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整理|梅子
第一次听到“猪毛风”这个词是两年前,当时一个宝宝中招,妈妈很是惶恐,而我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病。
今日又在宝康来群里看到这个,并且是同学亲自接诊,所以今天开始搜集这方面资料,把好的经验一并分享出来。

资料整理
猪毛风一证,是民间的一种称呼,目前医书无有记载,它不在正式的医学书里出现。
故事说有个出生二十多天的宝宝白天一切正常,唯独晚间哭闹,去医院检查。
西医急诊科大夫说:这个症状考虑缺钙引起的。建议化验微量元素测定来看看。并说严重时会影响生长发育。
可以对症治疗服用些小儿鱼肝油滴剂以及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并说慢慢就好了不需要担心。
中医观点,但“猪毛风”确确实实给很多宝宝带来了痛苦,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宝宝就会莫名的哭闹觉也睡不 好。
本症对宝宝身体生长发育无大危害,随着小儿年岁增长,自然会消除。
主要表现特征:
主要是在初生小儿身上,白天睡眠正常,入夜小儿睡觉时难以入眠哭闹,而又并非是受惊或其它病症。
一旦抱起就不再哭闹,抱着入睡,放下即醒、哭。
特点,孩子哭闹摇头晃脑,头不停地转动与衣服摩擦,抱起横抱怀前哭闹,如果竖起来抱宝宝头顶高于抱者肩部哭闹停止。
如何确定是否是猪毛风?
方法一:可用鸡蛋清。因鸡蛋清有宝宝容易过敏,所以选择要注意。
方法二:用母乳。即方便,又卫生,温度又适宜,又避免过敏的出现。
鉴别猪毛风的具体方法:
涂摩宝宝身体后背,以后颈部、肩胛骨、肩膀、前臂的外侧,背部,臀部大腿外侧,再用右手食、中、或无名指三指以指腹沾新鲜刚挤出的母乳或蛋清涂在小儿所擦部位以顺时针摩擦。
很快就出现黑色,黑黑的点点像黑毛球一样缠在细细的绒毛上面硬硬的有些扎手,毛发较硬高出皮肤黑“毛毛”。和汗毛几乎同样长度,但颜色是深黑色。

切记,“黑毛毛”不要拔出,以防皮肤毛囊感染,三两天后会自动脱落。
搓完后可用淡绿茶水把身上搓擦部位时的乳汁或蛋清洗掉,以进一步对皮肤中的油脂淤塞进行清除,以防干后的乳汁或蛋清给孩子带来不适。
淡绿茶水外洗又有清热作用,现代报道绿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细菌作用,减少炎症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
笔者在书写“猪毛风”一证时,走访了民间治疗过“猪毛风”的经验者。 通常在出现了猪毛风的症状后,一般民间对于猪毛风的治疗有如下几种做 法
1、使用面粉
用面粉进行轻搓揉,相对直接排除更加适合,但是面粉搓揉过多,也容易伤及皮肤,不建议采用。

2、蛋清搓风效果较好
一般擦上一两次就好,蛋清近几年发现有出现过敏倾向宝宝多,过敏时出现皮肤红、荨麻疹,严重时宝宝周身出现高起皮肤风团样丘疹,甚至出现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症状出现。
3.母乳搓风最为安全。
蛋清搓风对于蛋清会过敏的宝宝禁用,所以常用母乳代替这种方法,相较前面两种更为妥当。
猪毛风在民间认为风症的一种,又称为胎毒,是受风或是胎毒影响,导致猪风毛的出现。
如果是用现今的科学解释,也是能解释得通的,大体猪毛风一症,是因为小儿出生后,因小儿娇嫩,胎脂通常不会清洗干净,导致与进入毛囊形成堵塞,因小儿皮肤比较敏感,汗毛与胎脂共同形成凝结,会导致难受痒或疼痛,所以民间常采用前面所说的方法将胎脂在毛囊形成的堵塞清除。
也就是猪毛风以夜间啼哭为主要特征,所以也有人叫它“小儿夜啼症猪毛风”,不过需要提醒,不是夜啼就是猪毛风,但猪毛风必定会夜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