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二)

作者: 铭心小站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8:47 被阅读79次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二)

    这是我读《思考,快与慢》的第二篇读书笔记,是书中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第10-18章)的整理和总结。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篇读书笔记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通过系统1和系统2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详细说明了系统1的无意识运作和系统2的所控制运作的区别。(文章链接:快思考,慢思考

    第二部分,作者着重介绍了判断启发法,文中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我们为什么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

    我们所做的许多决策都是基于对不确定事件概率的信念,这些信念通常被表述为“我想是……”“概率是……”“这是不可能的……”等。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人们作出这种判断?人们有是怎样评估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和不确定数量的价值呢?作者的结论是:人们依赖于数量有限的启发式原则,而这些原则能将测量概率以及预测价值的任务简单化,使其成为更简单的判断过程。当然,这些原则在帮助我们简化思考的同时,也会造成系统性的错误,产生许多偏见。

    下面是作者描述的三种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判断的三种启发式,同时也列出了由这些启发式引起的偏见。

    事件的代表性

    人们通常在需要判断物体A是否属于类别B或者时间A是否属于过程B时,就会使用代表性。

    ·对结果的先验概率不敏感

    对代表性没有任何影响而对概率有重要影响的其中一个因素是结果的先验概率或者说基础比率

    ·对样本大小不敏感

    在某个指定大小的样本中,评估某个特定结果的概率时,人们总会用代表性启发法。

    ·误解机会

    人们期望由随机事件过程产生的事件序列能够代表这个过程的基本特征,即使这个序列很短。例如,人们在考虑抛硬币看正方的问题时,总会觉得其顺序更可能是正-反-正-反-反-正,而不是正-正-正-反-反-反。因为后者并不能反映抛硬币的公正性。(赌徒谬误)

    ·对预测性的不敏感

    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有时,人们需要作出一些数值上的预测,例如,预测某支股票短期的走势,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或是某场比赛的最终比分。

    ·误解回归性

    你也许见过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朋友圈里最聪明的姑娘,嫁了个没文化的笨老公。大帅哥娶了个平庸妻子还捧在手心上。小时候长得极漂亮的校花,却过着落寞贫困的生活。成绩最差的那个,成了上市公司的总裁。书香门第生出了流氓。流氓世家却出了个英雄。一生勤奋的人总出不了头,吃喝混日子的人却平步青云。注重保养生活健康的人,早早得了癌症去世了;吃喝嫖赌抽一样不差的人,活到99岁还精神矍铄。

    面对这些违背常理的事情,有人将其归结于命运,有人怨天不公愤世嫉俗,还有人常常总结归纳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教训”。其实呢,这三种人都错了。这三种人是一种人。我们所有人都是这种人。我们所有人都会犯这些错。

    事件的可得性

    当人们需要估测某类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是某个进程的合理性时,就会使用可得性。

    ·因为例子的可提取性导致的偏见

    当某个类别的例子的可得性来判断该类别的大小时,例子很容易提取的类别会比频率相同但例子较难想到的类别显得更大。例如,看见房子失火对这类事件主观概率的影响可能性比在报纸上读到失火这件事的影响要大。

    ·因搜索集合的有效性导致的偏见

    可得性效应能够对买保险的行为模式和灾后的保护行为模式做出解释-每次巨大的地震之后吗,就有更多的去买保险,采取充分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减少损失的的措施。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灾害的记忆会变得模糊,担忧和翻倍的努力程度也会减弱。

    情绪启发的运作:单人们更倾向于某项技术时,他们就会认为这项技术具有优势,风险更小;如果不喜欢,,则只会想到其缺点和寥寥几个优点。感想细节掌控理性大局-情绪式启发通过创造一个比现实更加明了的世界来简化我们的生活。

    ·想象力的偏见

    在真实情景中,想象力对概率的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想象某次探险中无法应对的意外事件来评估这次探险的风险,如果你能想到生动的意外事件,这次探险就会显得尤为危险。尽管这些灾难的容易程度并不能反映出实际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与锚定

    当相关数据可得时,许多预测都会用到锚定。使用这些启发式不仅能够节约很多时间,大多数时候也很奏效,但这会导致一些系统性的错误。更好的理解这些模式和它们带来的偏见,能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提高决策和判断的质量。

    ·评估连续事件和非连续事件的偏差

    一个复杂的体系,如果其中的某个部分出现问题,这个系统就会出现故障,即使每个部分失败的可能性很小,那么整体可能失败的概率也可能会很高。因为锚定效应,人们会倾向于低估复杂系统失败的概率。连续事件的链式结构会导致高估,非连续事件的漏斗式结构会导致低估。

    ·评估主观概率分布时的锚定

    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思考,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例如,你在考虑买房要花多少钱时,会受到报价的影响,同样的房子,如果市场价格高,它就显得比市场价格低时更有价值,即使你决定抵制截个的影响也没用。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暗示就是一种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解释了为什么限量购买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

    一旦你要考虑某个数字是否会成为一个估测问题的可能答案,这个数字就会产生锚定效应。,这一效应是心理学中最可靠也最稳健的结果,估测的结果和人们思考的结果很相近,就好比沉入海底的锚一样。

    两个不同的机制共同作用产生了锚定效应,即一个系统对于一个机制。锚定有一种形式,即它是在可以调整时发生的,这也是系统2的一种运行模式。还有一种是由启发效应产生的锚定,是系统1的自主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樱_子:铭心同学,我表示看不懂。虽然我被这个带有“不确定性”的题目吸引,虽然是理科生,脑子也不够用!话说你的文风怎么变化那么大,这很好!给大家看看啊!
      • 铭心小站: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个人认为是这本书内容最多的。从10章到18章,这其实是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作者在书中对多年前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深入研究后更新补充了很多内容。这篇文章标题是《不确定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其实我是看完第二部分才看到这篇文章的,就附录在书后面。这篇文章比书的正文条理要清晰很多,所以就用这篇文章的架构,整理出了这部分的读书笔记。由于篇幅,举例不是很多,还有就是作者提到的“均值回归”想象,这里没有描述清楚,其实这是重点,完全可以独立成一篇读书笔记。后面有机会再分享吧。
      • 郭瑞_2c4f:随机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比如猜硬币正反面,预测短期股票价格。
        生活中的随机事件比如马路上捡钱,捡到捡不到各是50%。预测今天有没有桃花运,这也是随机事件。费尽心思竟然想了一个,耽误我们真是生活中比较接近的随机事件有哪些呢?
        锚定效应:做一件事,关注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对我产生锚定效应。比如讨论股票,之前的认知(股票就是赌博)就对我们产生锚定效应,很大程度决定我们的决策。
      • 如炬:这本书已经买了,还没开始读,来铭心这里热热身呵呵。最近在学系统,看到系统两个字好亲切。之前读<这才是心理学>了解到,人有简化事情的倾向,有追求因果的倾向,有信任鲜活性事件的倾向。似乎可以和你文中事件的代表性、可得性串起来,等我仔细读完后再来讨教。如果文中关于各种偏见的介绍举些例子,效果更好?
      • EricYH:呵呵,看你文章省下买书的钱了……估计要几篇文章写完?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sh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