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26971/b67946e511934877.jpg)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五章 至安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守成理,把握恒定的道理,因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守成理,因自然,这是人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两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人类自身及社会发展的规律,自然学科研究自然事物探寻自然规律。但这两者又密不可分,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就是自然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
韩非子将“守成理”放在“因自然”的前面,就是要告诉世人首先要遵守社会法则,人类悟出的总结的关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准则。然后再遵循自然规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人类悟出的绝大多数道理都来源于自然,法家的依法治国论来自于道家,天地运行自然有序,自强不息,韩非子也希望国家能这样,所以韩非子将道家自然无为(规律使然)的思想引入人类社会,演化为依法治国,将国家规法视为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韩非子坚持人是事物的主体,凡事要找自己的问题,不能怨天尤人,一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从不问责自己。韩非子的祸福论: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祸和福产生于是否遵守客观法则和国家法度,而不是产生于主观上的喜爱和厌恶。这种理论更加唯物一些,也更加现实,将人的祸福与守法设定为因果关系,脱离了祸福与命运相关的唯心思想,更脱离了祸福与前生后世相关的迷信说法。韩非子所讲的“道法”就是人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切身的“荣辱”,韩非子也强调在于责己,不在于他人。这一点很重要,也是中国传统“自省”文化的体现,对于当下的社会与个人很有帮助。只有责己,才能说明自己是事物的主体,自己是这个岗位与职位的主体。否则,就是不称职。
守成理,因自然,自省责己,这是社会和谐的内在动力。这种非外在的力量所形成的自律自强的动力来自于自然,力量无穷,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只有将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内在动力发挥出来才能国之至治。韩非子说“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意思是:所以,治理得最好的社会,法制好比早晨的露水那样纯洁质朴而不散漫,人们的心里没有积聚难解的怨恨,人们的口中没有愤愤不平的言论。
道法自然,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纯洁质朴的,因为没有人为的因素,一切先天本有的东西都是至纯至真,所以佛家讲有则度之,无则去之,先天本有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修行恢复回来,比如本性,度,就是度化人的本性。先天本无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去除掉,比如疾病。人的本性就如自然一样是纯真,没有自以为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象刚出生的婴儿,饿了就会哭,从不掩饰自己的本性。当然,韩非子在这里的所讲的是国家律法要纯真,一是律法本身要纯正,二是执行律法要纯正,两者不能有一丝的个人因素。依法治国纯正了,民众心中无积怨,口中无愤言,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
律法纯正的表现就要实现初心,当初为谁立法,为谁执法,看看现在是不是已经在做,是否已经实现初衷。显然,韩非了的依法治国的纯正表现就是“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纯朴的律法首先应该是明确和确定社会关系,其次是规定社会行为,第三是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国家律法的约束与限制,也也就是奖罚。第三点很重要就是公平公正,这样才会心无结怨,口无烦言。
【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
为民立法,为民执法这是我们法律纯正的表现。因为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目的纯正了,思想才会专一,思想专一了力量就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