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茶課,都會問到大家:什麽人泡茶好喝?
說到泡茶好喝這件事,我有一些個人的體會。
第一點,「器」的層面。對火、水、器的選擇,這是最容易學會的一點;
第二點,「法」的層面。對要泡的這款茶熟悉,我時常想起何老說的那句話,“先泡上10斤”。對一款茶足够熟悉,有了多次的嘗試和調整,自然也比較容易泡好喝。這一點,其實也不難。
第三點,「術」的層面。泡茶技術的練習,也是通過時間和實踐可以達到的。
最難的是下面這兩點,而且是我認爲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歡喜的人;第二,身體好陽氣足的人。

說到歡喜的人,其實回想一下,小時候媽媽做飯,如果剛生完氣剛揍完我,做飯恐怕也好吃不了。或者大家吃飯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挨說,也會覺得食不下咽。再或者泡茶給你喝的這個人一直掉著臉,不情不願的,恐怕茶湯也不太好喝。
歡喜心這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大概都會有調節自己情緒的功課在做,也各有各的方法。
然而,有句話說:先修身,再修心。
所以相對最後一點,有歡喜心也不是難度最大的那一個。
身體好陽氣足,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感受。回想一下,自己在生病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狀態不好的時候,茶湯就會泡得沒有那麽好喝。要麽沒有力量,要麽同一款茶突然就泡酸了泡澀了,或者女生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在經期的泡茶的表現,往往也會出現“氣血不足”沒有力氣的茶湯。
偶爾會喝到四五歲小朋友泡的茶,蹦蹦跳跳,陽氣滿滿的小朋友。他們往往沒有技巧,茶量水溫都一通胡來,泡出的茶,甜甜的。

前幾天給中醫課進階班的學生上茶課,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泡茶。
我發現一件事情:如果你身體健康狀態是好的,沒有不好喝的茶湯。
那天上課有16位同學,當然有人泡得過淡,有人過濃,有人茶水分離,有的泡出來我不曾喝到的香,有的是典型的香却沒有表現出來,等等,各種“第一次”的狀况都會出現。可是你會發現,淡的也有淡的滋味,濃的苦澀過後依然有香甜,茶水分離也沒有差到哪裏去。畢竟茶這件事,喝的人也各有各的喜好。
有一位同學例外,她當時泡的原本是一款有花果香的香甜的紅茶,可是那天她的茶湯我一入口,味道難以形容。同班的同學喝了她泡的茶,說有甲醛味(姑且忽略她的用詞是否準確)。如果遇到身體非常不好的人泡的茶,基本上無法再從香、韵、層次等等方面去考量了,會出現難以入口的味道。
我曾經遇到過三次這種狀况,第一次,喝到的茶湯像“刷鍋水”的味道;第二次,一款再怎麼悶也泡不出酸的茶,被一個同學泡得無比的酸;這是第三次。
那天茶課結束,夥伴說:真的要好好站樁,好好練功了。
那天的實操課,我對泡茶做了幾點要求:“凈/敬/松/正/暢/圓”。大鬍子老師看到,說還有一點“靜”沒說,是怕他們做不到嗎?
是因為,這個字,真的是要求不來,也訓練不了的。還是那句話:先修身,再修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