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某日吃早餐,一碗白粥装满碗正准备喝时,才发现没有可佐的菜了。想炒点咸菜,但排在后面待做的事实在太多。为了节省时间,便去开冰箱的门,想看看能否找到什么剩菜应付一下。
这一找就找出了去年冬天用调料瓶泡的两瓶泡菜。我自己都把它忘了。找出来品尝后,意外和惊喜参半。那种清冽的、脆嫩的、咸咸的、细嚼又略带植物本身酸甜的泡菜,虽算不上什么至佳美味,然伴着温热的白粥,开启早晨的舌尖之旅,竟是清爽极了。不光是我,嘴皮挑剔的老公也是喜欢。
其实先前泡过一次,是从百度里学来的方子。为什么要泡?乃是因为好奇心。有部分顾客(尤其四川人),常有来买泡菜坛子的,超市里各色酱菜都有,他们却热衷于自己泡菜。想来,难改变的不仅是吃惯的味道,也许更多的是自有自方便和自己动手的乐趣。
我也是个爱尝试爱动手的人,记得初次泡好后,每天去厨房都会瞅一眼那瓶子,数着日子,想象着它倒底是种怎样的美味。
大约十天左右,就急不可待地开瓶尝吃了。初尝之时,对那独特的风味、口感还是蛮好,便以为成功了(其实只是一半),便激动过度,为自己的这点小成就还在空间写过一篇日记,大赞之。
可时日稍长,吃着吃着,发觉半瓶泡菜有腐的走向,便又加了些醋进去。于是,就彻底变了味儿――酸得不能进口。不得已,倒了。
事后有些不甘心,为了找出个中原因,但凡又遇买泡菜坛的,还不忘继续追问。有人和我一样,出于好奇心,是学着泡;有人则淡淡一笑,说,泡菜泡菜,用盐和水就这样泡呗;但也有特别热心的人,一说起来滔滔不绝,没心没肺地告诉我泡菜的关键知识(也是我的失败所在),他们说,泡菜要密封,泡的水一定是加热冷却的盐水,不能加醋,不能有半点油花,泡的菜一定是洗净无水珠的菜,吃时更要筷子干净,吃多少,夹多少出来。
哈!想这泡菜,真是素得执拗,洁得倔强,星点的污染都容不得,到像是老家个别吃斋的老人,闻见晕腥就皱眉头,有趣!
但失败终归是失败了,那次以后,就再也提不起多大兴致。
去年冬天,有种地的朋友送我一些嫩生姜和几个青榨菜头,我食多无味,弃之不舍。思来想去,便又把它们泡了,总归比扔掉好吧?
那次泡菜,自是总结规避了头次的误点。我把生姜去皮洗净待放,批去榨菜头的老皮后,因害怕青气重和泡不熟,又用开水焯了一下,捞出来后和生姜一道放外面晾。接着,拧开气灶煮溶化的盐水。开后,待凉……最后,把生姜切片,榨菜切丝,装成两个大半满的瓶子,浇上凉盐开。为了不漏气,瓶盖里贴了保鲜膜,拧紧放冰箱贮藏。没抱多大希望,这一放竟是半年之多。
然放这么久的泡菜非但没有变坏,亦没死咸,自感咸淡适中,这一点倒是有别于咸菜。我腌咸菜,总是拿捏不准盐量,盐放少了,菜淡放不久;盐放多了,过多的盐大多结晶在咸菜上,咸菜就更咸。而泡菜则不同,煮盐凉开的时候,我故意多放了些盐,冷却后发现有晶体沉淀在水下,那是盐过于饱和了,水不接受,所泡之菜自然不会太咸。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两次泡菜经历,前者用心存心,菜并没有泡好;后者不经意,却顺利得意想不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事!
和写作一样,当你动煞脑筋、处心积虑、刻意追求时,写出的作品往往不理想,羞于见人,甚至有放弃的念头。而当你顺其自然,不随波逐流,怎么活就怎么写,并坚持下去时,收获的绝对是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12920/63964e14034808b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