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作文在题材、构思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鲜明的特色,但在其他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帮助学生原作进行富有成效的修改,是作文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稿】
莲花在水
赵时雨
我是一朵千年古莲,在暮风中轻轻摇曳。
十岁时,一个叫周敦颐的人成为第一个赞美我的人。雨淅沥淅沥地下着,我接受着他的洗礼。周敦颐到我旁边的亭子里避雨,呆呆地盯着我,许久之后,我被他称为“花之君子”,被他赋予品格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欣喜,于是尘世的喧嚣扰攘于我而言,只是过眼云烟。遥立于半亩方塘之中,淹没于亭亭莲藕之间,我心如明镜,身如冰雪。我深知,我并非如周敦颐所说般圣洁,但我愿成为真正的“花之君子”。
400年过去了,我以为在别人眼里,我还只是一成不变的洁白与碧绿,单调乏味。可是一个叫杨万里的人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个晴朗的早晨,杨万里和朋友来到亭子里,看到变为粉红色的我,他笑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一句,我明白了自己的高洁与青春。让我的洁白谦虚地与芸芸众生化为一体,让我的碧绿在骄阳下融入那充满生机的翠绿。
世上有富贵荣华的百花争艳,她们的绚丽使这个世界辉煌和热闹,一如阳光,魅力四射。世上也该有清新淡雅的花儿眷顾孔夫子些幽静的角落,一如星光,温情柔和。
于是,我愿守着一池清水,用一生的时间,濯洗身心之中的纤尘,风也罢,雨也罢,只求无尘无埃,无愧无怨,平静、明澈,如无风的一池秋水。
又是900年,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还有一条曲折的小径,路旁是一些杨树。一个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步,受用着无边的荷香月色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我身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日日从我身旁走过的朱自清先生。他仿佛在沉思着,又像是在观赏着。后来,他在文章里把我比作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有幸能被他赞美,我很高兴。
一时的欢喜过后,我再次平静。我想,只为一片去淡风清,只为一份圣洁坦荡。
所以,我愿为莲,空灵邈远。即使长在荒效野溪,即使最终残荷听雨。
有朝一日,能听懂高山流水的那人会迢迢涉水而来,携一支短笛,和一曲“雨打莲叶”……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我愿为莲,在水一方。
【评语】
这篇作文的基调很不错。
一是构思精巧。文中将周敦颐、杨万里、朱自清三位文学家的事迹融入到作文之中,丰富了文章内容。二是语言优美。作者将三位文人作品中有关咏莲的名句、诗句化用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富有诗意,从而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但文章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出现了知识错误。周敦颐(1017—1073)和杨万里(1127—1206)两人生活的年代相差约110年左右,而不是文中所说400年。二是文中对三位文人的描绘不够细腻,人物的精神刻画不具体,也没有揭示出他们三人与莲花之间的密切关系,从面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
因此,应针对本文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
【第二稿】
莲花在水
赵时雨
我是一朵莲花,在暮风中轻轻摇曳。
滴答,滴答,雨水妹妹们欢快地奔向人间,迫不及待在观看人间的繁华,一个身着白衣的人跑到大树爷爷下躲雨,全身的衣服都被淋湿。轻抖几下衣衫,望着天空,不知在想什么。“好雨呀!”他自言自语道。由于雨水妹妹们的降临,使我这片幽静的小天地,变得若隐若现,好似天上人间。他的嘴角向上一扬,用深邃的眼神望着我:“好一个花之君子!”我不知原因地望着他,他脱口而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恍然大悟,不可思议。
他高估了我。于是,尘世的喧嚣扰攘于我而言,只是过眼过眼云烟。遥立于半亩方塘之中,淹没于婷婷莲藕之间,我心如明镜,身如冰雪。因为我心知肚明:我并非这位学者口中的“花之君子”。
不久,又一位诗人来到此散步,好似发现新大陆般欣喜地奔过来,从书童手中接过纸和笔,奋笔疾书,挥洒自如。十岁时,一个叫周敦颐的人成为第一个赞美我的人。雨淅沥淅沥地下着,我接受着他的洗礼。周敦颐到我旁边的亭子里避雨,呆呆地盯着我,许久之后,我被他称为“花之君子”,被他赋予品格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欣喜,于是尘世的喧嚣扰攘于我而言,只是过眼云烟。遥立于半亩方塘之中,淹没于亭亭莲藕之间,我心如明镜,身如冰雪。我深知,我并非如周敦颐所说般圣洁,但我愿成为真正的“花之君子”。
100年过去了,我以为在别人眼里,我还只是一成不变的洁白与碧绿,单调乏味。可是一个叫杨万里的人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个晴朗的早晨,杨万里和朋友来到亭子里,看到变为粉红色的我,他笑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一句,我明白了自己的高洁与青春。让我的洁白谦虚地与芸芸众生化为一体,让我的碧绿在骄阳下融入那充满生机的翠绿。
世上有富贵荣华的百花争艳,她们的绚丽使这个世界辉煌和热闹,一如阳光,魅力四射。世上也该有清新淡雅的花儿眷顾孔夫子些幽静的角落,一如星光,温情柔和。
于是,我愿守着一池清水,用一生的时间,濯洗身心之中的纤尘,风也罢,雨也罢,只求无尘无埃,无愧无怨,平静、明澈,如无风的一池秋水。
又是900年,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还有一条曲折的小径,路旁是一些杨树。一个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步,受用着无边的荷香月色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我身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日日从我身旁走过的朱自清先生。他仿佛在沉思着,又像是在观赏着。后来,他在文肥我比作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有幸能被他赞美,我很高兴。
