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当今经济社会,很多人忙碌于工作、学习中,难得抽出一些时间做一些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和锻炼。亚健康态在职场人群中已有相当的比例,帮助人们有效利用散碎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且有效的锻炼尤其必要。本文介绍几个以中国传统中医和道家养生传统中提炼出来的健身方法,其实用性优点在于不占用刻意安排的时间、地点(随时随地)、简单易学,可以融汇于生活和工作或学习的间隙当中。
1、舌抵上腭,咽津。
口舌在说话和饮食时间之外是闲暇的,如果习惯养成了,这些时间(包括睡眠期间)都可以保持舌抵上腭的状态。
舌抵上腭即舌头抵住上腭部位。道家认为这是沟通任督二脉的桥梁, 俗称“搭鹊桥”。
古代养生家多主张舌抵上腭,以刺激金津、玉液二穴,使唾液缓缓泌出。待口中津满咽下,一能还补肾精,二能促进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亦古人“玉液还丹”之意。
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中90%是水,此外,还含有球蛋白、黏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和各种免疫球蛋白等。吞下唾液,能够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这也是说唾液不宜随意啐出口,吐痰会把唾液顺带出体外对健康是不利的,应该慎重对待频繁的吐痰带来的对身体的损伤。
做法:
轻闭口唇,牙齿扣拢,舌尖自然地抵在上腭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舌抵上腭,而绝不可将舌头翘起用力 抵住上腭。
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必有益处。
2、叩齿
叩齿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是通过空口咬牙来增加牙齿的抵抗能力。
经常叩齿好处多。叩齿可使牙齿坚固,预防牙病。因为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维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振动牙髓及牙床,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荠供应,使牙齿更坚固。
做法:
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什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另外多加一点提醒——依据道家养生说法强调一下:在大小便时应该轻扣住牙齿、舌抵上腭,可保持中气不下泄,这需要多练习养成习惯就好了。
3、挠头
没事挠挠头,耳聪目明身体好,头痛失眠消失了。我国自古就有挠头养生的忠告。众所周知,头皮上有很多神经末梢,手指在头皮上按摩,能轻柔地刺激头皮上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大脑皮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全身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达到强身益智的作用。
中医学中称“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部。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故又说“头为诸阳之会”。如手、足阳明经分布前头部及面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侧头部,足太阳经分布后头及头项背部等。人们平时经常以手指挠头。不仅能疏通脑部气血,且对全身脏腑的功能也有协调作用。另外,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会、脑户、前顶、玉枕等,针灸这些穴位,能够防治迹按摩这些穴位,虽不像针灸那样强烈,但是按摩的面积较大,动作轻柔,同样能够通经活络,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的作用,所以没事经常挠挠头,尤其是老年人和脑力工作者。
现代科学研究:经常按摩头皮能刺激头皮上的毛细血管,使它们扩张变粗,血液循环旺盛,供给大脑组织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头皮血液循环改善了,还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发育,防止头发脱落和变白,老年人经常按摩头皮,能够延年益寿。
做法:
按摩头皮的方法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均可,按摩时将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开,用手指头在头皮上轻轻按摩,先前后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后转圈按摩,一般5~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到按摩头皮的好处。
4、搓脸
疲劳时,你有没有习惯搓脸或搓耳朵,搓完过后,是不是觉得自己精神了很多,中医认为脸部有很多的神经、血管、气脉,搓脸就意味着按摩了这些经脉和穴位,使其气血畅通、循环无碍,因此人会精神很多。早上起来你搓一下脸,对养生有很大的帮助呢。
做法:
搓面疗法是用手轻轻搓擦面部的一种民间疗法,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可防治一些身体疾患。方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用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时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反复搓面十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好。气候干燥时,可先用热水洗脸,擦干后涂上护肤膏,然后再搓面,可滋润皮肤,防止皲裂。
晨起搓脸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产生。但有面部皮肤病、面部疮疖、脓肿、皮肤划痕症、过敏症等的人不宜用此法。
如果你天生一张“娃娃脸”,建议你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按压锁骨凹陷处,即天突穴,这样能刺激淋巴循环速度,有效加快面部肌肉的运动速度,让胖胖的“娃娃脸”不知不觉瘦下来。
如果你处于节食期,想控制自己的饥饿感,建议你在每次吃饭前按压右耳的“饥点”,它位于右耳耳廓下方,反复按压可迷惑大脑,让它向肠胃发出饱腹信号。但要注意,“饥点”的按压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由于“饥点”敏感性很强,按压时间过长,会让你食欲降低、营养摄入不足!
面部征象可以反应出人身体的健康与否;面部聚集着大量穴位,它是足三阳经的起点和手三阳经的终点。搓脸就意味着按摩了这些经脉和穴位,使其气血畅通、循环无碍。另外,搓脸需要肩关节上抬并上下运动,这是锻炼肩关节、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好方法。
5、鼓耳(鸣天鼓)
鸣天鼓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自我保健方法,相传最早是道教邱处机祖师在《颐身集》中介绍的道家养生方法,后来被“易筋经”“八段锦”等健身功法吸收,也为后世养生家所重视。
古医籍《河间六书》就说:“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
做法:
每天起床和睡前,双手手掌分别紧贴于两耳耳部,掌心将耳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处,共60 下。然后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做1 回。每次可做3 回,每天可做3 次。
此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可预防耳鸣、眩晕、失眠和头痛等病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