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私人翻书笔记 2016-08

私人翻书笔记 2016-08

作者: 書旅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02:44 被阅读18次

2016-0801

查理芒格传,Janet Lowe,张戎,赵平莉译,海南出版社,2003-06,360页

今天分享这本书,是讲这个92岁老头的生平,不久前通过一篇短文才知晓的。这老人家一生爱读书有智慧,比巴菲特低调。据盖茨说,他和人约会,总提前45分钟到,拿着书报看,不到约好时间头也不抬。有人认为整本书的精华都在附录的查理芒格的演讲中,而阅读全书可以更好的理解他的演讲。这里有句话我印象深刻:

“避免极端的左倾和右倾的政治意识形态,一个人一旦变得极端,要想重新树立客观的态度就像重获童贞一样困难。”

2016-0802

[川端康成文集]日兮月兮浅草红团.陈薇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04,379页

是叶渭渠主编的《川端康成文集》中的第八卷,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于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1月至12月写作的小说。写战后的日本重建,从两个不同家庭所衍生出来的故事。日兮月兮,69年改成了电影,没看过(Hi mo tsuki mo)。浅草一书着力于描绘最底层民众的生活景象,“含蓄的悲剧美” -川端作品的风格。

2016-0803

品牌命名:世界知名品牌背后的故事 (美)Steve Rivkin,FraserSutherland著,285页

“快乐奏、多案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一本关于品牌命名的既专业又全面的书,这是任何对于拥有“自有词汇”有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必读,哪来的时间?就花个20分钟随便翻翻吧。对于忙又胃口大的人,E书省时,就这好处。

计划买个24寸16:9宽屏幕电脑荧光屏,竖着看原版扫描PDF,快又方便。

2016-0804

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杰克特劳特,史蒂夫里夫金著, 2011-06, 264页

极度竞争,全球经济,企业生存,实施差异化的一些概念及步骤,质量,价值,市场,销售,作战等等。合适那些脑袋里想着办大事业,挣大钱的老板们阅读,听书名就叫他们心脏受不了。上礼拜看《边城》这时想着老船夫和他的孙女过的日子。

2016-0805

脚趾上的星光,姚谦,中国友谊,2012-04,224页,19.4M

写歌词的家伙也写小说挣钱了,现代的牛郎织女异地恋有啥好处?姚先生说了,要靠大量书信“告诉对方你现在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一切,多沟通,而不是简单的‘我爱你、我想你’“。"拥有更多方位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牢靠不?过来人才知道。这本书是以书信方式写的。

作者说灵感来自台湾生活经历:如果有机会去台湾,一定要去花莲和台东,有一次他在夜晚躺在地上,把双脚翘起来,“发现真的满满的星光都洒在脚趾上。”

2016-0806

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法]让-朗索瓦·勒维尔著,陆无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05,267页, 6.47M-[汉译大众精品文库-文化类]

信仰相左的父子关于世界观的对话:父亲是法兰西院士,思想家,儿子是巴黎理工学院,从事生物学方面高等科学研究的博士,诺贝尔奖生化学家雅科布的学生,后放弃事业皈依佛教(出家)

英国历史学家阿尔诺德·汤因比曾说:“二十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也许是佛教到达西方。”今日的欧洲,带着天主教历史,从科学巅峰走下,仍在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里找寻。上世纪下半业,二战后出生的许多欧美青年,到印度去寻觅神秘经验,例如年轻时的史蒂夫乔布斯。

书摘:

“说到爱,统治世界的那些大宗教从它们起源以来,就有两类仇恨的对象:不忠诚者和异教分子。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以世界上最精心的手段屠杀他们。”

“不要强调佛教的教导,要向每一个人呈现你们的体验。”如果人们试图使什么人改宗,则不仅有可能会失败,还有可能不自觉地削弱那个人对他自己宗教的信仰。这样的做法是应当避免的。应该鼓励信教者深入研究他们自己的宗教。简而言之,不是要使人改宗,而是要对他人的幸福有所帮助。

目录:

从科学研究到精神探求 宗教还是哲学

黑匣子里的幽灵 一种精神科学?

