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
导演是日本名导是枝裕和,惯走温情路线的他,这次拿出一部社会派推理电影。
嫌疑人三隅在河边行凶,一转脸就进了监狱。
在辩护律师面前,他大方承认自己的行凶过程,谋财害命。
也许你会问:凶手已经抓到了,还要演什么?
这就是影片的不一样之处。
辩护律师重盛有自己的私心,他想给三隅编造一个可以减刑的理由。
把抢劫杀人变成杀人后盗窃,这样刑期就能从死刑变成无期。
为了让理由坐实,重盛查阅三隅的相关资料,这时他发现在月初三隅有50万的进账。
问其原因,三隅首次翻供。
如果是被雇佣杀人,这样刑罚也会变轻,对重盛来说有益无害。
通过进一步走访,他发现事情仍有蹊跷,比如老板女儿咲江偶尔去三隅的住所探望。
咲江和三隅的关系很好,她甚至告诉重盛,三隅之所以杀了父亲,是为了自己。
咲江十四岁时,就开始被父亲性侵,母亲熟视无睹的不做反应,她从屋顶跳下以表示自己的抗拒。
重盛去了三隅的故乡,邻居说三十多年前,他也因为杀人入狱,法官网开一面未判他死刑。
但他的女儿从那时便和他恩断义绝。
那时的法官就是重盛的父亲,父亲告诉他,如果当时判他死刑,就不会有今天的事情。
三隅却说自己很羡慕重盛父亲,因为他可以自由地操控人的生命。
单独的个体的确没有权利,但法律赋予了法官这项权利。
法律是冰冷无情的,但我们常说法律之下应有人情,因为人情,当年三隅没有被判死刑,因为人情,重盛父亲每当想起都会自责。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的是真相,但三隅都摇了摇头,再次翻供。
他杀老板完全是为了自己,当年出狱后来食品厂工作,老板让他进不合格的面粉,以次充好加工食品,那50万是封口费。
重盛按自己的思路想之前撒谎受佣杀人,是为了惩罚咲江母亲。
三隅沉默半晌,再次问道:你愿意相信我吗?
他之所以承认,是因为一开始律师和他说:认罪就会减刑。
在现代司法体制下,认罪成了某种策略和工具,成了一种权宜之计。
难道是咲江杀人焚尸?
不管怎么说,老板都是要死的,三隅说:这世上有一类人不出生的好。
不能选择是否愿意出生,还有家境父母,这是重盛不能理解的。
他有当法官的父亲,成功的事业与前途。
是枝裕和说本片的灵感来自创作《如父如子》的时候。
重盛带着团队和公诉人还有法官,三方坐在一起商量着三隅的结局。
另外,影片中“十字”的隐喻也值得玩味。
三隅将死者尸体摆成十字然后焚尸,重盛认为有“制裁审判”之意。
那金丝雀墓上的十字又是何意呢?
三隅曾养了六只金丝雀,五只死于疾病,第六只被放生。
天寒地冻的雪国,金丝雀不能生存,正如被抛弃的三隅一样。
最后,影片也没有给出真相。
影片《第三度杀人》更确切的翻译应是:第三次杀人。
第一次杀人是三十多年前,社会动荡,大批工人失业无法生活,法官选择救赎;第二次是杀了老板,重盛认为是为了保护像女儿的咲江。
也许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非黑即白”的时刻,大多时候都像一杯搅动的浑水。
我们就像鲶鱼一样,在其中浑浑噩噩的力求生存。
水至清则无鱼,虽然有点悲伤,但却是事实。
资源主页自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