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别人出手救你?
新闻里总是报道一些说中国人冷漠的例子,小孩落水没人救,老人摔倒没人扶,歹徒行凶没人报警,等等等等。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这么多年光发展经济,人都钻到钱眼去了,所以中国人现在道德沦丧、社会冷漠。
真是这样吗?作家和菜头最近转发了一篇文章,文章说,路人的冷漠,其实是心理学上的旁观者效应造成的。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大学生,让他们一人呆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相互隔开,然后发给每人一部对讲机,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小组2个人,有的3个,有的6个,小组内部可以用对讲机相互交流。
但是呢,每个小组里,都有心理学家伪装的成员。心理学家和他们沟通的时候,突然说自己癫痫病犯了,还发出了痛苦的求救声。结果,人数越多的小组,打急救电话的概率越低。
也就是说,有人求救的时候,在场的人越多,人们就越倾向于袖手旁观,求救的人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旁观者效应。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说,产生这个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责任扩散。
责任扩散是说,面对突发事件,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你就会感到自己有出手相助的责任;而如果还有其他人在场,这种责任感就会扩散出去,让你觉得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而且,在场的人越多,每个人的责任就会越小。因为大家都在等待别人行动,自己处于观望状态。更关键的是,你因为自己袖手旁观而产生的自责和内疚感也扩散了。谁都有责任最终变成了谁都没有责任。这最终导致了旁观者的集体冷漠,酿成了很多悲剧。
刚才说了,责任扩散是集体袖手旁观的最主要原因。那除了责任扩散,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导致了旁观者的冷漠呢?我们可以从救助行为发生的完整过程里找答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一个旁观者来说,从紧急事件发生,到出手相助,必须满足以下五个过程,这五个过程,每一个做不好,都会造成旁观者效应。
第一,你必须注意到正在发生的事件。如果你正在赶路,或者在想其他事情,那你很可能注意不到周围发生的事情了。比如,当年佛山小悦悦事件,走过小悦悦身边的第一个路人,很可能就没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孩子。
第二,你必须把事件判断为紧急情况。你注意到了发生的事,这时候你必须做个判断,看看是不是紧急情况,问题是,现实中很多情况是不确定的。比如,一个流浪汉躺在路边,你没法判断他是喝醉了还是已经死了;一个女孩坐在树底下哭,你也没法判断她是被抢劫了还是失恋了。你不敢贸然判断,因为没人愿意把正常情况误判成紧急事件,大家都害怕会造成尴尬,于是我们就会不动声色,暗中观察,然后就拖延了行动的时间。
而且呢,当我们无法做判断的时候,通常会参照周围其他人的行为和反应,而我们周围的人,也在参照我们的行为。这样就导致,每一个不明真相的人都通过其他不明真相的人来判断情况,结果是大家更不明真相,这种现象叫多元无知,它容易导致一个紧急事件被所有人解读为正常情况。
第三,你必须感觉到自己的责任。这一步容易发生咱们前面说的责任扩散,你是唯一的旁观者,你会立即承担这种责任,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你会让他们替你承担责任。
第四,你必须有行动的知识和能力。有了责任感之后,你还需要知道怎么做,缺乏相应的能力,你也不会采取行动。比如,有人掉河里了,如果你不会游泳,当然不会去救。
最后一点,你还需要有行动的意愿。在救助别人之前,你会本能地快速衡量一下行动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冒的风险。如果代价太大、风险太高,你很可能会放弃。这些代价和风险包括受伤、死亡和被诬告等等。
你看,旁观者要想出手援助,需要跨过这么多道坎,每一道坎做不到位,都会让旁观者变成冷漠的旁观者。那应该怎么避免这种集体冷漠呢?文章给了几点建议:
首先,如果你是受害者,当你急需帮助的时候,不要不好意思,要勇敢地向路人求救。你必须引起他人的注意,然后明确地告诉对方发生了什么情况;你要克服向很多人求救的心理,从人群中指定一个人来帮助你,并且明确告诉他应该做什么;而且,你要尽量降低他帮助你的成本和风险,消除他的顾虑。
其次,如果你是旁观者,当事件发生的时候,你要想想多元无知的概念,你把情况判断严重了,也没什么好尴尬的;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你要想到责任扩散的情形,永远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时一样去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