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青春想法
那年我在香港留学,一次次去复盘,升级装备

那年我在香港留学,一次次去复盘,升级装备

作者: Luna悦来悦好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10:05 被阅读0次

    之前悦然梳理了去香港读研究生做决定时内心的拧巴(关于求学的独立思考:这世界有多广阔,你就应该有多广阔!)

    也记录了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过得如何(改变生命质地:推翻常态模样,第一次成为社会人)

    这一篇是来到香港读研的小故事。

    01

    每次升学到一个新的陌生城市,爸妈都会亲自送我。

    妈妈会跟我一起收拾好行李,跟我一起买这买那,提醒我带这带那,将生活琐碎一一叮嘱到位。

    爸爸会在最后一刻彰显他的智慧和气力。行李三下五除二就被他收拾得得服服帖帖,出发时他背大包拉大箱子。那架势不像他送我去上学,而像他自己去上大学。

    我知道他们内心一万个舍不得,舍不得唯一的女儿离他们太远,更何况这次我要去更远更陌生的地方——两千多公里外的香港。

    我们一家三口盘算好时间,做好规划,坐上Z105从北京西到深圳的火车,一路向南,从直白坦荡的华北平原,一路穿越高山、丘陵、河谷、盆地,起起伏伏之间仿佛经历了大半个人生。

    因为路程长,火车晚点,经历了差不多24个小时的舟车劳顿才到达深圳,然后从深圳过关来到香港。

    可能你会疑问,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没有坐飞机过来。

    来程坐火车是全家商量要节约成本的结果,火车票比飞机票便宜一半有余。还好爸妈回程的机票已经买好,深圳飞回北京。

    那时候我心里就埋下小小的种子:女儿长大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让爸妈经历24小时的舟车劳顿送我,以后我要努力回报他们。

    插画师 Kirsten Sims 作品

    02

    就这样,没有做成北漂,我做起了港漂。香港求学的光景里,我经历了无数自我较劲和拧巴的过程。 还好,纠结中总能伴随着开悟。

    当年的香港科技大学芳龄二三,环抱清水湾,坐拥一片海,是亚洲最美大学。年轻的港科大享誉世界,在全世界排30名左右,和香港大学不分伯仲。

    我的硕士专业是泛社会学的包容学科,叫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等。

    香港多所高校都有开设这个专业。回归前,香港曾是外国学者研究大中华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的落脚点,“中国研究”便来源于此。

    我所研修的课程都在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专业的范围内,一般别人问我专业时,我会简单解释为社会学。

    同所有留学生一样,我日日浸泡在读英文文献、上课、写论文、做报告和考试的生活中,晚上两三点睡,早上七八点起。

    吃不消一方面来源于英文,不管是写论文、做报告还是考试。刚上课的一个月,悦然经常一脸迷茫,思绪万千,不知老师所云。

    另一方面,港科大学生课业压力大在香港高校中名声远扬。HKUST被同学们戏谑为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香港压力大学)。

    插画师 Iratxe López de Munáin 作品

    03

    每个孤独的夜晚,陪我读 paper、写论文、复习的忠实伙伴就是饼干、蛋糕和薯片,高热量和高甜度的食物成了驱赶压力的良药。

    期末不到两个月时间,我不到100斤的体重飙升到120斤,在忙忙碌碌中好像失去了自我。

    第一次直观又诚心地审视自己走样的身材,是一次等地铁的时候。地铁屏蔽门清晰照出整个体型轮廓,我见到了一个中年妇女臃肿的身材,毫无生气,自信心瞬间跌落谷底。

    所有无规律疯狂饮食的人,都是通过吃来撑大自己的胃来缓解压力和填补内心的不满足。突然的发胖,警示着我身体代谢的失调。

    在我24岁这一年,我突然明白为何要对自己的身材有要求,因为我所追求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上:健康的身体

    如果经常忽视自己身体的感觉,从来不安抚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会日积月累而产生。

    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低落,我开始改变自己,调整作息,规律饮食,偶尔出入健身房和游泳馆。夜晚看 paper、 写论文,我控制自己不以高热量和高麸质的食物为伴。

    在减肥这事上我经历了无数自我较劲和拧巴的过程,慢慢学会自我接纳。裤子穿不上,扣子扣不上的时候,允许自己崩溃,但一定尽快失落的自己捞起来

    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又重回一百斤左右的体重,减肥过程之后再用文字做细致梳理。

    插画师 Maja Wronska 作品

    04

    我不想写什么励志的鸡汤文,而是想分享自己求学、毕业到职场的每一步路。

    一直很害怕生活的暴击,后来发现当一次次去复盘,去升级装备,在不同的层面能用不同的维度切入进去,悦然便不再是那个单面的人了。

    庆幸在香港读书升级自我的过程中,悦然并不是孤独一人。香港一起合租的两个室友,成为了我一生的闺蜜。

    来香港读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duate),需要自己在校外找室友租房子。很感恩我幸运地遇到了两个特别好的姑娘——冰冰和晨烨。

    她俩不娇贵,也不矫情,性格的根基底色是大气和温暖

    放学回家前她俩会问我有没有吃饭,需不需要帮忙带饭;在学校的时候,她们问我需不需要在图书馆占座;一起做饭的时候,她们会主动问我爱吃什么。

    回首大学那四年,我在寝室里很多时候都是默默得不说话。和室友没有相同的爱好,没有过深的交流,没有过多的打扰,没发生任何冲突,寡淡无味。

    她们俩在生活琐事中持续散发的温情暖意,让我人际关系有了新的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慢慢修正自己为人处世的细节。

    插画师 Sandy Van Helden 作品

    05

    大部分独生子女都带着自我为中心的天然属性,建立着对这个世界的防御体系。

    室友之间各管各事其实很简单,多主动一点也不难,但是能把彼此当家人一样看待却并没那么容易。

    晨烨、冰冰和我之于彼此,就是家人般的存在

    遭遇生活的暴击,心情很差的时候,三个人在晚上放学回家之后会窝在我的小房间里,洗一盆葡萄,边吃边聊,两三个小时的互相开解之后就又满血复活了。

    还有彼此性格的弱点、不正的三观、不好的生活习惯,大家也会明白指出,但用的是可以让对方接受的委婉方式。

    三个人平日打扫自己房间,也会把别人的房间打扫了。不管家里缺这少那,三个人都会主动去买。水电煤气费账单来了,三个人抢着去交。只要都在家,买菜做饭都是一个人解决三人份。

    生活真是一场人际关系碰撞的旅程,反观大学四年的自己,没有像这两个姑娘一样心甘情愿为别人付出过,没有发自内心地关心过室友,也没有真诚地包容彼此的缺点。

    感恩留学一年同室友的相处,在和她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会并主动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人了,不管对家人还是朋友。

    现在我们仨天各一方,晨烨在北京的招商银行做客户经理,冰冰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做淘宝的运营经理,我驻扎在香港,在百强英资保险公司做理财顾问和保险销售。

    2015年秋我们硕士毕业了。我以专业第二的成绩毕业,接过院长手中的优秀毕业生奖,给自己的学业画上了happy ending。

    在香港这个注重实际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地方,进入社会,会全部洗牌,从头再来,没有人在乎你从前的光鲜。

    下一篇,我将碎碎念我的职业发展心路,梳理一下职场厚重之外的轻盈。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你的阅读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我在香港留学,一次次去复盘,升级装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im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