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未来人最应该具备哪些能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我会首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还真不是一句简单的白话。如果历史上所有从行业到职业的分工,都一一列举和归纳出来,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在试图解决实际问题。
农业,纺织业,建筑业,到交通,是问了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
医疗,学校,警察,是为了解决健康安全和教育的问题。
我们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倡导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更是面向具体化的场景,来解决生活各方面的需要。特别是逐年火爆的金融业,商务咨询,教育培训师等,本质也都是帮人解决问题的服务行业。看清了这些,也就能更好的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和方向。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年我也看到很多过的浑浑噩噩,并没有仔细多想就急于跳入某一火热领域的人。平时干起活来既没有动力和热情,也没有一套成熟条理的心法。且不说其实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道理上都是一边走一边摸索和尝试,慢慢寻找自己适合和感兴趣的工作,即使真的是一开始就进入自己最梦想的那一行,可能也会遭遇迷茫期。会不确定自己的选择。因为时代,情景都在改变,而人的兴趣偏好也在改变。当初因为喜欢而选择的专业,毕业时可能已经失去了兴趣。
同时行业的发展更替也越来越快,过去那些百年企业铸就的神话很难再现了。一个企业如今能支撑10年,20年就已经算为奇迹。
既然爱好和是否现在热门都靠不住,那几个月以后填报志愿的时候,该怎么选择呢?
不光是应届的学生,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既然企业都很难长期生存,那我们的职业恐怕也会是多段,而不是一条路走到底。除了终身学习以外,我们还应该锻炼自己掌握可以通用的底层逻辑。不管面对何种新的问题,都有一套能够见招拆招的心法。
不过既然是能够通用的底层逻辑,那么会既抽象又反直觉。最近看的几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总结出来几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帮助自己梳理思路。同时,也许也可以为别人提供参考。
1.清楚准确的定义问题
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太多时候来不及细想就急于动手开始,或者盲目跟风的“怕错过什么好事”。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中,好像不说自己正在开发某款APP就不好意思见人。结果就是,太多同质化用户体验又很差的产品,和大批倒在创业道路上的先烈们。
我不是反对,我是心疼。想要抓住机遇,但好多人却没有仔细思考,要解决的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一件事情可能会表现出很多面来迷惑我们,单一的表面的逐个的应付抓不住本质,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共享单车最后的残余也被收购。大街上那些布满灰尘,被遗弃在河道里的小车们,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
2.谨防问题陷阱
有时候我们试图解决问题的做法反而是带来了更多问题,甚至成为了问题本身。我们不讨论大麻该不该合法化。看看历史上美国曾经的禁酒法令。因为不能公开制酒饮酒,造成黑市酒精生意的火爆,也连带催生出其他更多的犯罪行为。丹麦是世界最早性开放的国家,不但没有造成“满大街世风日下”的情景,人们反而过的更加淡泊惬意和宽容,犯罪率随之反而降低。(当然现在由于欧盟的开放政策和难民的帮助计划,国家的治安开始恶化。也许难民也可以作为这一点里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解决难民问题的“圈地”行为,实际却导致反抗和仇恨心理。丹麦这些年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愈来愈少了。。)
3. 系统和层级思维的解决办法
有一种重新定义问题的方式是转换角度。过去往往我们所谓的转换,只是站在“旁人”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但这仍属于一阶的,平面化的视角转换。而一种更高阶的做法是“上帝视角”。有些人把它简单的理解成是站在高处的大局观思维。我觉得这样形容还是稍显狭隘。
“上帝视角”是一种直接跳脱原有系统的思考模式,你眼前所看到的元素(各种事件,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运作结构,仅仅是属于你固有认知的一种系统和模式。而这个系统本身,可能作为一种元素,属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因此受到那个更大系统里其他元素的影响和碰撞。所以,即使你试图用尽所有的办法去改变和发展那个小的系统,却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解决之道并不在你原有的系统里。
这就好像我们常说的,蚂蚁无法理解人类的存在,人的眼光看蚂蚁就是一种“上帝视角”。有些人喜欢举明朝灭亡的例子,如果简单把王朝覆灭归因于统治者的无能,或者外族入侵,就是一种陷在自身系统里的第一序思维。如果将明代放在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系统里,结合当时整个世界的局势,就会发现那其实是小冰河期气候突变造成的大规模农作物歉收,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银开采造成明中后期的通货膨胀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连锁反应。是以在当时的自身系统里,崇祯非亡国之君,却回天乏力。
那该如何掌握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系统思维,用第二序的改变来解决问题呢?
上帝视角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时候更是反本能反人性的,(要不然也不会叫做上帝视角了。。)。正如禅宗所谓:“眼之能视物,却无法视其自身。”
想要摆脱这种局限,首先是认识到局限性。看到自身所处的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系统如何运作。然后利用“反转”,“非连续性”和“突变”这样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情景,重新定义问题。比如用数学中的“指数”思维来对抗“线性思维”,传统物理中的“断裂力学”来抵抗连续性和平均化思想,用量子物理中的“暗物质”来提醒自己那些看不到的往往更加重要。
这些心法不是短期或者一篇小文就能说清,需要在实际中反复的体会和操练。
我也学学和菜头叔叔,来个禅定时刻:人之苦,莫如困在当下。
图片来自网络参考书目:
《跃迁》
《哈佛中国史:元与明》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混沌:开创新科学》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网友评论
Abstraction: solving the problem in a model of the system before applying it to the real system
Analogy: using a solution that solves an analogous problem
Brainstorming: (especially among groups of people) suggesting a large number of solutions or ideas and combining and developing them until an optimum solution is found
Divide and conquer: breaking down a large, complex problem into smaller, solvable problems
Hypothesis testing: assuming a possible explana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rying to prove (or, in some contexts, disprove) the assumption
Lateral thinking: approaching solutions indirectly and creatively
Means-ends analysis: choosing an action at each step to move closer to the goal
Method of focal objects: synthesizing seemingly non-ma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bjects into something new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ssessing the output and interactions of an entire system
Proof: try to prove that the 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The point where the proof fails will b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olving it
Reduction: transforming the problem into another problem for which solutions exist
Research: employing existing ideas or adapting existing solutions to similar problems
Root cause analysis: identifying the cause of a problem
Trial-and-error: testing possible solutions until the right one i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