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優律思美的培育學習,它大致上依循Dr. Steiner給予教導的發展次第;也就是先從「身體的準備」著手,然後隨著「語言」發展的途徑,宇宙進化的歷程,墊立起「語音優律思美」兩大部分的基礎課程(dionysische - 和 apollonische - Kurs)。之後才在「語音優律思美」的基礎上,進入「音樂優律思美」。每年固定的工作坊,以一週的密集課程進行,有:(1)教育性優律思美的課程,從幼教發展到12年級。並且在第二年要進入華德福學校觀察實習三週,第三年則是實際上場,進行教學實習三週。(2)社會性優律思美課程(這個部分已經在「收假──上課啦」一文中約略介紹)。(3)「保健」優律思美(英文的hygienic,怎麼翻譯比較恰當?),因為治療性優律思美是另一個專業的領域,必須在四年學習之後才能進一步修習,所以我們的上課內容是以「保健」為主。(4)優律思美的色彩,在Annemarie Bäschlin老師的帶引下,學習優律思美裡「色彩」的本質;目前大家參考使用的優律思美人偶,是以她的繪製版本為依據。(5)解剖學,由一位人智醫學醫生,帶引大家了解認識身體骨骼結構,不過,算是蜻蜓點水。(6)詩詞音韻學,這是讓我很頭大的一項,因為是德文。
第一年通常以「銅棒的練習」為主軸,同時放入「語音-」和「音樂-」優律思美裡最基本的體驗練習。而相關的輔助學習,則包含「人智學」、「音樂理論」、「語言訓練」,這三者,大都會持續二~四年(各個學校有不同的課程結構)。──由於這部落格是屬於個人的分享,所以這裡所提的,都是筆者本人的實際經驗,不可推論到一般準則,只能說是參考:銅棒練習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準備歷程。而我個人所遭遇的是,整個左肩突然「掛掉」。從那一年的一月,在沒有任何事件、狀況下,我的左肩突然劇痛,不能舉起。那種痛,是24小時沒有停止,意思是連晚上我都無法睡覺。在同學的幫助下,看了人智學醫生(這裡著名的Ita Wegmann醫院),最後連Basel醫學院所有現代的檢查都做了,結果是:沒有任何問題。就這樣痛了6個月,直到暑假回台灣,才遇到醫生幫忙解決「痛」,但真正完全「好」,是一年之後。通常當身體有一些狀況時,老師會建議多休息,暫時不做優律思美。但是我的生命經驗讓我知道,如果檢查上都沒有問題,那就是我得完全經歷過程,即使痛到我咬牙切齒,痛到我好幾個月睡不上幾小時,痛到我笑稱自己是「獨臂刀王」,就這樣單手走過第一年的課程。哈哈,那一年結業式的表演呈現,讓老師們提心吊膽。──可是付出「痛」的代價,卻讓我得到最大的受益:我的肩膀獲得「釋放」。看身邊很多優律思美同學,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身體上需要「調整」的部位,所以各個痛的地方不同,時間長短各異。當然,也有人是毫無感覺的,沒事的,過完四年課程。
第二年,則進入「語音優律思美」。從「迪奧尼申課程系列」(Das dionysische Element)到「阿波羅課程系列」(Das apollonische Element)。(這兩元素的本質,以及一前、一後的關係位置,在「語音優律思美」區域再談)然後,學習Dr. Steiner在1924所給予的一系列課程內容(GA279)。在這一年結束時,我們必須提出一份學習報告,並在學期末呈現為口頭報告。由於這份報告我是以英文撰寫,要轉成中文,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部落格裡的這個區域,遲遲沒有什麼進展。
第三年,重心在「音樂優律思美」。事實上每一年課程結構,都會是一半的語音優律思美,一半的音樂優律思美。所謂課程重心,就表示學期末得提報告,做發表。同時,配合音樂史的講授,讓我們對音樂發展,從人智學的角度,了解它們每一個時期的本質特色,以及未來趨向。而老師們也透過Dr. Steiner所給的音樂優律思美課程系列(GA278),更深入每一個主題的練習與探討。譬如,以巴哈的某一首曲子(或者莫札特、布拉姆斯,蕭邦,或者像最近天天聽到快抓狂的德布西),細細的挑出每一個音樂元素(旋律、節奏、節拍、主題、小節線、終止式、休止符號…..),反覆的做各種練習,讓自己的身體進入那些音樂元素。或者針對各種音樂要素,透過不同作曲家的表現,譬如:同樣的「一度音級」(Prime),在貝多芬的曲子裡,和在巴哈、或是柴可夫斯基的曲子裡,在不同的調性裡,如同呈現出各自的特色。同時在這一年裡,不論是「語音-」或「音樂-」,都要工作在Dr. Steiner的圖形上。透過這樣的練習過程,了解如何解讀Dr. Steiner的圖形,以及在解讀圖形的過程中,得以深入作者、作曲者的作品內涵。通常經過這樣的工作之後,都會讓人由衷的欣賞、讚嘆每一位創作者。
──這是筆者這一年每天專注工作的焦點。所以,在這部落格裡,就有些小困擾。若是同步呈現當前手邊的資料,是最方便、直接的。但是對各位讀者,在剛開始接觸了解的階段,這些內容卻是不適宜的。
而另一半的語音優律思美課程,我們開始針對七大行星、黃道12星座,從各個角度(宇宙的進化、音聲的本質、色彩的結構、音階的對應…..)切入學習。最近有一位老師又帶入一個主題:植物型變(Die Metamorphose der Pflanzen),相當大的結構(意思是,我們又有得被操了)。
至於第四年的課程?現在我無法預知。通常,往例,是會針對傳統、經典的主題。不過,大都會透過學生們與老師們對話,產生共同的焦點。而且,下一年度,是兩所學校合併之後,開始運作的第一年,充滿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唯一確定的是:之後,我就能回台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