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重要度模型
这个法则相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听闻。我在这里就详细地为大家介绍怎么利用这个模型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有节奏感~
紧急重要度模型实战举例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根据紧急和重要这两把标尺,可以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进行很清晰的分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所谓的轻、重、缓、急。之所以要把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紧急这几个词作为每个作为划分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是因为这几个词的确很好地包含和概括了我们每天要做的事的特质。而如何正确制定自己的计划,实在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要紧事。再进一步,我们能否利用大学四年时间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很大程度上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如果让你安排做事情的先后,该怎么排?你每天都在为哪些事情耗费着精力,你有计算或者思考过吗?大多数人会想着:我肯定是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啊。但在现实生活中,50%的人每天忙着不重要的事(但有可能的确很急)而不自知。
太多人以为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最重要。其实,真正的时间管理高手是不会整天被所谓重要又紧急的事拖着到处乱转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是我们应该投入精力认真去做的。因为一旦你在开始把这些事情从容地做好了,它们就没有可能发展为重要且紧急的事了。我们所以为的重要且紧急的事,除了部分突发事件,其实都是我们平时看来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拖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定计划?不是为了好看的心理安慰,而是要为计划中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分配足够的时间啊。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以后就要把重心倾斜在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个时候我们第一象限的事情就不会给我们太多压力和紧迫感。而第三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怎么处理呢?因为它们既不重要也不紧急,所以有时间就做,没时间不做也罢。看你的时间安排咯。第四象限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做,如果没有时间,请求别人帮自己做,再给对方小奖励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同学顺路,可以让她帮你取个快递,回头请她吃雪糕,就是不错的做法。
二、用手记来替代时间记录清单类app
基本上每天的重要任务,我都会写在笔记本上,且感觉很受益。为什么推荐手记呢?我以前也用过印象笔记这一类的时间管理软件。但我总觉得把任务记录在软件上,觉得自己可以把事情放心交给软件了。结果是好几次都是上课了才忽然发现自己哪个作业还没开始完成,那种慌乱感真的很不爽~而如果手记的话,我心里就会记得要完成的这些任务,一旦有空闲时间,我就会考虑选择做一项任务。但一旦你把事情交给软件,自己不去记着,有了空闲时间你可能还想玩会手机,不会考虑到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所以说,手记会让你印象深刻。
三、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选择用刷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等来打发碎片化时间。适当地刷这些新媒体工具可以是我们放松的一种方式。可是,本来是想用来打发碎片化时间的,很多很多人慢慢上瘾后,总是忍不住去刷屏,结果导致你很难静心完整地去做一件事。到最后,我们习惯让时间碎片化,失去了长久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有人说要恢复专注做事的能力,这虽然是一条出路,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大多数人不能奢望通过重新获得大块时间来解决问题。现在总的趋势是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所以,我们有没有办法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或者说在碎片化时间模式下,我们能否依然保持连续和整体化的思考,同时又不丧失快速反应的能力?
这里存在一个误会,觉得重要的工作一定需要大块的时间来完成,比如写一篇文章。不就是需要至少一个上午不受打扰的时间吗?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写文章的过程,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文思如泉涌,一气呵成;要么是抓耳挠腮,搜索枯肠,还是写不出来,只能换个时间再写。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况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写起来顺畅,往往是因为你对要写的文章的话题有很充足的素材积累,所以在一个安静的时间就能下笔千言。如果你对要表达的问题缺少积累,那么给你一天的时间还是写不出来好内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很多任务如果不提前铺垫的话,有再大块的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
就以我写文章为例,向大家展示一下怎样利用碎片化时间为系统化的任务做铺垫。比如突然要我写一篇文章,我可能没有办法安排一个大块的时间。即使安排了也没有时间动笔那么我就会预定一个写作时间。在此之前,我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提前构思。所谓构思,可以是通过上网、看书等搜集信息、查找素材;也可以是和别人交流;或是随手记录一些灵感等等。这样的构思片段多了、积累够了,我就会抽出时间完整的大概半个小时,把碎片化灵感整合成一个提纲,或者一个小段落的文章,然后继续积累素材。攒的内容多了,自然就有写的欲望,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这个时候,只需要30~40分钟就能写出一篇质量不错的文章。
写文章如此,其他需要大块时间的完整的系统的事情亦可以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大家get到了吗~如果你也有不错的关于时间利用和管理的好方法,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大家相互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