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品学
道德经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套哲学思想。其中智慧可以解释万事万物。
第一章是全篇的总纲,也是最重要的一章,就像佛教出发点是“缘起性空”一样。后面道德经的理论体系,都基于这一章。
因为“道”"不可道”,所以每个人都对道德经都有自己的理解,随着境遇不同,年龄增长,理解也会有变化。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我的理解是,宇宙的本源规律,是不可道明,因为在不同时空、条件,“道”都是在不断转化的,能用言语文字去描述的,只是道千变万化的表象。就像牛顿三定律限定在宏观低速,当条件转化为微观高速就不适用了,就要靠相对论了。
同样,可以下的定义,就不能在所有情况下都准确,因为定义的事物、规律本事都是在不断转变生发的。
这两句是道德经的核心出发点。
接下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哲学厉害之处在于对本质的洞悉,而不是对细枝末节的描述。无和有的对立与统一。无,就如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描述一样,在奇点之前,一切均是虚无;有,定义了万物生发的源头。要从无有中,去体会道之玄妙。无与有,两者对立统一,一切深邃和玄妙的法门。
读这一章节,给我一种无法形容的宏伟壮观感,这种感觉,不可名状。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体察。这也是道德经的精妙之处。
读下面每一章节,都应该重读这一章,体察这种玄妙,从而对下面章节有更多切实的体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