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月一本书历史历史
浅谈对大英帝国的小印象

浅谈对大英帝国的小印象

作者: sydneywhatever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17:04 被阅读74次

如果回到中学时期,要从所学的科目中中挑一个喜欢的,那只能是历史了。因讨厌背书选择理科,自此和文科的缘分都化在了一本本小说里,喜欢历史的原因,也是因为有故事。作为一个地理盲,对于国内的地域都分不太清,就更别说中华民族之外的历史了。

最近恶补了一番英国史,陷入英国佬的传奇不能自拔。罗马人的入侵、金雀花王朝的美男子、十字军东征途中的惺惺相惜、玫瑰战争中的三个女人一台戏、狗血满天飞的都泽王朝,王室和宗教、王室和议会的权力争夺、英国和法国的缠绵往事,精彩的不要不要的。

今天的主题选哪个呢?

以上都不是。真不是我调戏读者,英国历史的关联性很强,不像中国朝代更迭都是新起之秀推翻了前朝,欧洲王室讲究继承人制度,深究起来大家都是亲戚,想说说玫瑰战争得先从金雀花王朝谈起,要说金雀花不得不聊聊英法的关系,为什么要说法国要追溯到罗马人的入侵,工程太浩大。但连看了这么些天的英国史,不说说又心痒的慌。开此篇聊聊对英国史的总体印象,用三个字总结下就是 :穷、乱、晕。(喜欢边听边看的点这里

每一任英王上台,创收都是个问题,英格兰有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国王自理”,不管国家多富裕只能花王室自己那份钱,他们没有“普天之下皆王土”的说法。前不久新闻爆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为减少王室开支,计划将王室成员大幅缩减为四人”。

不似今天的文明社会,王室再减少开支都还是很奢华的。大部分中世纪的英王的手头都很紧的,紧到什么程度呢?某诺曼底公爵为了筹备军费,1万马克把自己的公国抵押给了英王,狮心王理查宣称“只要有合适的价钱,我愿意把伦敦卖给他”(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国都啊!一个国王不要都城是什么概念?什么样的战争需要这么筹钱?十字军东征,你看一扯又远了。

那毕竟是个王,比不上同时期中国的皇帝们这么奢侈,但就算不打仗还是要日常开支的啊,有那么多情妇要养,想要贵族支持你没钱说话也不硬气,从哪赚钱发家呢?有扶持海盗的(抢到的钱可以一起分),有向老百姓狂征税的(这个赚钱最直接,但议会出现后,国王也不能随便给老百姓征税了),还有些亲自带队找个有钱的地方打砸抢的(就没考虑过好好发展本国生产力,不生产哪来的财富啊,活该穷)。


在欧洲中世纪,表哥表妹结婚算是正常的,表弟表姐是真爱也不能反对人家,8岁送去当童养媳的也不算啥事,咱们也都有。十几岁娶了80多岁的(为了遗产,没有封地的孩子都很穷的),叔叔娶侄女,侄子娶姑姑,儿子继位娶了前任王后的(不是亲妈),亲妹继承王位姐夫来求婚的。。。腐国的优良传统也必须不能忘,有爱德华二世、詹姆斯一世这两位显赫的国王GAY,但他们居然都还有儿子可以继位 ̄□ ̄||

不过人家对待二婚的态度可好多了,从来没有不守贞洁要侵猪笼的说法,二婚带着前任的孩子一起上位的也很正常,亨利二世的亲妈和老婆就都是二婚。他妈就是那个8岁送给神圣罗马帝皇帝亨利五世当童养媳的,22岁就不幸守寡了,4年后又嫁给了法国安茹伯国15岁的世子,生下了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的老婆埃莉诺是法国阿基坦公国的女公爵,埃莉诺的前任老公呢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没几个礼拜就带着法国的嫁妆飞奔嫁给了亨利二世,于是亨利二世不仅是英格兰国王,还统领着法国诺曼底、安茹、阿基坦(求法国国王的心理阴影面积)。


小时候很喜欢看小说,但避开一向很少英美系,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名字要么太长记不住,要么重名率太高。走在伦敦的大街上,叫一声威廉/爱德华/亨利/理查/乔治/詹姆斯,回头率应该不低。

在英国王室这不算长的历史中,叫上面这些名字的比比皆是,动辄祖孙三代全叫一个名,你说英国佬想个新名字能累死咋地?!搁在中国,这是大逆不道,岂敢直呼长辈其名,在英国,那是钦佩哪个先祖就跟着叫那个名字,代表着敬仰,希望孩子成为那谁的意思,更有甚者在即位之前临时改名字的。。。如果现任的威廉王子能有幸登基的话,将被叫做“威廉五世”,即英格兰第五个叫威廉的国王。

附上一张英国王室不完整关系图,从诺曼王朝到都泽王朝,有底色的是历任国王,沿着箭头能把他们串起来,这其中的故事容我们慢慢道来( ̄▽ ̄)~*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Rax郝毅:超级赞的关系图!
    sydneywhatever:昨天看书的时候发现关系图画错了一点点,不过不影响主线,随它去了:smile:
  • 披着洋皮的郎:多你的文章很轻松啊,略带幽默的写作风格,读到晕的时候竟然结束了,催更催更
    sydneywhatever:嘻嘻 谢谢喜欢 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看书太畅快了 写起来太晕了
  • 安Anita:一直喜欢英剧《唐顿庄园》,这大概是我的英式启蒙吧。背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二战前,那时的英国传统与现代相冲击。特别喜欢英伦风,英式注重礼仪、含蓄的幽默。感觉有隐隐的儒家风范。
    安Anita: @sydneywhatever 想起唐顿里面,一群绅士在舒适华丽的大厅里提起阿姆利泽惨案的时候。也是很矛盾。
    sydneywhatever:唐顿庄园我也很喜欢,画面很精致,说到工业革命想到《南方与北方》,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的,相比唐顿画面阴沉很多,也很好看。有时候看英国史很纳闷,一边残暴一边绅士,开放与保守兼具,可能要看的更多才能描述那种感觉。
  • 日拱一卒201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便扒个历史就扒的这么畅快,你倒是写点经济学的输入啊: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日拱一卒2019:@sydneywhatever :sweat:,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不好
    sydneywhatever:@弃戎从笔 最爱要留到最好的时候写,哈哈哈
    我一直在想一个很大的经济学问题,写不好了
  • sydneywhatever:废话太多,主题写的太浅,不过即是总体印象,也对应了标题浅谈,哈哈哈。
    要琢磨琢磨怎么围绕小标题表述的更生动些,而不仅是故事的堆砌。
  • 童言AND无忌:最后关注图厉害了👍原来也不爱读英美名著,翻译得特拗口,不过还记得初中看过莫泊桑的《羊脂球》,打开了认知新世界
    童言AND无忌:@sydneywhatever 对的,真的需要勇气,他们真是很霸气,不管名字有没有吸引力
    sydneywhatever:看外国电影和书都要鼓起勇气 长得太像 名字太长:joy:
  • Bill何咏标:看小新文章长大知识
    sydneywhatever:标 你真好啊 哈哈哈哈

本文标题:浅谈对大英帝国的小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pz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