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稳”与“灵动”——《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学反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稳”与“灵动”——《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学反

作者: 夜阑如风 | 来源:发表于2020-10-24 13:22 被阅读0次

    2020年10月20日,也是我听完两节大师课的那天下午,我自己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在16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论文也是关于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年去外地学习,听了邓彤老师上的《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看了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课例。我也开始思索文言文教学如何走出应试的怪圈,不去死抠字句的理解,在教学设计时把文言意思与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尽量避免“死于章句,废于清议”。

    《周亚夫军细柳》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写汉文帝慰劳细柳营军士的事,来表现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因为是自读课文,教材编写通过阅读提示,思考探究,课后补白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许多教学设计的视角。整合教材资源,立足单元目标中提到的“人的品格与志趣”“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古人的智慧与胸襟”等。我的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真将军周亚夫”——“本文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写周亚夫”——“司马迁为什么会写周亚夫军细柳这段故事”的线索来设计的。

    虽然是自读课文,但是,本文在句子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方面还是有许多难点的,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自读之后,提出自己不能理解和需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的字词的意思,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熟读课文,学生们手头都有关于课文翻译的资料。他们提出了一些词和句子。比如一词多义的“之”,“军”,“使”等,古今异义的“请”,通假字“被”“式”,书写易错的难字“彀”“曩”等。对于重点班的优秀生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对于班里语文基础没那么好的同学,这样去教学文言字句还是不够。毕竟,理解文章大意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石,否则,课堂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

    鲁迅先生评价司马迁的《史记》,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引导学生关注补白历代名家评史记)足见司马迁卓越的写作才能。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我们足以领略司马迁高超的行文谋篇技巧。全文语言凝练,区区二百来字就讲述了一个题材宏大、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作者独辟蹊径,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方式,将霸上、棘门和细柳三军营的人物表现,展示得淋漓尽致。一方是军备松弛、阿谀逢迎,一方是戒备森严、不卑不亢,军队兵员的纪律素质,军事统帅的作风能力,对比衬托中,高下可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对“天子先驱曰‘天子且至!’”“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问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嗟呼,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等句子的品读,在语言文字里进进出出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由于在这之前设计了一个以皇帝身边的大臣复述故事的情节,本想着借此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结果发现实用性不强,而且耽误了许多时间。这个课堂活动设计得就没什么意义,是很大一个败笔。而且,直接导致了对人物语言的品读,和本文对比,烘托手法的分析不够扎实。重点内容没有得到突出。

    部编本教材强调“一课一得”的理念,虽然课后拓展探究提到了“复述”这一能力点,但,并不意味着在一节公开课里就必须涉及。毕竟把两个课时的内容合成一个课时,又要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就必须做出合理的取舍。对于复述,在通话《皇帝的新装》《伟大的悲剧》等课文中都训练过,那在本课中就可以不涉及复述,这样一来,对于语言描写的品读,可以把疑难字词,句子翻译,人物心理的揣摩,语气语调的朗读融于一体,让文言文教学达到“沉稳”与“灵动”的统一。这样一来,教学重点也凸显出来,也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史记》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长于写人,本课是一个节选部分,本来这次匈奴入侵,由于汉朝防守严密,只一个月就退兵了。司马迁本可以一笔带过,但是周亚夫此次驻军细柳,是他封侯走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亮相,这段故事中司马迁不仅充分展示周亚夫的治军才华和担当精神,更写出了一个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的汉文帝。这里顺势引出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同学们会发现周亚夫敢说真话,赢得了文帝的赏识和信任,而司马迁也敢说真话,却被武帝处以腐刑。这样一段君臣之间的佳话也该是司马迁向往的吧!自然引导孩子们去读补白部分李长之先生的那句话“从来没有史书像它这样具有作者个人的色彩的。其中有他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有他自己的情感作用,有他自己的肺腑和心肠。”(《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周亚夫后面的人生境遇又会如何呢?也可简单和学生讲讲,让他们了解,古代君臣的关系,更加理性地看待历史。对于这些文化层面的东西,我们需要涉及,根据学情,可浅可深。这体现的也是文言文教学达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统一的一种意识。

    最后,我们说教学一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类,《史记》中还记叙了许多形形色色,血肉丰满的人物。有人说《史记》读来,千载之下,淋漓有生气。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读读《史记》,那里站在历史中间的,不再是冷冰冰的事,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带着司马迁的烂漫与激情的人物。

    上好一节课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回过头思考得与失,需要有高人帮我指点。很庆幸我现在在一个名师辈出的学校。好好努力,好好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言文教学中的“沉稳”与“灵动”——《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学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ji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