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有哪些长久来看十分受益的习惯?”
这是豆瓣上我挺喜欢刷的一个话题,所以这次就来说说,我有哪些让自己受益的习惯。
如本文标题所示,我强调了“不是努力挂的我”,因为我不想写鸡汤文,不想让大家觉得我是一个十分用力的人或者这些习惯多么厉害,更不想宣扬这些习惯可以帮我登上人生巅峰。
维基百科对习惯的定义是:一种常常出现的行为,而且多在无意识下出现。
好的习惯是我们生活中最细水长流和润物细无声的部分。
迄今为止,我的这些习惯并没有让我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可能是我太不努力了……),但它们让我成为了、并将继续成为一个更怡然自得的我自己。
1、阅读
这是我从小养成的、受益最多的习惯了。
(一个调侃)爸爸是教中文的,之前还任职过一段时间大学图书馆的副馆长,所以我小学二、三年级时经常坐在图书馆里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现在想来有点奇怪,大学图书馆怎么会有《童话大王》呢?
《童话大王》是郑渊洁一个人自创自编自写的月刊杂志,只刊登郑渊洁一个人的作品。可能是因为经费不够,所以书的纸张都是泛黄的、旧旧的,封边也是用线缝制的,非常有年代感。我竟然没有留下一本作为童年的纪念,可要抱憾终生了!
小学六年级初,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哈利波特,当时刚出到第五部。那个月里,我一有空闲就埋头看书,竟也把相当厚的哈利波特1-5部看完了,意犹未尽。似乎至今再也没看过那么厚的系列书籍了……惭愧惭愧。
初一、初二的时候,我妈给我在省图书馆办了借阅卡,我便每周日一个人跑去青少年图书馆看一天书,再借四本书回家看,这样看了整整两年。一直夸我妈办卡的那三四百块是花得最值、投资收益比最高的一笔钱。
高二时看了很多村上春树,晚上在家飞速做完作业后,泡好牛奶,台灯拧到最亮,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地看村上,从村上那汲取了很多力量。也看罗永浩的《我的奋斗》,韩寒的唯一一本独立杂志《独唱团》。
本科、研究生看书口味就杂了,但发现自己对非虚构文学很感兴趣。
比较影响人生选择的是,因为看了《激荡三十年》和《大败局》,觉得产业发展和兴衰很有趣,所以后来读研转专业学了产业经济学。
阅读大概是最常和“成功”扯到一块的习惯了,最频繁被引用的应该是查理·芒格的这句“这辈子我遇见的所有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不读书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我曾经也抱着“阅读带我走向成功”的心态看一些自我提升的书,后来发现,我还是更偏爱那些“无用”的文学作品。
上个月研究生毕业,整理行李,把之前偶尔还想发奋图强时买的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等等全给二手卖了,文学书籍一本不落地寄回了家,为我一直梦想拥有的书墙做储备。
阅读不会带你径直走向成功,尤其不会是普世意义的金钱、地位上的成功。
一些教科书、工具书当然能带你了解某些事情,比如怎么理财入门,比如怎么写子弹笔记,但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去行动、去实践,而不是光秃秃的阅读。
我读文学作品较多,只因为书本有趣、方便,是杀时间利器。
一个人,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捧本书,埋下头,看到精彩之处会开心不已,看到好的词句会羡慕作者这么厉害。
个人经验之谈,从小阅读的习惯对我的益处有以下几个:
# 1.培养、锻炼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中极其简单的一帧画面,在书本中可以写满一整页纸。从傍晚日落时分的天空,到初春翠绿的草地,再到主人公站立在暮色中的姿态、神情,好的作者可以将画面描写得非常具有代入感。
时常阅读这样注重细节描写的段落,会让人不自觉地去想象书中的画面、代入人物的心情,能够极好地锻炼想象力、培养同理心。
而想象力有多重要呢,对于我等普通人来说,能让我学东西更快上手一些。
大一时,我作为班级的文艺委员带领班级参加合唱比赛,和指挥说应当做什么样的姿势更得体、更帅一些,有同学问我之前是不是学过指挥,emmmm……其实我也只是在书上读到过类似的情节,在脑中构想了下动作画面而已。
