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无羁

作者: 宁邑聂盛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7:40 被阅读0次

    走马观花道德经(20)


    20.道德经第二十景点——无忧之门

    道德经第二十章 众人皆醒我独醉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

    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

    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道德经妙解》P47)

    20.0 【布局谋篇】

    本章述道者“绝学”之后无忧无虑、淡泊潇洒之风采。

    可分三段。

    “绝学无忧”为第一段,为全篇统领与主旨。

    “唯之与阿”至“不可不畏”为第二段,谓道者绝学无忧之状,不做境界奴隶、超越二元对立、尊重一切生命。

    余下为第三段,具体展示道者绝学之后不同流俗的卓然风采。

    20.1【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既是上章的总结与深化,又是本章的统领与核心。

    “绝学”,是上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的保证。不学那些世智辩聪的东西,回归大道,既不会舍本求末、虚妄分别、弄巧逐利,又不会做境界的奴隶、搞二元对立,亦不会自我膨胀、藐视他人,自然烦恼渐少、远离苦海,故曰“无忧”。

    “绝学”,才能体悟“荒兮其未央哉”,才能在众人熙熙之中、异样的目光之下淡泊自处、洒脱自在,可称“有乐”。

    20.2【不做境奴】

    世人很爱为境所牵,如佛陀口中好于缠柱的狗子。特别在乎别人的应对,都希望听到肯定的、合意的、赞美的回答,哪怕言过其实,哪怕虚情假意;不愿听到否定的、批评的、指责的声音,哪怕是逆耳之忠言,哪怕是悬崖边的断喝。

    而老子惊天一问——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wéi),肯定的应答声,是的、对的、好的。日本人说的“嗨”,英国人说的“yes”;相去,相差;几何,多少。

    阿(hē),通呵斥的呵,否定的应对、严厉的批评、愤怒的指责。

    一句恭维的话、好听的话,跟一句批评的话、难听的话,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要求我们多说好话,而非要我们只听好话。

    灌米汤的话,好是好听,不仅当不得饭吃,还可能是索命药、迷魂汤啊!

    苦口良药,难以下喉,却可疗伤治病;刺耳忠言,确实难听,但能让我们悬崖勒马、苦海回头啊!

    20.3【平等一体】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若何,同几何,多少。世人认为的善与恶,真的有天渊之别、水火不容吗?

    老子此问,是对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呼应。

    善与恶,往往是世人自我意识之下的虚妄分别、乱贴标签。

    一者,个人好恶不同,对同一个人事物的评价不一样。关公,蜀人视为忠臣良将,奉为国宝,爱之惜之,感恩无尽;魏人则视为仇寇恶魔,恨不得得而诛之、食之肉、寝之皮。

    二者,世人片面、片段、表面、静止之见,哪能看得真切、看到实相?犹如盲人摸象,不可能全面、深入、发展地观察,把握事物的整体与本质。子贡赎回国人,拒收奖励,世人以为其廉。孔子却以为恶,会令鲁人不敢再去救赎国人。子牛救起溺水之人,收下赠与之牛,人以为其贪。夫子却以为善,鲁国会有更多的人去救人。世人心盲眼翳,故常妄断善恶;而智者心明眼亮,故能善恶分明。

    三者,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善恶亦然。有两个案例。一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看似不善。后来,马匹失而复得,且带来马群,恶又变成了善。其子玩马,摔伤致残,善又变成了恶。时逢战乱,子因残疾而幸存,恶又变成了善。二是书记升官,焉知非祸。1996年江南大汛,某官任乡党委书记,奋力保住了浸泡两个多月的大堤。因防汛抢险有功,当年即晋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任县委副书记;几年后调任某县级市市长,旋任书记。可谓春风得意、一马平川。惜慢慢耽于财色,终至被查,判入狱十二年。2016年,该书记起步之乡镇溃垸,时任书记、镇长被撤。让人不由想起那位仁兄,假若当年溃堤,不被免职就要烧高香,提拔自然无缘,也就没了后边的大起大落。

    20.4【敬畏生命】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世人形成的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等道德观、价值观,未必正确(有二元对立之嫌),但不能不尊重。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一切生命源于大道,至尊至贵,不可小瞧。

    这是对“异见”的尊重。“异见”未必正确,但对之不可排斥、打压,当学会接受、包容与尊重,以此等待所谓“异见者”的成长。

    一怀赤诚、满怀敬畏与尊重,与一切生命和谐共生共长,既是无忧之法,又是有乐之源。

    20.5【大道无涯】

    “荒兮其未央哉!”

