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用过的国产用品

作者: 感姐谈个人发展 | 来源:发表于2017-02-23 21:33 被阅读192次

    文/千载悠悠

    在简书“生活家”微信群里看到“小时候曾用过的国产用品”的主题征文时,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抬头望望窗外,现在已经2月下旬,我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雪。树枝依然光秃秃的,其间还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积雪。突然就想到小时候,家乡在这个时节,迎春花应该已经开了。小小的黄花,一片片的点缀在繁杂交错的细细的藤枝上,在还有些冷意的风中微微摇摆。每当看到迎春花,心里就暖呼呼的。因为看到了迎春花开,就知道春天来了。而春天来了,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

    思绪回到小时候,心里不免就涌起些温暖。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回忆小时候的年龄。说到时光,第一个让我回忆起的,就是下面的这个物品。

    1、老式台历

    这种台历在二三十年前非常流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吧。我记得我家的是墨绿色的。小小的墨绿色的台历铁架上,两根弯曲可伸缩活动的开关连接着台历架和厚厚的台历。台历一天一页,每页的纸很薄,正面是阳历和农历的日期,背面是一些小常识之类的东西,父母会在台历的空白处记录一些备忘。而每过完一天,要将台历上当天的那页翻过去。这样直到年底,整本台历全部翻过去,然后再换上新的一本。周而复始。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天晚上,将当天的那页日历翻过去。有的时候忘记了,隔天才发现,就当作大事一般,认真的翻过去两页。

    日子,就在这一天天的日历翻页中,过去了。

    和以前家里一样的台历在网上已经找不到图片了,只找到一张类似的。以前姥姥家就是这种,挂在墙上,每过一天,就撕下来一张。

    图片来自网络

    2、小霸王学习机

    前两年,电视上有个广告很热播。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甜甜的在镜头前说:“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其实我初中那会儿,也曾有过风靡一时,几乎周围的家家都买过的学习机——小霸王学习机。名字够霸气吧。

    初中时,已经开始接触电脑了。学校里开了一门微机课,每周一节。那时,还在说286、386、486、DOS。我们的微机课有一半的时间在教室里上,其余的时间去学校的微机室里实践。那会儿的键盘是米灰色,显示屏很“庞大”,界面很不友好。微机课就是练打26个字母,勤快的同学会学习“五笔输入法”。

    小霸王学习机只有键盘,键盘就是那时候电脑键盘的样子,另外增加一个插学习卡的空隙,比磁带大一些的学习卡,插到键盘的空隙中,再连上电视,就可以使用。

    学习卡有各门学科的,学习卡的内容大多数是做题。不过我猜那时候同学们家里的学习机,很少用来学习。学习机里带的游戏,才是大家的最爱,比如扫雷。不过那时我对电视剧的热情更大。写完作业后,打开电视,边看电视,边留意门外的动静。在听到父母的脚步声后,迅速将屏幕切换到学习机模式。

    想想那时候和父母的斗智斗勇,也是蛮用心的。

    图片来自网络

    3、妈妈缝制的包包

    我在大学之前,从未住过校。不住校的好处,就是中午放学后可以回家吃饭,睡午觉。但在中午吃饭之前,还有好一段时间,可以用来写作业。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容器”,能装中午做作业的书、本子和文具。但一天的课,包括书本、练习册、各种本子在内,东西不少。中午再把书包回去,真的太累。所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布包包,专门用来装中午需要拿回去的书本。(仔细回忆了下,应该是女同学。男生们好像中午要么什么也不拿,要么直接手拿着书和本子,没有拿包包的。估计虽然年龄小,但觉得拿个布包的行为也略有些娘吧。)

    记忆中,我的布包有好几个。但现在能回想起来的,是我小学时的一个黑白格,上面有大花的,妈妈亲手为我缝制的包。

    那黑白格的布,好像是她为我做的一身裙子剩下的布料。上面的彩色大花,是用不同花色的布料,按花瓣的样子拼接缝制的,组合在一起,很漂亮。包的提手,用布条锁好线,整整齐齐的缝在包的上沿。包包能放下几本书和本子,大小刚刚好。按现在的说法,这个布包是手工定制版,绝对不撞包,绝对显个性。

    那时候,班上每个女孩都有这么个布包,其实无形间,大家也在比较包的好看程度。常常如果一个女生拿了个好看的布包,大家就会被吸引过去。中午放学的时候,拎上包,也会很得意。

    这些布包,是妈妈用简单的布料、丰富的想象力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虽然只是简单的手缝布包,但却包含着对女儿温柔的爱心。那些彩色的布,和细密的针脚,都包含着她希望女儿拎起包也漂漂亮亮的期望。

