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找一个严格的爸爸?
电影中有一个这样的桥段,爸爸到了一个婚礼现场,当众对两个贪玩的女儿表示愤怒。而事后,婚礼中的新娘说到,其实她很羡慕两个女孩有这样的一位爸爸,至少是一位真正关心自己女儿的爸爸,会为女儿的为了操心的爸爸,而不是想她自己一样,一生可能只跟锅碗瓢盆打交道,重重复复相夫教子的生活……
说得难听点,就是像一个生育工具一样的存在而已。说到这里,两个女孩才意识到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多么的任性,不理解爸爸不止,还反抗他想要与他为敌。从此之后,她们全心全意地训练和学习。
用真心去打动别人,才会让人心悦诚服。我以前读书曾经当过学习委员,自己其实是非常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他们交不了作业,我会想,为什么你们不跟我说呢?我会非常愿意帮助大家的,为什么大家并不信任我呢?……但我并没有意识到,想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自己得用行动去告诉大家,我是值得信任的。而不是你有了一个学习委员的称号就得得到一切。
所以,接下来,我想说的就是当爸爸的另一个重要的特质——以身作则!
电影中的爸爸最令我钦佩的,就是他只做不说的特质。在电影中,他没有一句抱怨,一句都没有。当爸爸决定要训练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时候,妈妈问了很多很多问题,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
“万一女儿受伤了,怎么办?——那就把女儿治好。”
我们看到的,是爸爸身体力行的行动。女儿身体太柔弱,他去说服买鸡肉的老板给他便宜的鸡肉;妈妈因为宗教的原因不吃鸡肉,他自己省灶煮给女儿吃;面对女儿们对训练的抵抗,他坚毅地把她们的长发剪掉;摔跤场不接受女生去训练,他就自己在麦田里一手一脚搭建私人的训练场;学校要让女儿从55公斤级下降到参与51公斤级,他马上去秘密给女儿保持体重和加强训练……
无疑,他是个非常非常严格的爸爸,但优秀就是这样通过刻意和严格的训练而来的。
为什么是我的责任?
如今,我无法选择自己的爸爸,但我却完全有权利,更有义务去选择我儿女的爸爸。这就是我的责任!
很多人都感受到,这部电影传递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女性的崛起。而自主地选择“爸爸”,我认为就是对女性最大的意义。当然,对于我们现在处于的时代和环境,普遍已经可以实现女性自主地选择“爸爸”了。然而这之后,是更加重要的升级观念是,如何找到这个“爸爸”。
1、阅人无数,形成对“爸爸”越来越清晰的预见。
就像今天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就是得到我对心目中的“爸爸”的进一步的认知。哦,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爸爸”;原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爸爸”;原来有这样的“爸爸”是类似这样的体验……
2、在找到“爸爸”之前,先让自己成为“爸爸”。
在我看来,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就算你找到心目中的“爸爸”,但你凭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优秀的“爸爸”呢?如果你只会要求别人,而对自己没有一点要求,你觉得这样的拥有会持久吗?!而且,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你能百分百找到符合自己预期的“爸爸”,如果真的真的是找不到了,那至少我有能力,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设想,甚至是梦想。就像范爷说过的,她不需要嫁入豪门,她本身就是豪门!
到最后,说说对这部电影的其他观感吧。其实这不是什么大片,也没有特别跌宕起伏的剧情,就是一个非常朴实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关键是,这故事就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不需要半点的质疑。在电影中,确实有好几个潸然泪下的场景,如果你本身就有过类似的经历的伙伴,一定会更加有共鸣。
反正电影和故事就在那,自己慢慢感受和体会吧。但愿从我的角度,能够给你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