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畏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於母。
释义:
应诺和呵斥,相差有多远?美好和丑恶,相差有多远?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精神领域开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欣喜若狂,就像参加盛大的宴会享受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有如初生的婴儿连笑也不会笑。
疲倦闲散啊,或像长途跋涉的游子还没有归宿。众人的东西多得用不完,我却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心肠啊,混沌无知。当别人都光耀自炫的时候,只有我昏昏昧昧;当别人都精明灵巧的时候,只有我无所识别。
茫茫无边啊,像辽阔的大海没有止境;汹涌澎湃啊,如肆虐的狂风横扫万里。众人好像都很有作为,只有我显得愚昧笨拙。我和众人如此与众不同,因为我以守“道”为贵。
感悟:
上一章,老子教导我们体悟大道的方法:弃智、弃利、弃义,绝圣、绝仁、绝巧,因为这些都是术而非道,建议我们少私、寡欲、绝学。
本章老子又给我们继续阐述大道真理,这一章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人所畏惧的东西,不可不敬畏,不得不敬畏,不能不敬畏。
这一章的理解是超然的,是看透了世间善恶之后,唯我独醒的感叹。因为在人欲的社会里,知识是人创造出来的虚幻,功名利禄是人们一生追求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是在追求财富(利)、功德、名声,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总有一些人会功成名就,即“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这一章老子把“得道”之人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对比,阐释了得道者的生活追求。
这章中描写的世俗之人的状态:喧闹、吵嚷,标新立异的,争名夺利的,故作高深的……比比皆是,好像和我们现如今许多市井之人的生活状态很相似。
比如网络平台上、朋友圈里一阵风似的追捧、批评,不明事实真相,就盲目跟风。再比如整天晒,整天宣传自己,标榜自己,纷纷扰扰,好不热闹。
而圣人,得道之人保持恬淡宁静的状态,仿佛他们根本不存在。他们表面看来很愚钝,不和群,没本事。可是他们内心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追求,自然而然,纯真向善。
不张扬,不标榜,低调做人,一如婴儿般纯洁。我们应该追求这样的境界,用眼睛去观看,用心灵去体悟。
无论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还是乌云密布狂风暴雨,那都是风景。
熙熙攘攘也好,门可罗雀也罢,那都是生活,也都是我们的风景。
庄子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因为我是“自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