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心理专栏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答疑馆:你是否也在经历这些困惑?

人生答疑馆:你是否也在经历这些困惑?

作者: 盖洛普优势教练Emily | 来源:发表于2020-05-15 20:00 被阅读0次

    图|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全文约 3800 字      建议阅读 8 分钟

    写在前面

    这一周时间,我尝试着从国内某心理平台参与答题,或许因为答题内容质量较高,屡次被评为「星标回答」,其中竟有近乎二分之一的回答被纳入「精华回答」里,还被推荐到首页问题集锦,着实令我受到鼓舞。

    答题类型多集中在职场领域,随着答题数量的积累,我逐步发现有些问题的确存在一些共性。

    比如,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听从了父母安排,左右冲突,企图逃离藩篱;比如,初入职场,种种不适应,能力得不到施展,人际关系出现危机;再比如,工作多年,难上难下,遭遇“瓶颈”;还有,转来转去,总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职业;职业倦怠,工作无趣,闲着无聊;女性生育后想回归职场,但是方向不明确···

    今天,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我的回答内容,各种问题,你是否也正在经历着困惑?

    01 自我管理这件小事儿

    问:

    “初二学生,网课期间一直没好好听课,自律性又差。每次想好好学习又被手机小说吸引了,成绩从前几名直线下降到班里十几名,身边的好朋友好闺蜜根本就不搭理我了,都开始好好努力了。心理没有问题,就是为人际关系和成绩很着急,有些焦虑,能有什么办法吗?”

    答:

    不得不承认,自我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最珍贵、最被用人单位所看重的能力。

    从精神分析,阿德勒提出的主观能动性,到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强调的为自己负责;从现实主义提出的有效行为模型,到后现代主义流行的自我实现,无不强调自我管理能力和个体健康发展绝对相关。

    而凯利·麦格尼格尔的研究更是把自我管理能力与当下流行的拖延症、网络成瘾等话题做了很好的链接。他的著作《自控力》揭示了与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的因素有:

    1、内心真实的需要

    2、良好的身心状态

    3、时间底线

    4、合理的目标

    5、自我接纳

    6、最初的梦想

    要明确几点:

    1、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学习考试这件事儿对你来说,既没有趋利的向往,也没有避害的压力,你没有坚持到最后,是正常的。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要么去寻找可以给你带来动机或者压力的人或刺激,要么放下。

    2、想一想自己给这个目标设置的底线是多久,最晚到什么时间你就不可以再拖延了?

    3、目标合理。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样在行动的时候才不会有更大的阻力和心理障碍。当然,目标细化,分阶段的完成最好。

    4、人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所以,要与波动同在。状态好的时候,可以集中尽力提高效率,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允许熬时间。这是一个建立习惯的过程。

    5、想想最初做这件事的动力是什么?如果下次面对「想玩」和「学习」这种情况,你可以和目标作对比,看看是否可以做出理性选择。

    6、建立监督机制和加入行动小组。可以和你的父母沟通,或者求助学习小组,利用外部力量监督和促进你学习,很多时候,一个人抵不过一个团队的力量。

    02  每个妈妈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问:

    “女,38岁,刚生完二胎,产假完回公司,发现原来的岗位(HR)已被新人代替,公司提供的新岗位名为助理,实为打杂,想要辞职,又无奈于经济压力,在这个岗位上干吧,又看不到什么发展前景,我该怎么办呢?”

    答:

    对处于生育期的妈妈们来说,生涯角色的增加,一定增加了很多工作,这时候要么没有梦想,要么梦想显得非常遥远。

    于是,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选择了接纳,有人选择了死磕。其实,越是复杂越要做减法,越是需要突出重点。越是担心,越是需要用行动来面对。

    生活的艺术家一定懂得平衡的艺术,一定善于利用资源。

    | 平衡的前提是:重心

    问问自己:如果生命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代表影响力和权利的高度;第二维度代表专业的精深度;第三代表生活的宽度。你分别希望自己在这几个方面的理想程度都是什么样的,各自打几分?

    根据分数呈现,你会找到重心,就先保证了平衡。基于此,然后再去探索梦想,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 重启的关键是:方向

    对于新方向的探索,基本需要这么几步的思考:

    1、寻找,并确认一个合适的方向;

    2、看到可能的障碍,并排除;

    3、整合之前的资源,进行逐步迁移;

    4、进入新领域的能力提升计划。

    几个关键问题:

    1、这个领域将来的发展如何?会有怎么样的市场需求?消费客户会是谁?单笔业务消费额度会有多大?

    2、这一领域的主要职业都有什么?各自有什么要求和发展要求?

    3、做到比较不错的程度大概是怎么样的?

    4、这一领域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5、这一领域的价值和回报有哪些?

    6、当地开展的可能性和市场如何?

    | 平衡的艺术

    一个人会有很多角色,但是这些角色不是平均分配的,甚至有时候不可以把控。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先用重要的事情把时间占住。同时,保持和社会的链接。

    综上,职业与生活平衡需要注意三点:找到不同阶段的重心;明确每个重心的方向;发现不同重心之间的关系。

    平衡不是平均用力,是懂得阶段性取舍,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有效整合资源,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03  逃离“完美主义”的陷阱

    问:

    “我现在20岁,在上海top2高校上学,对于学业有着追求极致完美的心态。一方面我对于知识的学习,喜欢刨根问底,把每一个细节和步骤搞清楚,上一个步骤不搞清楚我就绝不进入下一个步骤。另一方面我必须要进入100%专注心无旁骛的状态才能开始学习,有一点扰乱我就没办法学习,当然在这种状态里学习我的效率很高,也很容易突破瓶颈,但状态不好的时候我的效率几乎等于0,也不是经常能进入这种状态。于是我的学习经常拖延,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我该怎么办?”

