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嫺学习复盘笔记——给孩子定规矩,父母强势管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

美嫺学习复盘笔记——给孩子定规矩,父母强势管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3-10-08 22:13 被阅读0次

    最近工作室后台收到很多这样的留言:

    每次对孩子有要求,总会抵触,就是不按定好的规矩做。

    吃饭前要先洗手,而孩子总是磨蹭着不去洗,要催很多遍才去;

    回家后先换拖鞋,可孩子却非要穿着鞋在地上玩一圈,才来换鞋;

    洗澡的时候非要先往地上倒一盆水,还打上一层肥皂泡……

    同样一件事,要提醒很多次,孩子才会去做,为此很多家长非常痛苦,会问:“为何给孩子定规矩这么难,为何如此抵触”?

    其实,给孩子定规矩,99%的家长是非常头疼的。

    吃饭时,叫孩子吃饭,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没人理,这时爸爸妈妈们会心想,随便TA们去,脏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后果得了教训,这样TA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但转念一下,这样不行呀,现在的流感那么厉害,万一中招了,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呀,然后,又叫了八百遍催TA们去洗手了。

    一个简单的洗手,需要催无数遍,更何况其余更多更复杂的规矩。可为何给孩子定规矩这么难呢?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孩子定规矩,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是孩子就是不听,于是很多父母催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但其实,孩子抵触规矩,是有原因的,只有我们了解了真正的原因,孩子才能不抵触我们定规矩。

    1

    为何孩子会抵触,我们定的规矩呢?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我们若是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强制定制规矩,孩子就会抵触。

    那么孩子具体为什么,而抵触我们定的规矩呢?

    1. 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很多家长是不是遇到过同样的以下情况——在家带孩子看书,一开始带孩子做逻辑思维锻炼的书,可是没看两页,孩子就要看故事书。

    于是会对孩子说:“白天做练习书,晚上睡觉前看故事书”,哪知孩子完全不理我,指着故事书中的人物,自言自语。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抵触规矩,并不是孩子故意反抗,而是孩子有自己的主见,TA们知道此刻自己想做什么。

    儿童心理学曾说:孩子从1岁开始,就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在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孩子就会变得有主见,TA们明白TA们想做什么。

    所以此时,我们给孩子定规矩,孩子就会抵触,出现反抗的行为,我们以为孩子不听话,但其实是因为孩子有主见,TA白自己想做什么。

    2. 父母太过强势

    我们是不是都做过这样的事:孩子不穿鞋在地上跑,一开始自己对孩子说,不穿鞋脚会着凉,会生病,可孩子完全不听,于是自己非常生气,一把将孩子抱起来,给孩子穿鞋。

    被强势抱起来穿鞋的孩子,哭闹着打自己,并用脚踢鞋,就是不愿意穿。其实,孩子出现反抗的行为,就是因为妈妈的方式太过强势了。

    心理学中有个效应叫: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出了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徐徐地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行人觉得暖和,相聚脱掉大衣。”

    我们强势管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迫于父母的权威而遵守规矩,可很多时候,我们越强势,孩子越抵触。

    3. 规矩太多,孩子心中反感

    有时,孩子抵触规矩,是因为我们给孩子定的规矩太多了,从而让孩子抵触规矩。

    比如,穿衣服、洗漱、吃饭、玩、待客、学习等等的规矩,孩子做什么,都听到父母在说 “不行”“不可以”“应该这样”。

    本身孩子天生不喜欢被约束,喜欢自由自在,此时,父母总告诉孩子应该如何,不该如何,孩子自然会抵触。

    因为太多的规矩,会让孩子有心理负担和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自在,被束缚,从而出现抵触的行为。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孩子身上90%的问题,都是父母教育的问题。

    孩子抵触规矩,并不是孩子不好管教,而是我们给孩子定规矩的方式不当,让孩子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排斥我们定规矩。

    2

    如何定规矩,孩子才能不抵触呢?

    倘若我们总是用这样不当的方式给孩子定规矩,不但孩子不会乖乖遵守,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从抵触规矩,到抵触父母。

    这对我们来说反而不利,那么我们如何定规矩,孩子才能不抵触呢?

    1. 定规矩前,先尊重孩子的天性

    孩子始终是孩子,TA们不可能如我们大人一般,自控力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TA们的天性便是贪玩、磨蹭、好动、调皮。所以,面对孩子这样的天性,我们要尊重TA们的天性。

    比如每次带孩子出去玩,回来后孩子会直接玩玩具,不愿意洗手,那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责骂孩子,而是尊重孩子好玩的天性,先允许孩子玩一会,之后再带孩子去洗手。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展露个性,崇尚自然。

    而我们给孩子定规矩更是如此,我们的本意是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用规矩来约束TA,可若是因规矩,破坏了孩子的天性就得不偿失了。

    2. 规矩要简单、具体、明确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遵守规矩,而是我们给孩子的规矩太多了,或者给孩子的规矩太笼统,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我们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吃饭”!其实孩子是迷惑的,如何算是好好吃饭?

    我们可以这样更加明确地告诉孩子:“宝贝,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将饭掉出来”,或者“宝贝,吃饭的时候,就要专心吃饭,不能看电视和玩玩具”。

    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是这样简单、具体、明确的规矩,面对这样的规矩,孩子立马就能知道该如何做。

    3. 不强势给孩子定规矩

    请注意,我们一定不能强势给孩子定规矩,因为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在命令自己,从而产生抗拒的心理。

    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不要顶嘴,我说了算”,“快点去,说了多少遍”,“别讲条件,按我说的做”,“你都是我生的,所以应该听我的”。

    这样强势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感觉不透气,令孩子窒息,孩子就会处于被服从的状态,长此以往,容易让孩子形成退缩性格,缺乏主见。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玩玩具一定很开心,可是我们要吃饭了,不然你再玩3分钟,就洗手,可以吗?”

    通过这样温和的方式,尊重孩子的同时,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我们定的规矩。

    要想孩子不抵触规矩并遵守规矩,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想,从而选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给孩子定规矩,孩子就能愉快地遵守规矩。

    3

    最好的教育是,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爱

    国外有一位小学教师曾做过一次心理实验,她将学生分成“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她对学生们说:

    “最近的科学报告仪征市,在学习上,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

    一周之后,她发现“棕眼睛组”孩子的学习明显下降,学习主动性也降低,而“蓝眼睛组”的孩子学习明显有了提高,重点是孩子们在学习上变得更主动积极。

    这个心理学实验被称为“心理暗示”,也就是说我们良性的暗示,会促进一个人的主动性,可我们的负面暗示,只会让一个人变得消极,甚至自暴自弃。

    其实给孩子定规矩也是如此,我们若是总给孩子传递,孩子是一个守规矩的好孩子,孩子就更愿意主动去遵守规矩,可若我们总是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抗拒规矩。

    我们定规矩不是为了压制孩子和打击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用温和而有力的方式,让孩子在感受到爱的同时,去接受我们的规矩。

    德国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说:

    父母是孩子的导师之一,TA们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我们父母,既是孩子生命的守护者,又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所以我们既要给予孩子爱,更要给孩子定规矩。

    最好的教育,不是死板的规矩,而是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爱,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上是今天的学习笔记复盘。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省贵阳市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嫺学习复盘笔记——给孩子定规矩,父母强势管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ob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