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仰·观点·自由表达随笔散文杂文
写作——社交网络时代里的精神回归

写作——社交网络时代里的精神回归

作者: 献刀 | 来源:发表于2016-05-25 16:44 被阅读116次

    写文章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微博和朋友圈则是近几年才有的。两者差别很大,在新鲜感完全消失之后,开始越来越体会到写文章比刷微博微信好太多。

    微博和朋友圈的本质是社交平台,看上去它们在这样一个个人主义的时代里更加适用于个体的对自身的表达,但是实质上它们的作用在于社交,因此在社交平台上人们虽然频繁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或晒出生活的某一个部分,但是久而久之实际上形成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体特性,相反,人们一是变得更加依赖别人(当你不把你的旅游照或者餐桌照甚至你内心的某个小想法放在社交网络上你就浑身不舒服时),二是人与人变得越来越趋同。这很讽刺,个体里里外外地丧失了独立性。一方面他离不开别人,另一方面他也变得像别人。但是人们与此同时却陷入一种假象当中,以为自己在表达充满个性的自我。

    另外当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我的时候,别人所做出的内心真实反应未必有多积极。因为你所展现出来的所谓个性其实毫无趣味,令人生厌。

    社交网络的短平快同时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表达意见而不是深沉思考,结果是某些毫无营养的听起来很爽的话语赢得市场,它们迅速败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

    这种败坏也一直延伸到了文章写作领域。

    但即便如此,就其基因而言,写文章仍然是通往一条与社交网络完全不同方向的路径。

    这里面有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写作在很多表面上都与社交网络有相似之处,但进一步去看,又大不相同。比如说,写作与社交网络一样,也常常是个人观点意见的表达,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写作本身是一种技艺。这与140字的短平快不同,短平快但求重口味吸引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对写作仍然拥有着利益之外的诉求,他就会发现写作本身能够带来一种更加系统化和深入的思考,并且其中有技艺的层面,即,你可以选择训练自己更加优雅而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把人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境地,与社交网络的浮躁完全不同。

    此外,写作与社交网络相似的另一个地方是,写作同样是一种个体自我的表达。除去感情色彩浓厚的散文等文章,即便是一篇公共说理的文章或者是一篇文摘介绍,都蕴含着作者的个体表达。但是写作的这种个体表达却是真正保存了个体的独特性,而不是像社交网络一样让人群中的个体全部趋同。个体在其作品当中实际上能够展现更加强烈的自我,而与此同时读者完全不会对此产生厌恶。这是文章这种载体本身所带来的特性。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去读一篇文章,或者是选择去赞同它,甚至被它感动,在这里,读者也获得了一种自由,而不是像社交网络一样轻易被一段话所污染强奸。作者和读者都因此回到一种既克制而又真挚的境地当中。这是一种很美好的状态。甚至理想当中的爱情也是这样的状态。

    短平快的语言很多时候容易变成一种暴力。当我们试图进行辩论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仍然要诉诸文章,因为微博语言太过短小,最终沦为口号而不是说理,只有文章能够承载系统而条理的说理;当我们试图表达情感时,短平快同样是空洞的,它远没有一篇文章或过去一封书信所能够带来的那种细腻与深沉,尤其是当我们变得越来越肤浅时,我们所用的词汇甚至都变得失去意义,于是我们开口时,就变成了一头吼叫的野兽;也许社交网络最终的定义仍然是人跟人最基本的联络,以及一些重要新闻或信息的快速传播。商人不肯把它作如此狭窄的定义,我们在使用任何工具时,也从来不肯克制自己。

    但回归文章写作,尤其是回归某种深沉内向之美,是一条值得去走的路。也许它不给我立马提供看得见的利益,但是至少在看见远山秋色时,在想起夜雨孤灯时,在某个心动的时候,或是似有所悟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寻找他人,不去用粗浅的语言匆忙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拿起笔来,慢慢地把自己融化到时间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白的三次方:同感 写作对于现代在文字碎片化状态里久了的人来说 真不太容易 不过它也真是一种使思维逻辑化的有效输出式学习方式
        献刀:@溪树 :smile:

      本文标题:写作——社交网络时代里的精神回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et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