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教师的语言力》最后一章:反向激励的语言。这一章的主题就特别吸引我,什么是反向激励呢?书中也没有具体的定义,我认为可能就是对学生使用比较消极的语言,反而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书中提醒读者:在使用反向激励语言的时候,首先需要评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反向激励的语言有什么要点呢?
第一,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困难一些,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达成后的成就感。
第二,语气不要太强硬,讲话时要抑制住内心的兴奋,要表现得严肃认真,语言婉转。
第三,结尾一定要表扬。反向激励、惊讶、表扬的语言应一同使用。
思考:反向激励的语言更像是说反话,把很简单的事情说得比较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激励性。
反向激励的语言有:
1.欲言又止法,想说一件事物却又装作不想说了,这个方法适用于需要向学生传达重要的事情时,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佯装不知法,教师装作不知道学生所了解的或能够做到的事。
3.制止法,教师在某一行动开始前就采取阻止的态度,学生反而会勇于挑战。
教师将学生需要克服的困难标准设定得高一些。学生没干劲的时候,需要给他们设定一个基准线作为学生活动的目标。
这个点很重要,学生没有目标的时候,每天都显得毫无斗志,当呈现出目标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与心中的目标进行互动,也就能够获得进步。
4.叹气法,教师向学生表现出对他们失望心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我感觉这个方法要慎用,必须是师生之间关系特别融洽,此处充满信任的时候采用,否则方法用不好反倒引起学生反感。
5.基准法,教师将学生能够达到的基准说得难一些,可以告诉学生具体的数值或举例向学生说明,以此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6.理所当然法,教师告诉学生做到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此时要注意使用简洁明了且亲切的语言。
“林格尔曼效应”如果大家一起进行某项活动的话,就一定会出现偷懒的学生,混在很多人当中的话,即便偷懒也不会被发现。
7.点名法兰教师指定某位同学进行某种活动。
8.示范法,只请做示范的同学来进行某项活动。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相较于已经处理完的事情,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的印象更加深刻。
9.奇怪的比喻法,通过较为奇怪的比喻来提醒对方注意。
10.中途结束法,在说教的中途停止。
其实读这本书也就只花了六个早上而已,但是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才知道语言的魔力是无穷的,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和方向鼓励都有着独特的方法。
读完了学会运用其中才行,继续不断学习和练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