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出去旅游,乘坐大巴车,车上座位的排列是个问题。
每个人都有挑选座位的权利,但座位总有限,同一个位置的座位只有一个,如果同时有多人看上同一个位置怎么办?有人喜欢前两排,有人喜欢靠窗坐,还有人喜欢大马金刚一人占两个座位。如果事先不做安排,就会出现每次上车抢座位的情况,甚至有人把包或者其他物品预先放车上占座。弄的其他人心情不爽,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旅途。
所以要制定规则。
有些欧美的旅行社是这么规定的:所有的人编号,同一个家庭的人,可以放在一组。按照小组在不同的排的座位之间轮换。根据乘车的时间长短,努力让每一组人都轮换一遍。这样,所有的人座位的排数是每天轮换的,有效避免了抢座位现象的发生。
即使只有一次的旅程,也可以按照报名时间先后、姓名拼音顺序、姓名笔画数排序等的排列方式。
有人会说,有人乘车会晕车,需要照顾。这属于特殊情况,如果考虑类似的特殊情况,那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太多了。因为谁都可能晕车,且无法判断是不是真的晕车。
也有人说,老人应该排前面。问题是,多老算老?身体弱要不要考虑进去?现实中就有人以老人需要靠前、老人需要照顾为由,全家人都随着老人挑选座位,还理直气壮。
我见过有的家庭以孩子晕车为由,试图获得挑选座位的机会,结果天真的孩子大声喊:“我可不晕车!”一车人哈哈大笑,要求挑选座位的人面红耳赤窘迫无比。
我们完全可以换换思路,无论老人、晕车的人、身体弱的人、身体不舒服的人,都没有支付比别人更多的费用,所以,平等对待是最公平的,谁也不应该有优先权。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平等的规则,那就是顺序排列,平等排序,利益均沾,在大的范围内,谁也不要有优先权,不管是你跑得快,上车早,还是老孕病弱残,还是你晕车。因为大家都交了一样的费用,旅途中大家都一样劳累,况且这也不是政府给大家提供的福利,不是公交车之类,原则上大家平等对待是最公平的。
有人会说,那确有特殊情况怎么办?“特殊情况”就是用来特殊处理的,有特殊情况的人,想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可以去与相关的那个人商量,自己去交换。这样,把“特殊情况”作为特殊情况去处理,可以更好地照顾特殊情况。被挑选座位的人,愿意换就换,不愿意换,也可以理直气壮。
这时候,才是考验一个人有没有怜悯心的时候。我们不能逼着所有人都要有所谓公德心,去满足无法判断、不容易判断的特殊需求。在非政府提供资金的情况下,我们得允许有人不愿意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提供方便。很多人认为自由是为所欲为,实际上“我选择不做公益,不被差评,不被追究,不强迫别人做好事”,才是自由的一种体现。
真的有人想一家人都换到他们中意的地方去,让他们去与分得那些座位的人去协商换座位好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有的家庭会以有老人需要特殊照顾,其家人又要照顾老人为由,一家人到了自己事先挑选的地方,其他人即使没抢到,也不好说什么,任由能抢的人、比较好意思的人去“抢”自己中意的座位。带坏了风气,影响了心情。
这种规则的设计,就是假定有人并非真的有特殊情况而去“抢座位”,让大家平等,让“抢”的人没有机会。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有特殊需要的人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愿意付出善意的人让出别人想要的位置。即使没有人出让自己的位置,提出要求的人,也无法指责别人。
善于设计机制与规则,让人们的心思浮出水面,想得到特殊照顾的,要付出请求与努力,甚至付出金钱去购买,类似飞机上的头等舱和高铁上的商务座。想付出善意的,在自己愿意的情况下付出善意。不愿意付出善意与人方便的,不被强迫与指责。
哈耶克说,通往地狱之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不利于普遍秩序的规则,不考虑人的心理与人性的规则,看上去充满善意,实际上让人心里“积怨”,最后必然导致没有秩序,也没有了规则。口号喊得天响,但社会上乱象频出,事与愿违的事情数不胜数,多数并不是因为人心不古,而是因为道德说教太多、科学的规则设计太少。堂而皇之的善意,战胜不了人性,战胜不了大众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