板动动小指头实在。
学校里有两个班共60人,但到校的人数从未超过50人。老师去家访,学士家长直言不讳,我让他去干活了,家里没有劳动力。
唯一的学校老师借故调到了其他村。
学校没有了老师,孩子们各自回家干起了农活。
直到老迷糊的到来,说他迷糊,是因为“明白人”根本不会来这个地方。
叁 老迷糊的糊涂事
村里人传说,他是隔壁乡镇里有名的“失心疯”,要不怎么会来鸟不拉屎教书。
也有人说,他是外地拐带孩子的骗子,是来骗小孩子的。
不管怎么说,人家有白纸红章的文件,村长派人把人安顿下了。
小学又开学了,跟城里的学校不同的是,根本没几个学生到校,第一天勉强过半,第二天还少了2个。
老迷糊开始挨家挨户地去找学生,结果碰了一笔子灰,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怂恿下辍学的,光靠嘴皮子根本不管用。
有几个家长看他很有诚意,也就交个实底,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饭费和书费。
第二天,一夜辗转的老迷糊又开始犯迷糊,他竟然自己掏钱给学生交上了饭钱和书费。
消息传出来,老迷糊得了“失心疯”的传闻坐实了。
老迷糊疯了的消息从村里传到了乡里,然后又传到了县里。
但不论怎么传,孩子们还是正常回校念书了。
老迷糊就这样倒贴着工资教了半年书,直到村里人再也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教书还倒贴钱的?
于是打发了一个“见过世面”的后生去县里教育局打听消息。
一打听不要紧,结果老迷糊到村里倒贴钱教书的消息惊动了县教育局。
不到一个星期,县里教育局来了督导组,把老迷糊用小车接走了,说是了解情况。
之后的事情大大超出了村里人的想象极限。
村里的小学翻新了教室,安排了2名代课老师。
县里的学校还对口帮扶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教学互助。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老迷糊则再没有回来。
开始村里人天天在村口等,后来也有人去县里问过,说是不便透露。
再后来,有人从县里回来,说他是县里的退休领导,微服私访的。
可也有人说,他是省城的大学教授,是来体验生活的。
但无论那种说法,村里人都会在说完的时候加上一句:那时候我就觉得他是个大人物,他跟我甭铁。
许多年后,我的同学顺利考上了省里的重点高中。
作为全校第一名,她在演讲的时候,讲了老迷糊的故事。
因为,她当年就是老迷糊倒贴着饭钱和书费找回来的孩子之一。
多年以后,她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尽管她已经很多年不回去那个小山村了,但在睡梦中还是会轻轻地叫道:老师,你站住,我还您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