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玩坏的名画是刘海栗大师的《梅》,这幅画是他在93岁高龄时完成的作品。他的作品很多,这幅《梅》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画起来并不难,不像他的山水要求那么高。我记得很多年前,和朋友一起曾去中国美术馆参观过刘海栗大师的画展,那时对画家并不了解,甚至当时连他名字里的“栗”都想不起读什么,只是单纯的想参观,看看,熏陶一下自己。
想去参观画展,也是缘于一次“看画”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一幅画”的魅力有多大,直击心灵。那是一次去北京的潘家园玩,路过一个画室,门口很随意的立着一幅油画。这幅油画里画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穿着淡蓝色的旗袍,侧在南方那种木门上,她的皮肤饱满,姣好,向远方望去,眼神里写满了初恋时的那种期待,远处是湿漉漉的雨后小巷。我看到这幅画,像被定在了那里一样,眼神再也无法离开。
这个画家是谁?他画的是谁呢?画中的女孩又在等谁?她好美,我仿佛爱上了她一样,想要化作她爱上的那个人,让她来等我。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浸感,我被一幅画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心甘情愿,享受其中。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我也没有带相机,无法把“她”留住,我很后悔没有记住画家的名字,此后也无法找寻,但她,就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脑里,挥之不去,难以忘记。如若有缘,能再次见到这幅画,我肯定会泪流不止,这份情感只有我和画中人才会懂。
一直以来,对于画家的名字总是记不住,所以刘海栗虽然在绘画界很有名,是大师,可对于我来说,是绘画的门外汉,那时对他一无所知。那次参观他的画展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画的山水很浓烈,画幅很大,人站在画前,会有扑面而来的感觉,很震撼。
但如果你问我看得懂吗?还真看不懂,只能单纯的欣赏。如果你问我个人感觉喜欢吗?说实话,有些画我还真不喜欢,太浓了,而且配色不好看,很俗气,希望大师听了不要生气,谁让我不懂呢!有的画我很喜欢,比如这幅《梅》,画面很干净,红黑相配突出了梅花的美。像我这样的普通百姓,只能从看画的感觉去说,什么画法、用笔考究,咱真不懂。
我选这幅《梅》来画,也是出于对它的喜爱。小小的梅花红的娇艳,我一边玩画,一边想起了“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这是歌曲《一剪梅》的歌词,于是开始了单曲循环模式,听着歌,画梅花,感觉很美妙。画完画,感觉左侧很空,突发其想作诗一首:梅花不争春,寒天独自开。肠断相思泪,等待故人来。(献丑了!)总觉得梅花很孤单,一定是在等她想念的那个人!
现在献上刘海栗的《梅》原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自行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