# 2.汲取力量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力量。
这话说来有点俗,但是千真万确。
由于家庭原因,我在高中阶段过得有些压抑,村上春树的书是我当时的力量之源,尤其是《海边的卡夫卡》,我在书上划线了很多句子,还写了很多自己的话来鼓励、支撑自己。
好的作家是我特别喜爱和尊敬的一类人,他们的内心像火山一样蓄积着巨大的能量。
他们固然会写让人忍不住问“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悲剧,但他们最终要表达的还是他们内心最深处的、自己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法自制的、对这个世界的爱。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说的就是他们。
常说读书就是在以作者的视角看世界,那么,就请好好读书,好好体会那些有力的句子,好好感受作者写下那些好句子时的内心力量,并“自私”地占为己有。
# 3.提高对信息的审美能力
关于信息,我写过这样一段长微博:
有句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借用这句话,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接收的信息。
你过去接收的信息成就了现在的你,你分辨、选择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代表你自我教育的能力,你消化吸收、再创造新信息的水平衡量你的思考深浅。
信息爆炸时代,对信息的审美能力特别重要,面对参差不齐、层次不穷的信息,如何分辨信息的好坏与美丑,并加以精挑细选地接收和深入思考,其实应当是奋进中的现代人的必修课,比打什么自律、奋斗的成功鸡血有用太多了。但也难很多,私认为,这是类似艺术审美的、必须从小熏陶教育的东西。
好的书籍,是优质信息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集,或是工具书,一本好书一定会耗费作者极大的心血,从大致构思到初稿撰写再到一遍遍的修改和最终的版本敲定。看了不少优秀作家自传之后,我才了解像马尔克斯、毛姆这样的好作家对写作这件事注入了多少的生命。
一个好作家的一本好书,就是他将他多年的人生精心提炼成一颗“仙丹”送到你面前,绝对一手的、无中间商赚差价的有趣经历、人生心得、经验教训等等。
长期看好书,长期接收最优质的信息,自然而然也就对那些劣质信息有了免疫力,不会受咪蒙之流的荼毒,甚至会一看抖音上某些“奶嘴乐”的视频就感到难受,避而远之。
2、写日记
写日记也是我一直都有的习惯,初高中时只是在心情不佳时记录下近况如何、再写下鼓励自己的话,类似给自己的信,每次能写个两三页纸;本科时拿专门的本子写,一周写个两三次;读研后才真的实现了“日记”,每天都会记录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些生活的细枝末节,吃了什么早餐啦、遇见什么人啦、是什么心情啦,等等。
回忆并用纸笔写下当日生活及心情,是我这三年来的几乎每一天的最后一件事情。
有时忙碌,临睡前洗漱干净,拧开台灯,拿出纸笔认真记录今天完成了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待做,常以一句“好累啊”结尾,然后合上日记本,抹护手霜,关灯,心满意足地爬上床,沉沉睡去。
偶尔清闲,反倒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就会把一日三餐吃了什么详细地列出来,甚至自居美食家身份,一一加以点评,结尾常是“懒懒的好开心呀,希望一直这么开心”,emmmm……
写日记让我有一种踏实感,让我知道一天中淌动的时间都流向了哪儿。
看书也好,发呆也罢,让我享受和愉快的事情就不算浪费时间。
我觉得,写日记是最容易养成的习惯了。
买本年度日记本,每一面纸都已经标明了这年的某月某日。
当这一天已经过了,而你又没有在这一面纸上写点什么,仿佛你什么都没有做,你的这一天凭空消失了!想着就很难受,赶紧把欠下的这天补起来!
我用的是趁早系列的效率手册,已经用了三本了,很喜欢这种形式,之后也会一直用下去。
3、做总结
豆瓣用户真的超喜欢做总结的,年度总结,半年度总结,年度阅读总结,半年度阅读总结……诸如此类,但我竟然还看得挺津津有味的??!
