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9兴成长计划赫章县-2019兴成长计划教师分享专题
那颗“被迫”留下的心,谁来守护?——幼儿园的“老师妈妈”

那颗“被迫”留下的心,谁来守护?——幼儿园的“老师妈妈”

作者: 赫章2000聂祥帆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22:34 被阅读33次

        非常荣幸能参加“沪江互+计划暑期公益教师培训”,让我能在假期学到一些在乡村幼儿教学中所欠缺的心理学课程。感谢陈瑶老师和梁凌寒老师所做的主题讲解,从中我学到了一些专业的知识,比如萨提亚模式,生态系统理论等等,也从老师推荐的书目中汲取了很多营养。

        毕业季的“乐与忧”

    这是我在贫困山区幼儿园的第三个炎夏,掺杂着不舍和不安。还记得,在三年前的九月,这群可爱的孩子被父母送来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的,午睡时分,还总会有好几个孩子在睡梦中惊醒,哭着喊着要妈妈呢。三年后的七月,陪伴暂停,眼看这一群长大了的把毕业证紧紧捏在小手心的孩子们即将别离,心里便忐忑不安。那一颗颗被父母留下的心该何去何从?谁又来守护?

    那颗“被迫”留下的心,谁来守护?——幼儿园的“老师妈妈”

        留下来的孩子,是问题?

    留守儿童并不是以“稀有物”状态存在于社会中,而今天,从大众媒体的报道中所了解的更多的是关于“问题留守儿童”,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但正如梁凌寒老师在主题为“什么影响着孩子”的课程中提到,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解决才是问题。而问题它本身可能会成为一个机会,不应该成为抱怨的理由。同时呢,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背后的资源。

    那颗“被迫”留下的心,谁来守护?——幼儿园的“老师妈妈”

        现在的孩子喜欢刷抖音,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批评这种行为,甚至把错推给了抖音这个软件平台。或许应该去了解孩子喜欢的是什么内容,比如喜欢看同龄人跳舞,唱歌等等。老师和父母都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以及能力,绝不是一味放纵,也不是完全锁闭。

        做老师也做妈妈

    约翰·布雷萧在《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一书中这样认为: “只有在为人父母后,才会发现自己早年的脆弱。多年来,那些脆弱的感觉已经被自我防卫系统深锁,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又控制了孩子,使孩子重新经历我们幼时的遭遇时,其实是想要赢回当年被父母夺去的力量和尊严” 。我认为这样的的恶性循环只会在孩子的心灵上增添伤口。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析中,孩子也渴望被尊重和关爱。而大多留守儿童得到的是过度的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比如父母过年回家时买的很多东西和给的零花钱。在幼儿园中,我们既是老师,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游戏兴趣,同时也是妈妈,细心照顾他们,抚慰他们的心灵。父母所留下的缺憾可以通过老师、同伴或者其他人的关爱尊重来弥补。这也正是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要注重系统而非单一处理问题。

    那颗“被迫”留下的心,谁来守护?——幼儿园的“老师妈妈”

        那一颗颗“被迫”留下的心,需要我们大量的投入和精心的经营才能从孤独的泥沼中挣扎出来,才能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无畏无惧地前行。我愿做老师妈妈,为山区儿童的心撑起一把保护伞,做成长的陪伴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颗“被迫”留下的心,谁来守护?——幼儿园的“老师妈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pj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