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课时最容易忽视的关键细节

上课时最容易忽视的关键细节

作者: 大大包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2:34 被阅读0次

这是我们的一段学习材料,我读后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摘抄了有感觉的一部分。

1

学生听课风格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教师讲课要尽量照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因此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讲课时可以边讲解照顾听觉型,边板书照顾视觉性,边做动作或肢体语言照顾动觉性。

2

学生缺少与教师的目光交流或关注时,往往会影响听课效果,因此在讲台上讲解例题或板书时,不要固定站在讲台一边,要交换站立,侧身讲解与学生有交流。

3

从信息转换来看有两次,第1次是从教到学,第2次是从学到学会。

从教到学是教师到学生的第1次信息转换,第2次是属于信息的自我转换及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比如将新接收到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以便于及时提取。

如果在两次信息转换时只关注第1次,不关注第2次学生是难以学会的,因此,课堂上老师讲解之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多元深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听懂走向学会。

4

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解读问题。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试题编制发生了重大转换,原来试题中所给的条件、要求、解答的问题非常明确,而现在的试题只提供一个供考生阅读的文本,考生必须筛选有用的关键信息,再进行抽象、建模才能作答。也就是说,先要把文本材料读懂,筛选出有用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建模思维,转化成传统考试中的条件、结论明确的试题再解答。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抽象建模,而要让学生适应学习走向,首先能自己建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5

建构问题后要先分析问题,后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就是找解题思路,解决问题就是依照思路逻辑,把步骤完整的信息完整的写下来,因此教师课堂上不要把最难的“找思路、找方法、怎么想”这些较难问题自己做,把相对简单的写答案让学生完成,否则就会出现能听懂,但是遇题不会做的现象。

6

要在学习黄金期讲课。

上课5分钟到25分钟,这段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时期,在黄金时期学习,必须确保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切忌导入时间过长、处理昨天作业或处理班级事务。

7

课堂提问有两个等待期。

第1个等待期是提出问题后,有3~5秒钟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于举手,这样会造成学生回答问题层次不全面。更忌先叫学生,再说要回答的问题。

第2个等待期指的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3~5秒反思时间,让回答问题的学生组织语言,并让其他学生思考自己答案与回答问题学生答案有什么关系,补充质疑。

8

注意引导。卡壳的学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因为题中某个词语不理解,导致不明白问的是什么。二是条件与结论,或旧知与新知建构、逻辑推理出现障碍。三是知道答案,但语言表达困难。

9

讲到重难点是要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示语,同时借助声调变换,放慢语速,突破重难点。

以上这几点都是自己在平时上课时没有关注到了,引以为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课时最容易忽视的关键细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hs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