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泡沫、企业债务、不良资产......美国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指出了中国经济存在的灰犀牛,如果说“黑天鹅”是小概率的突发灾难,那么,什么是“灰犀牛”呢?米歇尔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全球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了“灰犀牛”概念,是指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潜在危机。
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阿根廷面临外债飙升,美元撤离,外汇储备邹降的诸多难题;10年后希腊也面对相同的困境。这些危机爆发之前,大量财经媒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针对各类危险信号提出过警告。然而人们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更令人遗憾的是,在危机发生之后,人们还总将这些人为因素积累的结果,怪罪于不可知晓的偶然,称其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黑天鹅”,从而回避关于金融监管部门失职和风险防范机制缺位的质疑。
由于错误的思想动机和对个人利益得失的错判等,造成了我们往往会主动选择忽略了“灰犀牛”事件,助长了我们抗拒行动的自然天性,从而意识不到近在咫尺的危险,无法及时有效地行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思考如何面对灰犀牛的冲撞,就如同考虑如何面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一旦这些“灰犀牛”恰巧同时发生的话,就会形成“碾压模式”,造成巨大的不可恢复的灾难后果,灾后重建将会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
所以,如果越早着手预测并果断及时的行动,成本就越小,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灰犀牛”的破坏力。
作者米歇尔·渥克在书给出了振聋发聩的解释——现代金融、政治体系倾向于鼓励那些忽视风险的冒险行为;绝大多数商业活动都紧紧盯住短期利益,拒绝做长期的战略考量。
因此,要想正面面对“灰犀牛”事件,首先要清醒地认识这些不良的商业动机和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
灰犀牛危机的发生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沉默否认,极力回避。就是不承认看到了远处的犀牛群,不认为危机会与找上门来;
得过且过,能拖则拖。已经看到犀牛群冲过来却仍不躲避,幻想以拖待变,侥幸过关,危机自动消失;
被迫应对,心存侥幸。更多的人表现为犹豫不诀。看看是不是真正的危机?是可以解决的危机,还是不可解决的危机?解决方案到底是对还是错?
危机升级,惊慌失措。灾难迫近时,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导致灰犀牛式危机变得更加严重。
采取行动,及时止损。具体就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在你准备行动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但仍要积极应对,分清楚你能挽救那些事情,分而治之。争取把危险将降到最低点,争取把危机变成机遇。
当然,如果第五个阶段如果不是采取行动的话,那就应该是:崩溃结束,无力回天了。
我们从全局的角度考量各种选择方案,同时要注意按照需要调整行动方案。如果你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那么就应该选择你能解决的那一部分。
在应对“灰犀牛”事件的过程中,把危机定义看成机遇,并从中总结经验,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1)直面危机,承认“灰犀牛”的存在
承认“灰犀牛”危机的存在,并能直面危机,才能躲避危机的袭击,而且把危机事件转化成机遇。
2)定义“灰犀牛”的性质
准确把握“灰犀牛”的性质,分清“灰犀牛”中各个子事件的轻重缓急,并用适当的方式应对“灰犀牛”危机事件。
3)不要静立不动
面对“灰犀牛”,不能静立不动,要主动而为,制定一个自动触发机制。这些行动可以延缓“灰犀牛”危机事件的终极爆发,为我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赢得时间。
4)站在高处观察“灰犀牛”
要站在高处“灰犀牛”,占据有利的时间、地点,讲究策略,并在其尚未靠近时就采取行动。
第一,你要眼睛紧紧地盯着远方。这样,你就能够准确预测那个看似遥远的“灰犀牛”来临的时间。第二,为保证我们做出正确决策和及时行动,应该发现妨碍我们决策和行动的体制性问题,克服保守的体制性、群体思维、以及僵化的决策机制等。
5)发现“灰犀牛”,活捉并控制它
发现“灰犀牛”式危机,定位其性质,延缓其全面爆发,找到解决“灰犀牛”的障碍,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发现“灰犀牛”、活捉并控制它的人,都是实事求是、不受群体思维所蒙蔽、执行力强、有着责任和担当意识的人。
能做到以上五点,我们就能活捉这只始终萦绕在我们周围但尚未全面爆发的“灰犀牛”。应对大概率的“灰犀牛”事件,你能够挺身而出,勇敢将其拿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