对生活和热爱的事物做总结,可比读书、工作期间做的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有趣多了。
回忆自己过去一段时间里做了什么事、辗转了几个地方、看了什么书和电影、为爱好作出的努力又有哪些收获,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心会感到很充实,会觉得自己真的有在认真生活,就会情不自禁地对之后的时间也有了期待并自发地作出计划。
每到年初,大家总喜欢立Flag,而临到年中或年末,又惊呼Flag哗啦啦倒一片啦。
其实,在立Flag之前,更重要的事情应当是,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前一年的总结。
这里说的“积极的态度”是指,单纯地列出自己一年里完成了什么事,不加以好坏的评价,不去判定这一年是否没有实现某个目标,更不去沮丧地认定自己一事无成、毫无收获。
一年365天,学习、工作、书影音、个人生活、家人朋友,等等,一定有某些瞬间和某些事是你想要去回忆、记录并作为这一年的“milestone(里程碑)”的。
我们常见到的里程碑是道路旁刻有数字的固定标志,一般每隔一段路设立一个,标记当下位置以及与特定目的地的距离。
但我们都清楚,人生道路没有特定的目的地,与“目的地”的距离也绝不是线性的。
所以人生的“里程碑”更像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时所说的“dots”。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 dots will connect down the road will give 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 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会给你带来循从本觉的自信,它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随着时间流逝,dots必定不断累积、沉淀,相互之间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重要连接。
总结和复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清楚人生中的dots,甚至能够在某一刻看见过往的dots串联成线的模样,以及它隐约指引的方向。
4、力量训练
控制体形、保持健康是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重要议题之一,运动当然是不二之选,但比起跑步这类枯燥、极有可能反弹的有氧运动,我非常非常非常推荐更有趣、效果明显且持久的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我最近半年喜欢上的事情,其实就是去健身房举铁练肌肉。
我属于易长胖、易水肿类型,不运动、不控制饮食的话就会又胖又肿,所以(佯装)减肥一直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
和所有立志减肥的人一样,我跑过很多个五公里,也尝试过游泳,但一旦停下运动后,就会很快反弹。这样忽胖忽瘦、反反复复之后,我成功地……更胖了……(哭
去年年底时办了张健身卡,最初也只是去跑步机上溜达会儿。因为长期伏案看电脑,就想练练背,害羞地拉住某个看上去有点热心的大佬问怎么练背,大佬就教我练器械。后来和大佬们混脸熟了,我就厚着脸皮请他们教我做力量训练,开始只是练臀腿和背,后来加了胸部训练,临近夏天又加了肩部和肱三头肌的训练。
那两三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去健身房,算是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去会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力量训练、锻炼肌肉带来的好处很明显。
# 1.体态好了很多
我有X型腿、假胯宽、骨盆前倾等问题,大佬告诉我是因为臀中肌无力而髂腰肌又太紧张,所以就需要放松、拉伸髂腰肌,同时锻炼臀中肌。这样练了一段时间后,我的腿型问题真的好了很多。
以及我后期练了几次肩,肩膀也自然而然地打开,人确实挺拔了不少。
# 2.肌肉线条好看
女生做力量训练真的不会练成金刚芭比。金刚芭比的体脂率很低,很难练的!要增肌、减脂、增肌、减脂……很多次循环,超难的!
所以女生做力量训练、锻炼肌肉,只会让你隐藏在脂肪下的肌肉明显一些,更有清晰好看的线条一些。
就我个人经验来讲,肩部和手臂的肌肉线条是最好练的,因为这两处脂肪比较少,稍微练出一点肌肉就会很明显。
女孩们赶紧练练肩部和手臂呀,有一些肌肉线条穿露肩装好看很多哦~
# 3.效果比较持久
有氧运动减肥的本质是形成热量差,减少脂肪。
无氧运动,也就是力量训练,本质是增长肌肉,肌肉消耗更多热量,脂肪减少。
所以,如果你是通过有氧运动减肥,一旦停止运动了,你就无法形成热量差了,极容易反弹。
如果是通过力量训练呢,即使暂停一段时间没有锻炼,之前长期的力量训练已经形成的肌肉也会继续帮助你消耗热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你的体形。
之前看过b站上一个视频,up主停了两周多没有训练,也没有控制饮食,但肌肉线条基本都还在,没有明显变化。
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一个月没练了,每天胡吃海喝,最近还爱上了澳洲的各类薯片,但现在仍能隐约看到一丢丢马甲线,心满意足。
肌肉是个好东西。你要爱上肌肉。
阅读、写日记、做总结、力量训练,这就是我长期以来养成的、亲身实践的、业已受益良多的四个习惯啦。
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让人有点虚。
但正是这样简单的、能够融入点滴生活中的事情才更容易上手,一点一滴积累,养成习惯,为日常的琐碎生活注入力量,渐渐汇聚成一双越来越有力的无形大手,推动你在人生长河中,虽缓缓,但坚定前行。
如果内容对你有用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阿姚的。
关于澳洲打工度假日常,生活杂记,个人提升,文字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