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总忍不住回想高中毕业时,从新疆去北京上大学的情景。那时车马慢,3500公里,火车要开三天三夜,车窗外大漠辽阔,月光照在无垠的戈壁,是一片肆无忌惮的未来。
四年后,从北京到上海,快车一夜,夕发朝至。一样的灿然夏末,一样美女如云的校园,一样对未来的懵懂不自知。
后来,又陆续逗留杭州、苏州……人生二十余,辗转大半个中国。
25岁时,我不无沮丧地对Eason先生说:我总不能到了三十岁还穿匡威吧。然而,时光飞快地流过三十岁,低头一看,一样的帆布鞋,恐怕还要继续坦然地穿下去。二十多岁时对时光的忌惮已经消失殆尽,独自倔强地度过青春,历经寂寞的锤炼,早已心如钢铁,再无畏惧。
今年,我离开学校将满九年,工作不错、收入不错、房贷不多、持续月光。继续下去,生活无甚不妥,无非是工作之余每天追剧看书、偶尔写文、隔几天和朋友小聚,一年旅游两三次……从二十岁到三十岁,除了一直在地图上漂移,似乎没什么变化,好看的皮囊还是那样,有趣的灵魂八十八斤。
这样下去,真要“天长地久求一个安稳”?不,不,对于资深流浪癖来说,最怕的就是一成不变。“难道真没有别的剧本?”当这样问自己,我知道,我又该走了。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去年,我开始计划日本留学。实际我在学校的时间本就比大多数人更长,选择留学并不是出于对校园生活的留恋,而是不想“居于一隅却自认真理在握”。
决定后便开始自学日语、辞职换到日企工作(事实证明工作环境对我的日语提高帮助并不大,反倒是粤语进步了不少)。用开始的十来天每天学习8小时以上,度过最初需要死记硬背的入门阶段,之后坚持每天学习一两个小时。因为每天下班时间太晚,最能保证的其实是地铁上的学习时间。一年里不断参加考试,最终在去年年底通过了日语N2级。一考完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复习英语托业,上周刚刚考试结束。
我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懒散的人,但这一年却突然地异常励志起来。坚持学习一年,最大的收获是——自律,我想这有可能成为影响我一生的改变。其实坚持学习并没有挤压我其他时间,书和剧没少看,甚至公众号也比以前更新的更有规律,每天坚持做平板支撑和简单运动,多年的腰肌劳损也有明显改善。在“得到”上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和《万维钢精英日课》,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方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那时间是从哪儿来的?其实最大的答案就是——远离手机,另外减少聚餐,这一年来跟朋友打好招呼,几乎没有参加任何聚餐活动。
当我养成自律的习惯,再回望周围的人,我开始发现那些以前并未在意的闪光品质。每天坚持夜跑几公里的人、每天7点起床做早饭并摆拍的人、每天坚持做工作生活记录的人、每天坚持画插画的人、坚持背单词的人、坚持遛狗的人、坚持健身的人……自律与否成为人与人之间一个显著的区别。
网上流传一句话——人丑就该多读书,但据我观察有可能恰恰相反,往往是身材苗条健美的人坚持健身,985、211毕业的工作后积极考研考MBA,工作稳定收入高的人发展出业余职业,身家数亿的富豪和富二代们工作认真踏实、上班不迟到、加班不抱怨……(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提倡,希望土豪们都能以身作则,回家去过挥金如土的生活,不要为屌丝们增加心理及竞争负担)。
这一两年来,我也亲眼见证自律的人渐渐有所收获,瓦克五先生从第一篇游戏评论写起,如今已成为中国游戏界殿堂级大神。曾经我也跟风写过两篇,但由于积累有限,两篇后就再无下文,而他已经潇洒辞去体制内工作,专职写作,稿约不断。
Eason先生旅游时还随身携带英文参考书,感人至深,如今已考上高端的MBA,和同样有上进心的人们在一起,开心学习,离世界级高管更进一步。
虽然准备时间长达一年,但最后的时刻依旧仓促不堪。在紧锣密鼓地办完签证,做好一切留学准备后,我终于得空回家短暂地看望爸妈。我的留学计划得以成行,最终也要感谢爸爸妈妈的实际支持,虽然工作多年但毫无积蓄,我亦深感惭愧。爸妈从不给我婚姻的压力,也让我得以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任性而为。其实,只要把结婚、生育这两个选项从人生中拿掉,人生便不再有阶段之分,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没什么不可。
活着,就是一场旅行,看过大漠孤烟、尝过江南绵软、浸润过南半球的海风、沐浴在霓虹的四季。乘坐命运的火车,或快或慢、或急或缓,但我都希望你能把头探出窗外,看一看夹岸桃花,看一看街道广场,看一看不同的脸不同的姿态。人生一世,看看不同的风景,也让风景看看你。
再次坐在新疆午后的艳阳下,窗外杏花初绽、风景不改。想象着在樱花季走进东京的校园,如同漫画般浪漫而恍然。
出走十几年,归来依旧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