    荒,洪荒,大道;央,尽;未央,无有边际。宇宙大道啊,茫茫无际,太博大太精深了!

    这是体道、悟道、行道者,从支流末节回归根本、从二元对立之中超越出来之后,看到宇宙实相时深深的感叹。

    正因为回归生命之源,生命蜕变升华,安心自在快乐。生命的方向,不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心灵的成长、对世界的贡献。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有些怪异,像是另类,因而被人瞧不起。但他不会气馁,不会伤感,而会继续做好自己,高高兴兴做利益家国天下的事情。

    20.6【卓然不群】

    因为明白了宇宙大道,行道者呈现出不同流俗、卓尔不群的风采。

    世人只看表面,看不到内在实相,往往给他们贴上诸如另类、流浪汉、穷光蛋、傻瓜、废物等负面的标签。

    不管世人如何看到他们,行道者犹自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做一个真人,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20.7【淡泊如婴】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熙熙,和乐的样子;太牢,古代祭祀天地时,牛、羊、猪三牲全备。大伙儿摩肩接踵、前赴后继、忙忙碌碌,钻营名利权势,跟享受盛大祭祀的肉食一样大快朵颐,像春登高台般兴高采烈、宠辱皆忘。

    而我呢——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我,可单指老子自身,也可指以老子为代表的真正行道者;泊,淡泊清净;未兆,没有征兆、预兆,此处指没有产生欲望,无欲无求;孩,小儿的笑声。我独自一侧,淡泊名利、不去钻营,像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与世无争,过着淳朴快乐的生活。

    道者为什么不争,因为他什么都不缺,而且他知道不是你的、争也白争。

    道者寂寞、孤独而不苦,因为他常在道中,安心自在。

    20.8【闲云野鹤】

    “儽儽兮若无所归。”

    儽儽(léi léi),颓丧、无精打采之状;若无所归,貌似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实际上呢?

    安心自在,如野鹤长天信步,若闲云随风遨游。

    若无所归,亦非字面之意,而是不为名利所拘,飘然若仙,独往独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禅师)自我淡化、无善无恶、无挂无碍,自然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处处是天堂,人人皆神仙。

    20.8【精神富足】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余,财富有余;遗,通匮(kuì),匮乏、贫穷。众人都很富有,物质宽裕,精神富足;而我貌似一个穷光蛋,穷愁潦倒,缺衣少食。

    但是,众人物质宽裕,精神真的富足吗?行道者可能粗茶淡饭、布衣茅棚,但精神绝不会空虚,而会十分的富足。

    为什么?

    不少人往往在不断追求物质富足的路上,心眼被物欲蒙蔽,心灵渐渐地被染污,精神会慢慢地被蚕食,剩下的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而真正的行道者,不会重视物质的拥有,而会着眼心灵的成长。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孔子绝粮七日,弦歌不辍:展示的都是行道者非凡的精神境界。

    20.9【大智若愚】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沌沌,模糊不清;昭昭,清清白白;昏昏,糊里糊涂;察察,明察秋毫,精明强干;闷闷,憨里憨气、傻里傻气。我的心像愚人的一样,模糊不清。世人都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唯独我糊糊涂涂、不清不白;世人都是明察秋毫、精明强干,唯独我反应迟钝、憨里憨气。

    这不是行道者故意装宝,而是他们自然的呈现。也不是他们真的糊里糊涂、傻里傻气、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而是他们由衷地不愿显摆所谓的精明、能干,或者说一个与道合一的人,他所呈现的也就是大道大智若愚的本色。

    20.10【宇宙为台】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澹(dàn),虚静恬淡;飂(liù),飘,高风,风疾速貌。“淡泊名利兮,心如大海;清风自在兮,以宇宙为舞台。”郭永进老师的解释,非常传神。

    这里描述的是行道者水一般恬淡的心境、大海般博大的格局、清风般高远的情怀。可谓丰神俊逸,宛若天人,令人向往。

    20.11【回归道怀】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以,用;顽,顽固,或通玩,贪玩;鄙,粗鄙。大家似乎都有用,很有作为,而我貌似无德无才,贪玩而且粗鄙。郭老师解作“老顽童”,很是形象。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贵,重视,看重;食母,衣食父母,即天地父母、大道。世人好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我只重视回归大道,过与天地父母合一的生活。

    别人将我视为另类、傻子也好,看作流浪汉、穷光蛋也行,称为老顽童、老废物也罢,但都不痛不痒、无关生死,我不会纠结、计较,更不会怨恨;但自活在天地父母温暖的怀里,活好每个当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者无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bi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