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疾驰,萍拿着手机给一车的人讲述着她买枇杷的事,声音极大,即使假寐的阿G也无法做到听不见:呶!今年枇杷小年呀,贵是贵得来,可是儿子要吃咋办呢?昨儿下午托同学买的,顺丰发送,今天早上到了呀!啧啧啧,儿子说好吃,60元一斤呢……萍的手机在朋友们中间传递,给大家挨个儿欣赏包装精美的、硕大的枇杷图片。阿G在睡觉,手机没有传过来。
阿G没有看到图片,但她知道那枇杷一定确实漂亮、好吃,因为阿D也给她寄过,她知道。她的眼前又晃出阿D低垂着眼的模样、在夕阳里弹着吉他的模样……那种带着微微笑意的样子,阿G想起来就沉醉。
可是阿D现在也已经是知命之年了。别人说,阿D成大老板了,头发掉光了,离过一次婚了,公司卖掉了现在享受退休赋闲生活了。“你们现在是两个世界的人。”别人劝阿G,劝她别想联系阿D,就当阿D仍然是17岁的那个少年吧。阿G听进去了,她不会去联系阿D的,因为她也是同龄人,何必去破坏年少时的美好记忆呢。
17岁那一年,同学把阿D作为笔友介绍给了阿G,他们是通过写信开始交流的。一个把高中生活写给对方,一个把中专生活写给对方,他们都喜欢读诗写诗,于是互相在信里夹带新写的诗给对方。偶尔还把自己拍的照片寄给对方,是那种小小的黑白照片。于是,阿G看到了那个头发浓密、眉眼低垂的俊美男孩在弹吉他,阿D看到了那个梳着两条长辫、身材颀长的女孩在舞蹈……17岁那年的初秋,夏意依然,蝉鸣声声,他们各自带着一个好友约了个地方见面了。男孩很少说话,女孩也文静,倒是各自带去的两个好友活泼开朗,让气氛不那么沉闷。此后,两人便再也没有见面。
阿D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阿G中专毕业后离开那个城市回到家乡就业。两人依旧保持书信来往,依旧说着彼此的生活,交换着新写的诗作。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断了联系。但阿G用心地保留着全部的书信,那些镌刻着她青春的记忆,她实在不忍丢弃。她也会想,今生还会见到这个男子吗?直到几年前,阿D托同学联系上了阿G,加上了微信。但是他们不见面,不通语音,依然用文字的方式交流。曾经,阿G打过一次微信电话给阿D,阿D没有接,他打出文字:保留青春的记忆吧,就这样挺好。
嗯。就这样挺好。阿G想着,不由自主拿出手机,翻看起阿D的朋友圈,那里除了他拍摄的各种风景之外,偶而会有一两张他的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