一时的欢喜过后,我再次平静。我想,只为一片去淡风清,只为一份圣洁坦荡。
所以,我愿为莲,空灵邈远。即使长在荒效野溪,即使最终残荷听雨。
有朝一日,能听懂高山流水的那人会迢迢涉水而来,携一支短笛,和一曲“雨打莲叶”……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我愿为莲,在水一方。
【评语】
与一稿相比,二稿增加了对三位人物的描写,注意景与情的融合,内容比一稿更丰富。但依然存在不足。
一是对文章前后的内容的伏应不周。如文中第2段与第4段内容互相抵触,明明写的是两个人,可化用的句子又是同一个人(周敦颐)的,如果是写的是同一个人,那第4段开头“不久,又一位诗人来到此散步”又明确告诉我们两段中的人物不是同一人。二是对三位人物的描写没有突出人物的性格,描写的角度、内容显得雷同。
因此,还需对文章对进行再次修改。如对人物的描写应有意识地进行区分,对某一人侧重从某一点进行描写,着力于揭示人物的个性。从全文看,还可对人物进行调整,如将杨万里删去,换写屈原。这样,三个人物的生活年代截然不同,且性格鲜明,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三稿】
莲花心语
白美万
我是一朵莲花,徐徐的晚风拂来,吹皱了脚下一池春水,望着那粼粼的柔波,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一次在心底泛起……
一
一阵辽远的鸡啼,唤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公公早早地露出盈盈的笑脸,我和姐妹们从香甜的梦中醒来,惬意地伸着懒腰,呷一口清淳的甘露,一股甜味直入心脾,好爽啊。今天,我可要好好和姐妹们比一比,看看究竟谁最美。
“先生,您打算到哪儿去?”“我还能到哪儿去,这偌大天地,哪里是我家啊?你就顺着江往下划吧”“好嘞,先生可要站稳了。”“啊,好美的莲花啊。船家,你把船划过去吧。”“哗——哗——”船渐渐近了,我和伙伴们不由好奇地打量着船头那位先生,只见他面容清瘦,眉间好似藏着无尽的忧愁,他头戴一顶高帽,腰悬一柄长剑,洁净的衣服上佩戴着幽兰、香艾,好一位高洁的谦谦君子!
他凝神地盯着我们,灼灼的目光渐渐透露着一种坚强,嘴里喃喃道:“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只听得我们脸上热乎乎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二
调皮的雨水从天而降,我和妹妹们仰起头,迎接着这帮小调皮,好久都没享受这么畅快的淋浴了,真舒服。
“老爷,夫人叫您回去用膳。”“你叫夫人先用,不必等我。”爱莲亭内,那位周老爷正傻傻地瞧我们呢。
唉!这人真怪,用俸禄挖了一个水池,请来我们众姐妹落户,将水池取名叫“爱莲池”,还在旁边修了一座“爱莲亭”。每天下班回家,他们都要来到池边看望我们,有时拿着一本书,有时泡上一杯茶,有时则在亭中写写画画,总要呆上很久很久。
“老爷,您怎么还在这哪,饭菜早凉了。一有空就往这跑,难道看莲花可以看饱肚子不成?”“夫人,你有所不知,这莲花可是我的最爱。你看,他们立在水池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直就是一位‘花中君子’啊。”“什么君子不君子的,快回去用膳吧,我的老爷。”“小的遵命。”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我们也不由抿着嘴笑了起来……
三
这几天天气有些郁闷,池塘里一丝风也没有,青蛙也有气无力地唱着慵懒的调子,小路边的路灯闪着昏黄的光。
“吱——嘎”小路上出现一个人影,被路灯拉得很长很长,来人渐渐近了,哟,这不是朱先生吗?他低着头,背着手,在昏暗的小路上慢慢地踱着。
我们静默着,惟恐打断朱先生的思绪。终于,他停下脚步,凝视着我们,道出了心中的惆怅,
“莲花啊,你们可知我心中有多苦。物价飞涨,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我这个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却涨不过物价,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看着孩子们没有血色的脸,我的心如刀割一般。下午,抗议‘美国救济面粉’的声明传到我手里,我毫不犹豫地签了名。我深知个人生死事小,民族气节事大啊。我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会理解我的做法,你们说对呢?”
他用探询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不由对这位文静儒雅的朱先生油然而生敬意。
【评语】
三稿同二稿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是人物个性鲜明,有力地凸显了中心。文中用屈原、周敦颐、朱自清三位代表人物来展示莲花的魅力。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屈原爱莲,是因为莲显示了高尚的人格;作为一代廉臣,周敦颐爱莲,是因为莲表现出高洁傲岸的情操;作为一位学者,朱自清爱莲,是因为莲蕴含铁骨铮铮的气节。
二是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传神。文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描写来揭示人物心声,把三人对莲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文中还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世界,把屈原的坚毅、周敦颐的刚直、朱自清的勇毅刻画得真实感人,使三人的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文中巧妙地把三人咏莲的名句融入文中,使文章富有浓郁的诗意,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是结构精巧。文章采总分结构,开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引出对下文内容的叙写,这是总。接下来,按时间先后安排三个片段进行分述,通过写三人与莲花的感人故事,道出了中华民族对莲的深切喜爱。
总之,纵观全文,构思精巧,写法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