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何以为人|书评:《优秀的绵羊》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书评:《优秀的绵羊》
威廉·德雷谢维奇浸泡于常春藤名校24年,有资格指出美国精英教育的劣势,以及美国精英社会的缺陷。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他的主张——博雅教育以及社会阶层改造。
对于以美国“精英教育”马首是瞻的中国“素质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且大有“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北大教授钱理群就曾说:现在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德雷谢维奇教授的主张,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之嫌,但对于个体而言:错误的不是优秀,而是“绵羊”,以及关于“优秀”和“成功”的定义。
“绵羊”有三大喜好:讨好外界、攻击同类、索取表扬。这三件事,做得越成功,自己的人生就越失败。不管眼前的河流有多么地湍急,我们其实都可以选择不再随波逐流、不再举手投降,以最真实的方式活出自我,而不是低三下四地为他人的评价而活。
他们的确很聪明、有天分、活力四射,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贪婪、冷漠、怯懦,没有勇气、没有远见。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个。
看起来好像他们已经很成功,其实只有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空虚和焦虑。他们追求的是受人肯定和被人羡慕,经常徘徊于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端之间:一边是看不起他人,一边是看不起自己。他们的自信很大程度来自于外界的肯定和赞美,一旦碰触现实,便脆弱至极、轰然倒塌。他们之所以选择当“绵羊”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既得的利益和安稳的现状;他们害怕失败,以及失败所带来的的否定和嘲讽;他们不愿思考,不愿向自己负责(也付不起这种责任)。于是他们便逃避自由、逃避选择,盲目从众(因为法不责众),向权威以及“理所当然”举手投降、交出主权,成为顺民。
但他们真的成功吗,他们真的快乐和幸福吗(诛心之问)?我非优秀,但我绝不愿意做那只绵羊。
“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真正的优秀不是去充当:斯坦福狂躁的鸭子,假装表面从容;不知水为何物的小鱼,对什么是真正的重要而不自知;只会野蛮竞争的长颈鹿,越来越畸形;盲目从众的绵羊,终其一生过着未经省察的二手生活。
真正的自信,是自己定义成功而不是交由他人;真正的成功,是拥有一个“我”说了算的人生。我们不仅要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而且首先要明白自己已经是怎样的人,“我想要”的前提是“我是谁”。五子(房子、位子、票子、儿子、车子)登科,其实最终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它们只是外部的表象,并不能证明你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而只有内心世界越充实,面对现实生活才能更淡定。
人的生命有两次,但大多数人只活了一次。第一次的肉体诞生是父母给的,第二次的生命却是自己给的,灵魂的觉醒需要自己去孕育,就像稻草人有了脑子、铁皮人有了心脏、狮子有了勇气。
一个人要过上有意义的成年人生活,拥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就必须成为 “孤儿”:
成长就是自我挣扎,过程残酷且只能由自己承受。立志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寻找和建立一个真正的自我;认真回答:“生而为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问题;并以此为发端,进行自我塑造、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修炼。
成长就是与现实的正面交锋。构建一个重生的自己,就必须挑战已成定数之事,改变未已既定的命运。力是相互的,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才造就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同样,人只有改变了一些事情,才会促使自己成长。
成长就是背叛。你要背叛原来的你、原生的家庭、原来的朋友、原来所熟悉的环境;这需要极大的精神勇气,只身与内心的那个声音并肩作战,“欲度关山,何惧狂澜;风生水起,正好杨帆。”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成为我们自己。同样,“所有人格修习的目标,都是从一只必须和人亲近的狗,成为一只可以适当孤独的猫”。生活原本就是一场悲剧,你并不能拥有一切。任何的完美主义,都是在作茧自缚、自寻死路。只有摈弃完美主义,你才能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真实,不要留下临终前最大的遗憾:
“我真希望自己有勇气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他人期望的阴影之下,落入自认为应该追求的陷阱……”
2019.02.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