    答:

    | 完美是一种妄念

    每个人有其风险承受度,评估一下,能为风险买单则入,不能承担就干脆断了这个念想。风险承受度与资源有关,与经验有关,还与胆识和魄力有关。

    然而,明知有风险,却对结果依然有着绝对完美的的期待,对选择犹豫不决,告诉自己不够完美——这些都是一些妄念,它超出了目前资源能及的边界,超出了客观事实可确定的范围。这样的妄想是一种逃避,有恐惧生出来的逃避,然后逃避到完美那里,把自己掩藏起来。

    | 成长的不完美

    一个期待自己完美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拥有更多成长和更大格局。成长一定是基于“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基础之上,是持续发生的,而不是一开始就瞄准了完美无缺。

    但是很多人会说,我希望做的更好是对自己有要求啊,这有什么不对吗?这正是完美主义用来欺骗自己的借口。对自己有要求,不断追求更大格局和境界,那是精进。精进不是以完美为目标的,而是以更好来要求自己的。

    所谓追求完美其实是在和事实较劲,和自己较劲,是以消灭缺陷为目标的。很多缺陷可以消灭,更多缺陷,其实只是优势和资源的另外一面罢了,消灭缺陷,就是消灭可能。

    | 计划要一步步实现

    一切设想得太完美,就会因为难以达到预期而迟迟不能行动。把所有事情集中在一起,就会让人产生焦虑感。

    处理方式也很简单,把目标拆分,用阶段性思维来各个击破,逐一实现。

    所谓完美,指示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似高尚的借口。完美不仅是贪婪,还是恐惧,是缺乏接纳和改变的勇气。

    | 消除恐惧,两步走

    既然完美的根源在于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恐惧。方法有二:

    第一,直面困难,直接解决问题。即,不回避问题,就是一个面对恐惧的基本态度。

    第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接纳它们。接纳需要的不是胸怀,是智慧,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个体可能性的希冀。世界本来就很完美了,缺陷也是完美的一部分。

    综上,完美主义听上去是一种“不那么有害”的思维模式,实则是对目标的贪婪,和自己无能的恐惧。

    克服的方法有两种:回到目标问本心;执行计划加时间。如果不是一蹴而就,就切分到最近可以开始的行动。

    04  角色、环境、期待,三管齐下

    问:

    “进入大学,我以为就会有自由,结果只是换个方式的束缚。我个人是很注重自己专业的发展的,极其讨厌形式主义和无用功。大学里,我本想这努力学习,结果一天到晚都是在弄那些麻烦的要死的事情,还有什么思想教育课,两三天来个评选,手机里学校让下的软件都上十个了。我真的已经到了焦虑的状态了,我要怎么办?”

    答:

    |  你有选择吗?

    既然你对大学的环境不满意,你能有更好的选择吗?如果有,当然可以马上就可以摆脱当前“万恶不赦”的环境,从此获得解放,翻身农奴把歌唱,巴扎嘿!

    如果当前还没有可以让你去的新的环境,那你需要做什么呢?

    在职场环境中,我们经常说“要么忍,要么滚”,后者虽来的干脆利索,但前者更是一种智慧理性的选择。同理,在校园环境中也一样。

    也要明白,并不只是你所在的大学是这样的,而是这是大学环境中要求学生们需要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和上课、考试一样的重要,虽然你不喜欢,但它并不会因为你的意志改变。

    | 你是否需要适应和成长呢?

    好吧,如果你不得不留下来,继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的呢?

    “谁难受,谁改变”,这是所有人际关系问题中遵循的核心,毕竟我们不能改变他人和规则,只能调整自己,对不对?当然,这个法则也可以延伸到任何领域。

    健康的生涯发展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楚自己的角色,明确环境对自己的期待,合理应对自己遇到的事件。

    1、清楚自己的角色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话,比如“知道自己是来干嘛的”“个人定位要清楚”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清楚自己的角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我是谁?」

    因此,在一场游戏中,你手里的牌到底是继续留下来玩(胜利者有机会改变规则),还是退出游戏(走人,另找合理的地方),很显然,当你只是游戏的参与者的时候,就要选择适应游戏的规则。

    同理,您提到的事情务虚的问题,可能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接纳规则;第二,你成为领导修改规则。

    2、明确环境对自己的期待

    假如,你对环境还有期待,比如希望从环境中获得认可,那么在你采取行动之前,你就应该问问自己,环境对我的期待优势什么呢?

    比如,我们来是干什么的?上大学肯定是为了学习和毕业就业做准备的,对不对?难道务虚的工作真的没有一点正向的积极和令你学习的价值点?还是需要你静下心来去慢慢发现呢?

    当你觉得环境对自己不公平的时候,那就要想想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公平就是你把别人期待的给别人,别人才有可能把你想要的给你。

    3、合理应对自己遇到的事件

    概括总结一句话:对于不可改变的,接纳;对于可改变的,增加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接纳并不意味这逃避改变,恰巧相反,结案是为了选择更有效的改变策略。

    以上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结束语

    每一次,人生都像是走到了拐角处,犹豫不决,举步维艰,痛苦纠结。咨询师的价值也就是陪伴来访者,帮助其澄清内心迷雾,梳理情绪,挣脱束缚,进而让人生更有效率,有更多时间做自己。

    - END -


    关于作者: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新精英认证生涯规划师&版权课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法国里尔商学院MBA,外企HR,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和顾问,专注人才发展与培训,助力个体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EmilyDONG_20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答疑馆:你是否也在经历这些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yh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