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本该是愉快的一个早晨。我的手机却响了起来。
是上司给我打的电话,他不慌不忙的告诉我原本计划下周的客户内访计划,临时决定定在今日,要我把前两天准备好的企业文化资料给他送过去。然后又讲了很多我几乎可以背下来的令人同情的感叹词和坚定如木板上牢固的钉子的句号。我只记住了三组关键字:资料,立马,送来。
我的第一反应没有任何怨言,何况这个月我马上就要被评为优秀员工了,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再加加油。
我匆忙钻出我的蜗居,我以为周末的清晨即使出门依然是可以享受到难得“清闲”时光的。当我挤进拥堵的地铁一号线,我才明白,不管是什么节日,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少许换了张面孔,随了个名字。
漫长的二十一分钟,当我听到播报员提醒目的站的已经到的时候,我开始欢呼雀跃起来。我拿着一手资料径直走向出口。
迎面走来一位长发美女,穿着一双鞋底很高的高跟鞋,双手捧着一个纸盒子,里面装了许多儿童玩具。我想她极有可能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的心开始狂跳起来,从她身体扭动的节奏来看,应该不是一个熟练的高跟鞋“司机”。就在我担惊的心还没有安稳的时候,她的脚突然扭了一下,整个人摔倒在地,盒子“砰”的一声撞在我的胸脯上,密密麻麻的“小东西”撒了一地。
我扫视了一下四周,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的射向我,令我浑身难受。而且这个距离,是倒在地上的女郎最希望得到帮助的距离。她出于本能的投递过来求助信号,。我想直接无视这个画面,置之不理,赶快结束我的送资料任务。
“你还站那里干嘛,快把姑娘扶起来啊!”人群中不知道哪个角落传出“批判者”的声音,我感觉数十道“热烈”的眼光砸向我,让我呼吸急促。我本来犹豫的心一下子仿佛被电了一下。我弯下身子开始帮她收拾。
收拾完之后,我把资料送到上司那里去,还是迟到了很久,最后结果可想而知。领导不仅发了脾气,我的优秀员工称号也没了。
我想我是经历了一次道德绑架。
我们很难容忍他人违背道德,我们希望他人按照我们所规定的道德标准去行事,希望用道德的尺子衡量所有人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是人们觉悟有多高,多么崇拜道德,大多数人都只是喜欢用道德来绑架他人而已——一旦触犯,就证明对方是彻底的坏人,而自己则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这就是道德绑架。
一个人坐在快餐店里面吃快餐,就可以独善其身了吗?
答案很明显,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很多时候并不受自己控制,周围的环境时刻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动机,听音乐是希望有个好心情,斜躺在办公椅子上是希望休息一下,有更好的精力做下一件事。还有一些动机,譬如把工作做好,穿漂亮的衣服,这些动机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自己。而病态的关注就会产生悲剧,如上面说到的道德绑架。
人普遍的具有焦点效应。不懂的可以看下解释。
把自己当作是一切的中心,且高估了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这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朋友聚餐会把他们分为左手边和右手边,公司评优秀员工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你自己就处在这个思维的中心,社会中的其它事物像水波一样铺陈开去。当然你也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
我很喜欢一句话。
虽然人人都讨厌虚伪,但是却更害怕面对真实。
我们有时候为自己带上人格面具的时候,也希望别人不要太赤裸裸。
奥斯卡·王尔德曾说:“一个人越是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便越不是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
我以前就深有感受。
第一次,觉得产品经理设计逻辑有点复杂,觉得必要性不大,只会增大实现难度。于是我跑过去跟产品经理协商。
“这个设计太复杂了,并且和之前的比起来,反而显得不是很合理。”
“这个设计有什么不合理?我就是借鉴的钉钉的设计。”
“你就不能创新一下,设计一个更合理的方式。”
“你有什么问题去找你们经理谈。”受到我的挑衅,产品经理直接撂出这么一句话,我也只好灰头灰脸的走了。
第二次,开场情节雷同。
我:“你这个设计整体思路很好,但是有的地方实现起来会很复杂。”
“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我觉得这地方的之前的设计就非常不错。”
“那现在这个功能实现起来是不是难度很大?”
“实现起来也是可以的,不过最近项目有点紧,并且这个设计有两处的功能都是一个目的,可以舍弃掉一个会更好一点”
“行,那就只保留一个。”
两次对比。第一次是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尊心强的人可能还受不了这样的嘲讽,结果可想而知;而第二次就是给自己带上了一个面具,将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鉴赏者跟产品经理沟通,目的就会很容易达成了。
想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掩藏自己的喜怒哀乐,给自己带上一张人格的面具。就像原始社会一样,你必须为自己准备一杆锋利的矛,这是生存下去的必需品。
每个人每天都在撒谎!
当你看到这条结论的时候,你可能才意识到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前你就撒了谎。
没错,不经意间,我们的谎话便随口而出,并且很难察觉。一个眼神的回避,一个尴尬的笑容,都在掩饰你在撒谎的本质。这种撒谎不仅仅是你说了什么昧良心的话,你刻意隐藏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就是一种撒谎。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欲望,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牺牲欲望还是放纵欲望。这也是白象效应产生的原因。
白象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勒提出来的,后来常常被心理学研究者应用于对某些意识的压抑所产生的行为逆差上。也就是说,每当人们打算压抑不好的、不道德的想法和欲望时,人们其实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些想法。
上面的不用我解释,如果你能在接下来的10秒不想到“冰激凌”这个词,那么你就打败了我。
对于一般的人类,过度的压抑自己的欲望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见过很多真实事件,一向口碑很好的人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有变好的时候。你越是过分压制自己的欲望,最后的结果将越超出你的想象。
有这样一类人,也许你就是。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是他们又不敢公开同那些戴狮子型人格面具的人斗争,这样便出现了一个局面。表面上这类人很和蔼可亲,很少令他人难堪,但事实上,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复仇”模式。比如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故意放一些本不应该的错误,不愿与他人谈话,不愿发挥自己最好的一面,甚至是暗地里作对,拆台。这就是一种被动反击人格,与主动不同的是,当事人只是在潜意识里便完成了这项工作,自己可能都没有察觉到。
当你遇到这种人针对你的时候,就需要从他的动机出发。每个人做一件事都是有动机的。可能是他对你存在某个方面的偏见,亦或是你在很多事情上表现的太过强势,伤害到了别人的自尊。找到这些动机,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对症下药,根除别人无意中对你的被动攻击。
如果是那种当面反击你,让你难堪的,有时候沉默会是一种柳暗花明的解决办法。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仍不动,你的淡定会给对方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会变得忌惮,有所收敛。可能你不需要一言一行,他就会让步。
在这个社会生存,为了共同的物资奋斗,难免会产生人性之间强烈的碰撞。每个人都会有无数张面具,在需要的场合就会派上用场。有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有时候是为了攻击他人,有时候是为了得到同情。无论出于哪一种目的,都只是人性的冰山一角。就像很多事,旁观者看起来根本没有对与错。
英雄毕竟是少数。只有凤毛麟角的人才能摆脱群体的思维约束,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很多时候思维被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禁锢住了,显示出赤裸裸的人性,这个时候请戴上你的人格面具,学做一个聪明的人,一个让人喜欢的人。
如果你觉得社交不那么重要的话,或者你有社交恐惧症,你大可由着你的性子来。学学陶渊明的淡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朝一日,说不定你就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大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