关于佛教形而上学 对世界的行动和对自我的行动

佛教与西方 宗教精神性与世俗精神性

暴力从何而生? 智慧、科学与政治

佛教:衰落与复兴 信仰、礼仪与迷信

佛教与死亡 个体即国王

佛教与精神分析 文化影响与精神传统

进步与创新 和尚问哲学家

哲学家的结论 和尚的结论

2016-0807

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顾潮)华东师大1997-12,359页,20.4M

史学泰斗顾颉刚的生平,由其女整理出版,我还没看。(估计不是最好的一本)顾先生做学问勤奋严谨之极,胡适傅斯年等,虽为劲敌,仍都钦佩仰慕其治学精神。胡适早年(1927)曾说,他和傅斯年的性格是向外发展的,顾的性格是向内发展的。

他是超级大书迷,90多岁去世时,遗稿几千万字(光日记从1913到1980就20本,六百万字)。30岁时写的七大册《古史辨》,只看了序言就不能释手。相比之下,今天市场上,看了几本书的人就出书被称为大师,真是惭愧。

顾潮主要从事顾颉刚遗著整理和研究,据她坦言,因为与父亲年龄相差53岁,对父亲的认识是在父亲去世后,通过他留下的资料“才懂得了他的一切” -经历,理想,奋斗,坎坷,成功,失败,欢乐,痛苦。。。

2016-0808

沙上的脚迹,施蛰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03,231页,7.15M

施蛰存,浙江杭州人,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有短篇小说、诗歌等,“新感觉派”,二战期间执教于厦大,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57年后划为右派,告别创作,致力古典文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去世,97岁。

这是一本他的散文集,忆事怀人,讲过去的事,其中经营书店的故事(水沫,开明,现代书局等),提到许多当时的文人,戴望舒,冯雪峰,沈雁冰,鲁迅,叶圣陶,刘呐鸥,杜衡等,其中徐调孚印象较深。

2016-0809

偷闲要紧, 思果,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03,260页,8.15M

思果(1918-2004),原名蔡濯堂,江苏镇江人。《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香港中文教授。这本散文集里,许多普通东西,如眼镜,头发,袜子等,都写得不错。也有些关于书的 -“读书乐”,“旅行带什么书”等。“书孽”这篇,提及藏书的苦恼,看着深有同感,庆幸此生活在个人电脑时代。

摘抄:

去读《国际金融》,去读《国际会计》,甚至《家政百科》。是的,只有后者才能为我明天的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利益。人文精神并不足以使我在下一轮谈判中窥伺出对手的弱点,也不能使我把自己的“小狗窝”布置得更舒适。

说趣味,说性情,原是每个知识者生命中不可少之事。但是归根到底,它又不可太多,也许还不能占一个人生活的主体部分。写到这里,生活的逻辑在向我们提示:您该适可而止了。

2016-0810

Life Without Principle, an

essay by Henry David Thoreau, 1863

梭罗:无原则的生活

小册子的威力及影响度,比十倍厚的大部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提倡自然主义,住在新英格兰的法国后裔,自哈佛毕业后,没个固定职业,种田量地,剪花教书,石匠木匠等活都做过,一生只活了四十五岁。按今天的父母来看,不算很成材。不过他结交的社会名流倒不少,文学家就要爱默生惠特曼、霍桑钱宁,奥尔科特等。他大部分著述都是去世后亲朋好友帮助出版的。

A Yankee in Canada, with Anti-Slavery and Reform Papers,《一个洋基在加拿大》这本书收录了梭罗的15篇文章,其中较出名的就是据说后来影响了马丁路德金,和圣雄甘地的那篇Resistanceto Civil Government, 1849(论公民的不服从),和这篇《无原则的生活》。

梭罗涉猎很广,读过希腊、罗马、安格鲁撒克逊以及东方的典籍,了解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和宗教,读过西方的文学作品,以及当代的科学和政治文献。

He writes that a life without poetry and philosophy is asdehumanizing as slavery, and that tying self-worth and real worth to hard workis a form of slavery. A laborer frees himself by performing a certain work wellor working because he loves the work, not because he needs to earn a living.True living, Thoreau writes, is not measured in wages but in how a laborer choosesto spend his time. Thoreau acknowledges that America is unlikely to change howit values hard work. He admits that he writes from a unique position of notneeding to work for wages, but that should he need more than he does, he'd goto work, even knowing in advance how little he'd have left to live for.

"Don't cheat yourself by working primarily for a paycheck. If

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free-of-charge is so worthless to you that you'd be

convinced to do something else in exchange for little money or fame, you need

better hobbies."

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2016-0811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戎著,张朴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09,540页,44.3M

清末民初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世纪里,外祖母,母亲和作者自己的故事。作者的第一部作品,获1992 NCR Book Award和1993 British Book of the Year二奖。后来写过毛泽东,慈禧,读者对其作品褒贬不一。个人情绪化比较明显,毕竟其家庭受苦不少。畅销书一般读读可以,作为史学较难,五十年代后比较好的史学家就那么三四个。

另外,错别字多,都扫描版了,还这样。既然有英文版,喜欢的就看英文吧。

2016-0812

情人,(法)玛格丽特.杜拉斯,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酷热、暴风雨、酒精和烦躁不安,对话和失语、闪电般的爱情-失去家庭安全的少女,试图通过爱与性逃脱孤独。本书获84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 此奖于1903年设立,给"the best and most imaginative

prose work of the year"。

不大喜欢杜拉斯,但王道乾的翻译,与其他几位译者相比,尤其突出。他是法译中的权威,水平与查良铮,朱生豪,鲁迅,傅雷等不差。王道乾喜欢诗,或许他的翻译和王小波的书,让这书与作者莫名火起来,当然电影也是催化剂。手头有另一部林瑞新译本,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10月,269页。

看外文书的确要看好译者的。

2016-0813

哈维尔自传-来自远方的拷问(哈维尔)

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的交织。如果皇帝的新衣里,说真话的小孩,被投进监狱,判个无期徒刑,其他人是否会学两个骗子,偷偷溜走?

