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照片: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送葬队伍很庞大

老照片: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送葬队伍很庞大

作者: 冯玄一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00:02 被阅读0次

这是一组拍摄于1925年的老照片,集中反映了北京地区的风俗人情。这组老照片是日本摄影师拍摄的,其中有四张是葬礼现场,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北京郊区葬礼的风俗,能看到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下面,一起来围观吧!

图为北京郊区,葬礼现场。从照片上,葬礼队伍庞大,人比较多,围观的人把送葬队伍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样的场面,很难见到。如此大规模的葬礼,应该是当时的大户人家吧!不然,规模不可能这么大。

北京郊区的葬礼,送葬队伍人很多。

葬礼上的装饰品。从照片上看,装饰物非常奢华,很多人抬着高大的花塔,周围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这样的丧葬装饰品,不多见吧。

穿着丧服的女子。老人去世之后,他的亲戚要披麻戴孝。从照片上看,他们都裹着白色的孝布,面容悲戚,两个尚在怀中的婴儿,不安分地动着,很可爱。

北京郊外的人力车夫。从照片上看,两个瘦骨嶙峋的青年男子正推着独轮人力车从一处门里出来,他们的车上装着沉重的货物,不知道是在运送什么东西。照片上的两个男子瘦骨嶙峋,面目黧黑,穷困潦倒。

北京郊外,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农民正在制作面条。不大的小院里,晾晒着细腻、洁白的面条,看起来很美味。这样的手工面条,不知道还有没有。

北京郊外,长了瘤子的老翁。在农村,这个病叫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造成的。得了大脖子病,没法医治,十分痛苦。从照片上看,这老翁大约六十岁,穿着破烂,生活穷困。

笔者感言:从这组老照片上,我们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还十分落后,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看着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人,看着一张张麻木的脸,我不由得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富强的年代。看了这些老照片,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当下的幸福。

相关文章

  •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我们这里有人去世后,家里就会请来风水大师,根据逝者死去的时间,还有逝者...

  • 回忆章(十二)

    送葬队伍分两拨人,分头行动。一拨以男性子孙为代表,守着遗体,排队,等烧火的炉子空下来。一拨是女性,多是媳妇,去丧葬...

  • 2022-12-02

    丧葬 04-27汇聚古今风俗异事关注 “丧葬”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有着独特的习俗,关于中国古代丧葬习俗方式是怎样的呢?...

  • 桃源的丧葬习俗

    昨晚23:52,邻居年近90的奶奶因病去世了。她儿子在我们桃源村小组的群里发了讣告,恳请村民们去帮忙料理后事。乡亲...

  • 傈僳调查之腊马登村那些事儿(二)

    丧葬习俗 腊马登村的傈僳族自己认为都是从丽江迁徙而来。最能说明祖宗是丽江迁徙而来的丧葬习俗中...

  • 清明节,满汉丧葬习俗漫谈

    文/宋承志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满汉民族的丧葬习俗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交汇融合,从而使本民族的丧葬习俗发...

  • 美国传统的丧葬习俗

    1. 守灵。美国的传统葬礼大多采用宗教形式,一般在教堂里举行。葬礼前,灵柩要停放在教堂中,亲友们轮流为逝者守灵。学...

  • 农村的丧葬习俗(下)

    成服和行祭 接完吊唁的客人,孝子要剃孝头了。以前是用剃刀刮成光头,满七前不得再剃头。现在一般都用推剪推成光头...

  • 农村的丧葬习俗(上)

    前言 前些日子,我的老岳父辞世了。我回老家奔丧,又一次目睹了农村的丧葬习俗,所以萌生了把这种习俗记录下来的想...

  • 谈农村的丧葬习俗

    我曾经问过我父亲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在亲人去世后讲“丧三年,常悲咽”,后来虽然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我记得我小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照片: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送葬队伍很庞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ql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