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每周500字数学教育
你能穿梭于星辰,却跨越不了性别偏见的障碍

你能穿梭于星辰,却跨越不了性别偏见的障碍

作者: 活出宝石花的坚韧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18:57 被阅读0次

    1892年,是天文学家亨丽爱塔·勒维特人生的分水岭。

    24岁前的她,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异,从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后来被哈佛合并)毕业。

    不出意外,她将继续深造或者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顺遂地度过一生。可是她的命运却像突然触礁的船,毫无征兆地开始下沉。

    一场大病使她丧失了听力,并且后半生常常健康欠佳。疾病是个残忍的罪犯,抢走了勒维特本该拥有的大好前途。

    然而聪慧的勒维特怎么会甘心在家里无所事事,多番尝试后,1893年她应聘到了哈佛大学天文台的计算员工作。10年里她都在“义务劳动”,直到1902年她才终于有了薪水。每小时30美分,大概只有同等职位的男员工薪水的一半。如此微薄的工资,仅仅比流水线上的工人略高。

    那么优秀的她,获得的待遇竟低得令人发指,连我一个旁观者也替她鸣不平。要知道在当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寥若晨星,更遑论女性。出类拔萃的她,只因为残疾,就要受到轻视?

    疾病的折磨,贫困的物质条件,实在难以想象,漫长的10年她是怎么度过的。

    勒维特的工作是对天文台拍摄的照相底片进行测量和分类。24岁那场大病后,她常年体弱多病,难以保证稳定的工作时间。正因如此,勒维特被分配去研究变星。

    当时天文学研究主流方向是恒星分类,领导的安排等于变相地排挤勒维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坐冷板凳的勒维特找到了新的道路。一只笔,一堆纸,整天埋首于枯燥的工作中,勒维特却乐此不疲。

    变星的亮度经常波动,神秘莫测。而勒维特的天赋和勤奋使这些星星却成了她的缪斯女神。

    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1908年,她发现了1777颗造父变星,并挑选了16颗有代表性的造父变星,推导出造父变星的星等和它们的光变周期成正比。她的发现颠覆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天文学的认知。

    以下为该公式:

    其中D是距离,单位是秒差距(即3.26光年), m是视星等,M是绝对星等。

    别小看这个公式,它很简洁,却解决了困扰天文学界多年的问题:怎么测量天体间的距离?

    勒维特挖掘出了变星的特点,使科学家可以把它作为标准烛光,对天体进行测距。从此,天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例如著名天文学家哈勃运用勒维特发现的规律,通过对大量星星进行测距,发现了宇宙的红移,并得出了”宇宙正在膨胀“的重要结论。

    勒维特作为观测宇宙学的奠基者,生前默默无闻、也从未得到丰厚的金钱奖励,甚至连身后事也只是被草草地操办。

    自己的工作成果竟被馆长爱德华·查尔斯·皮克林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只提及感谢她在整理资料方面的贡献。

    当瑞典科学院打算授予她诺贝尔奖时,她已逝世三年。因为诺贝尔奖不能颁发给逝者,只能作罢。

    真是讽刺啊,勒维特温和羞涩的性子使她能静下心来钻研科研难题。她的眼中只有星星,但这种纯粹却成为别人伤害她的工具。我内心涌动着惋惜和心疼,如果她能再强势一些,或许就能改写她的命运了。

    她曾写到:The mind is sexless– and so is the sky!(思想没有性别,宇宙也是)。

    多么诗意和发人深省的文字啊,人的思想,本可以如深邃的宇宙,无边无际,而不拘于性别。只是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嘲讽、打压、羞辱,结果他们的大脑就退化成一个个塌缩的宇宙。

    虽然死后哀荣对逝者毫无意义,但是为了尊重事实、彰显公平,激励后世的女性,她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需被人们铭记。

    适逢妇女节,谨以此文缅怀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让我们一起反对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参考资料:

    Johnson, George. Miss Leavitt's Stars :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man Who Discovered How To Measure the Universe 1st ed. New York: Norton. 2005. ISBN 0-393-05128-5 .

    Liza Gross. Looking at the Sky Through a Glass Ceiling: Women in Astronomy. [2014-12-0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能穿梭于星辰,却跨越不了性别偏见的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uh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