    回忆至此,心中一片柔情。谢谢妈妈。

    4、收音机/随身听/MP3

    在我十几年的成长历程里,“听歌”的机器,发生了几代的变迁。

    小学时,家里有一台很大的收音机。机器很大,放在书桌上,几乎占了一半的地方。收音机能放磁带,听歌,还能听广播。它有两个能放磁带的位置,所以能够将一盘磁带上的内容录到另一盘磁带上。那时,买磁带也是小奢侈的事情。如果哪位同学买了很流行的磁带,就会被别的同学借走,然后拿出一盘空白带(也有的就直接用以前的英语磁带)录下来听。印象很深的是当年张信哲很火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买了他的磁带,被很多同学都借去录了。我也是其中一个,还认认真真的抄了歌词。这台录音机一直伴随了我的整个小学时光。

    初中后,“硕大”的收音机不流行了。家里的那台录音机终于退役了,换了个小点的收音机,功能和之前的一样,不过不能录磁带了。但那时,买磁带已经很普遍。录磁带没有了需求,机器也没有这个功能了。

    再后来,上大学了,同学间开始流行用随身听。体积更小,外观也更时尚,也是放磁带的。那时候,手里拿个随身听,再带上耳机听着歌,真的感觉自己走在了潮流尖端呢。

    大学后期,MP3出现了。火柴盒大小的体积,能存储上百首歌,更方便了。还记得我的第一个MP3是用奖学金买的,橙色的,带着小小的屏幕,金属感十足,很漂亮。只可惜用的时间不长,去校外网吧上网的时候,丢了。再后来,上班了,慢慢有了智能手机。也就不再用MP3。MP3就好像是我青春的终结符,随着它的消失,青春也就此结束了。

    有智能手机后,开始用手机听歌,直到现在。一部手机,看书、听歌、看视频,全部搞定,真是再方便不过。但奇怪的是,听歌越便捷,听歌这件事反而没那么有热情了。所以偶尔,我也会怀念一下从收音机到MP3的过程,那些不够“便捷”的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5、自行车

    我是班里最后几个学会自行车的人。从小,我的体育就非常差,不但胆子小,而且手脚还不协调。学个游泳,报个游泳班都没学会,可想有多笨。

    小学五年级时,家里搬到离学校好几里远的地方。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学骑自行车。

    抱着“死也要学会”的决心,终于学会了(游泳也一样,大学里因为要考游泳,抱着“死也要学会”的决心也学会了)。

    家里为我买了一辆小小的崭新的银色的自行车,非常漂亮。不过是20的,比一般同学的24、26车小很多,在父亲的28车衬托下,更好像童车一样。因为学车时,就用的妈妈同事家小孩的童车练的,我妈总觉得我手脚太笨,20的能骑就不错了。可是,毕竟车子小,骑起来有些费劲。尤其和大家一起上下学,骑着这么个小车子,总比别人矮一截,心里有些不爽。

    后来有一次,妈妈单位组织去周围乡下钓鱼,大家都骑车去。我也骑着自己的20小车跟着。这么个小车子,平常平坦的马路上骑骑还好,在乡下崎岖的路上颠来颠去,真是累的不行。回家后,就赌气不想再骑这个小车了。央求了好久,这辆还很新的小车,再使用了不到两年后,就被淘汰了。代替它的,是父亲在二手自行车市场买来的一辆绿色的24女车。虽然是旧车,但家里找到修车铺,好好的弄了弄车胎,又换了新的车铃,加了大大的车筐,整修过后,也有模有样的。

    换上新车,骑着和妈妈的自行车一样大的车子,将脚蹬踩得飞快,风呼呼的从耳边吹过,突然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大人了。

    这辆自行车,骑过了我的初中和高中。进入大学后,我几乎再也没骑过自行车。自行车时代,也就这样过去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回忆小时候用过的国产物品,就是在回忆童年和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这些曾经用过的物件,也在不复返的时光里,默默消失了。最后留下的,只有充满天真浪漫和青春气息的回忆。不过,有这么温暖的回忆,就很满足了。

    后记:写完了发现征文中要求写小时候用过的“国产”用品。文里应该都是吧。小时候,哪里用得起国外产品。反观现在,一些生活、电子用品用国外品牌好像多一些。倒不是追求国外名牌,而是买东西会更加关注品质。其实,不管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只要东西品质好,就值得购买。比如,现在的手机,华为,就挺好用的。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曾用过的国产用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ti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