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无意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报道:主人公在我的家乡,报道是这个样子的:
儿子瘫痪在床、大伯哥年迈腿伤、侄子智障眼盲,3位亲人生活均不能自理,为照料他们,89岁高龄的村妇陈九每天做饭、洗衣,喂饭、倒屎倒尿,劳累不堪。因为家贫,她半年才能买一次肉,让家人改善改善生活。面对这样的生活,老人的眼角却总是挂着笑。
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报道,有很多跟这位母亲的身份经历十分相似,他们多是社会的最低层人,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韧劲十足,自己所受的经历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经历;他们生活艰苦,却依然的乐观面对。我不被故事的主人公感动,却是佩服她和她一样的人,他们不求别人,不求政府,用自己乐观的精神面对着生活,从不抱怨,也不要别人的施舍。。
这样的事件很多,而且后续的情景也十分的相同:主人公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都被故事深深的感动,纷纷捐钱捐物,等等。。。
可是大家是否想过,这样的事情问何这么久才受到大家的关注,当地的政府在这么长的事件里都没有做什么事情么,而只是等事情出来以后才出来做做样子,是我们的体制问题还是我们的人心问题。。
我经常在过年或者是中国传统节日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幕:某某领导班子在此期间拜访了某某村的几位孤寡老人,主要领导边握着老人的手边看老人住的环境,饱含深情的说:“你们受苦了。。。”然后指挥着随从人员将价值百元多的几袋大米,几桶食物油等物搬进老人家里。 老人手里握这领导给的两百元满脸激动的说:“感谢政府,我才能过个好年。。”
这样的秀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各个县级和县级以上的电视台播出,每年乐此不疲。。。
这种炫耀似的施舍不知道是秀给谁看,富人看了不以为然,大众看了唏嘘几声,贫者看了也许会问问什么不是我吧。。
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什么非要拿来做炫耀;那些感动我们的故事,当局者看了之后不应当感到羞愧么。。
我不被故事的主人公感动,却是佩服她和她一样的人,他们不求别人,不求政府,用自己乐观的精神面对着生活,从不抱怨,也不要别人的施舍。。
希望有一天,类似的事情不会的出现,因为我们不要这样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