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来处,不必送

作者: 素小还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14:36 被阅读48次

    开工啦~

    忙碌又饱食的春节过后,很多人已陆陆续续回到工作岗位,带着新的期许,带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

    挥别故乡,告别父母,我们将所有的爱与不舍藏进心底,然后大踏步走进未来里。

    这个春节一直窝在家,看完了久未读完的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原是早几个月就得了此书的,断断续续的看了又丢下,直到春节假期才得空从头自尾的读完。


    幸得朋友好意,去年10月里,如愿参加了龙应台新作《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在大陆的首场读者见面会, 她以“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为题,主要是分享讲述有关《天长地久》的一些片段的来源。而这些片段都与其母美君、其父槐生有关。

    父母所在处,即是故乡。湖南是龙应台父亲的故乡,也是她无数次在父亲的描述中想象、却很多年都无法触摸到的“梦乡”,也被她称之为“永远的梦乡”。2004年,龙应台捧着父亲的骨灰归葬湖南衡阳老家,湖南也成了龙应台的故乡。正如龙应台所言,这样深切厚重的情感,不单是来自命运的血缘、来自于历史传统,更来自于那一片乡土上的语言文化。

    令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龙应台说她想要听够湖南话再走,所以她不断的跟现场近千名观众一起朗诵《天长地久》里的章节,并且务必要求朗读者须用湖南话来读。

    一遍又一遍,浑厚的声音不断的回荡在音乐厅的天花板上,虽然不够整齐但却有种肃穆感。不仅如此,我们还听到了小姑娘童音版的长沙话,还有老者颤巍的衡阳话,面对着可爱的读者兼乡亲们,这一声声乡音流淌进龙应台的耳朵里,也落进每一位在场聆听者的心坎儿里。

    伴随着龙应台娓娓地讲述,我仿佛也看到槐生与美君在那段破碎的山河岁月里所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走遍千山万水后,现在她回来了,回到故土与故乡的人分享她的人生感悟,通过共读一本生命之书,以此来表达对父母辈的感恩。

    而在这被肆意渲染的寻根与乡愁的氛围里,我的脑海中竟浮现出一个人---席慕蓉,一个同时代在台湾当代文学中占据相当分量的女性作家。席慕蓉出身于蒙古贵族,书香世家,但是也是生逢乱世,幼年时即跟随父母颠沛流离,飘落台湾。对于从未见过的故乡也是有着深深的向往,并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对于根的苦苦追寻更加执着。她曾经说:“我是蒙古人,对于和自己民族有关的种种,很早就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爱惜的心情。”这种对精神原乡的永恒追问与寻根意识,使她创作了独特魅力的乡愁诗,几乎占据了席慕蓉作品的一半主题。

    我读席慕蓉是在大学时期居多,那时离乡北上求学,所在之地恰与她笔下的蒙古高原相距不远,而身边也多有蒙古族的同学,故而总是容易进入她那歌唱故乡美丽,抒发思乡的惆怅里去,一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每每听之都会引得我泪流满面,心生向往,向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向往那蓝蓝的白云天……尤其与那些会蒙语和不会蒙语的蒙古族同学交流,总能感受到他们那浓浓的民族情结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一个非本民族的人皆如此,更何论身体里流淌着蒙古血脉的席慕蓉呢。

    龙应台的书大学时虽也看,但还是不喜欢她那种尖锐锋利下的忧伤,直到我开始一个人拖着箱子满世界闯荡的时候,始读其“人生三书”,从她那些柔软的文字里仿佛看到了江湖女侠的温婉与柔情,想必是那时候我心里也开始有了岁月的痕迹,开始能够明白她千山万水走遍后温柔与慈爱,开始能够体会她面对父亲逝去、母亲失智、儿子离别、朋友牵挂、兄弟携手的脆弱与深情。甚至读《目送》时,真想立刻抛下眼前的一切,回家。当然,被煽动的冲动魔鬼还是被紧迫的工作压力与脚下要走的路所抑制住,但至少那些文字给了漂泊的我绝不蹉跎的勇气和力量,闲下来时也不忘多给父母亲人打几个电话。

    龙应台“人生三书”

    那些乡愁与离别,或许也深埋在我们每个离开故土向前走的人心底。那些年老去的亲人长辈,那些年读过的的学校,停留的城市,结识的同学,相携的朋友、同事,好像都藏进了生命的某个角落里,每每想起时恨不能马上飞去,立刻出现在他们面前,一起重返年少时光。可是我们谁也回不到过去,那些思绪大多最终也只能在渐行渐远中惶惶然然。就如爸爸近些年总是念叨着以后老了,要回老家置房终老去,而一头扎在自己未来与生活的我们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劝阻,一如龙应台所说:上一代父母不善表达,心里装着自己的黑盒子。只是现在已不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是我们不愿听也不敢听了,怕当中的伤害太深。或许,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伴随中国城市化所要承受的痛心与遗憾吧。

    我的家乡原是在江汉平原上的鱼米之乡,那里有一望无垠的稻花香米,有纵横交错的河渠环绕,那时小小的我只以为除了天空就是土地了,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天长地久,后来见惯了连绵不绝的山脉,却远远不及家乡田野的广袤开阔、平坦悠远。后来的我带着故乡给予我的坦荡与广袤之心走过很多的高山与大河,也见过无边的大海与茫茫草原,但我未曾一刻忘记我的来处。如同我爸爸对故乡的眷恋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席慕蓉与龙应台两位女性作家却是在国破山河碎的裹挟下背井离乡而去,虽有着相似颠沛流离的背景,作为外省人的身份成长于台湾,后又出国留学,深受西方文化熏陶,最后又回归故里,她们二人皆是才华横溢,成绩斐然,但又各有所长。

    席慕蓉是一位作家,诗人,散文家,同时还是一位画家,她的作品灵动清新,宛如微风轻轻拂面,饱含对生命的挚爱真情,被称为“诗歌散文派”,读其文字,有洗涤人心灵之功效。而人们给龙应台的定位却是:作家、思想家、社会批评家,还有政客等。她的文字永远热烈如火,犀利如锋,一针见血,永远试图用锋芒毕露的文字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心态和观念,充满理性与恢弘的气魄,给人荡气回肠之感。

    一个擅用清浅的语言表达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一种感染的力量;一个却擅长用大胆泼辣的笔锋揭露社会中的种种诟病,以血淋漓的事实逼迫我们去自我剖析与反省。

    一个浪漫深情,一个深沉直率。

    25岁之前喜看席慕容,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那样一个温婉优雅的女子,也能遇见一个可以让我恣意成长的人。30岁后看龙应台,是在自己有了更为独立的眼界和明确的人生观时,中间数年,跌跌撞撞,从天真浪漫,到追求自我,再到偏安一隅,偶尔会生出些矫情的诗意,却也开始用心感知这一年四季的冷暖变化。而故乡,也成了我乡愁里永远抹不去的一缕背影,那是我可以回望可以惦念的时光深处。

    (图片来自网络)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带着我的孩子回到我的故乡,在暮色苍茫、广阔无垠的原野上,再走一回杂草葳蕤的田埂,再看一回暮色下的炊烟袅袅,再听一回未曾听过的乡音······,此后,任你千山万水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来处,不必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fk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