摘抄:“有一件事是永远不会有好结果的,那就是投机取巧-并以为这样的行为会有好结果。"

2016-0814

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余英时,2007-03

这本是余英时为《顾颉刚日记》这套书所写的序言,余是钱穆,杨联升的学生。顾先生年青时在学问上大有作为,可惜与傅斯年性格大不同,瑜亮相争,又去从政从商,果然不甚出色。看来内向者不宜与外向者相竟,这简单道理,可惜小时不知。

高人亦是凡人,无能为力却一生耿耿于怀。命运既公平又不,公平者,他活了87岁,远过傅54岁甚多,不幸者,下半生在体制中混,直至众叛亲离。余杰说,顾没有像老舍那样自杀,已是不幸中之万幸,连陈寅恪都无法抗拒这一“举国体制”,更何况性格内敛而软弱都顾颉刚呢?赞同。

2016-0815

84,

Charing Cross Road, Helene Hanff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陈建铭译,译林出版社,2005-05, 135页

二战后二十多年内,大西洋两岸,纽约与伦敦的私人来信编辑而成的书。因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并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老书店的真实地址,而名扬天下。号称“读书人的《圣经》”,怕是原作者始料不及。其实内容却未引起我多少共鸣。

女作家因寻书购书,与异地旧书商的一段普通但持久的书缘友谊,足以让世界各地古典文学爱好者,尤其痴恋古旧绝版书的朋友们,借此抒发一下今不如昔,却无可奈何,说不清的留恋。这种抹不去的情感,或许才是火上的油。

简奥斯汀百年后,西人有其书友会,就像国内有红学,或许纳兰容若,王国维的诗友会吧。

2016-0816

我执,梁文道,广西师大,2009-04,274页,4.5M

一本絮语哲思般日记式的杂文集。书名是佛教术语,指”妄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邓小桦的引言,把这本孤独的执着,理智的哀伤,紧紧握住的文字,描写到减去两颗星。

作家与作品,应可以分开吧,我想。好书好音乐,过去可以单独欣赏,无奈今日媒体世界无孔不入,名人便三栖四栖地曝光,于听众观众与读者的欣赏是益是损,真很难说。

2016-0817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王东,江苏文艺,2010-07,226页,8.95M

噱头的书名把本书定位于一般大众读物。作者把在日本15年的观察,加上个人意见浓缩一下,希望在消遣可读性和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网友点评,作为专栏文章还行,作为文化读本就略为空泛,主观判断多,公允还嫌不够。

2016-0818

败者为王(李宗伟)布咕数码与印刷出版,2012-01,215页,95.7M

一本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出版的李宗伟自传。从小不断超越自我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这位史上最伟大羽球职业男单。从技战术和经验来说,丝毫不逊,可以媲美林丹。

2012伦敦奥运之后,两位羽林超一流高手各自回去苦练独家绝技。四年后李宗伟通过八个月禁赛难关,从世界排名180位返回第一,掌握了超越自己“速度抢攻流”打法,而林丹练成了比拉吊突击更优秀有效节能的,以控球为主的“变速突击”。这两种秘技在对其他一流选手比赛中屡试不爽,前者类似少林拳威猛,后者有如武当太极绵里藏针。如今,第三次华山论剑切磋的时候到了,让世人看看这两种绝学的比拼,有如降龙十八掌碰上蛤蟆功,到底谁能胜出。

无论奥运会的成绩如何,超级赛王遇上大满贯,绝对是千载难逢,值得留恋的巅峰对决。今日分享的这本书,预祝明天李林谢幕战成功。

2016-0819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Michael Sandel,黄慧慧译,中信出版社,2013-06,152页,36.3M

英文名: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的“度”,有人造神的极限,这个“完美”,很可能是物极必反的边缘。“对于古代人来说,完美是个完成式的概念,上帝或者自然就是完美的标准和榜样。。。现代人却把观念与自然的关系颠倒过来,要求自然符合观念,完美就势必变成一个无法完成的开发概念,就像失去奥运精神的奥运会那样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近来地球人都关注里约奥运,其中关于兴奋剂引起的话题有增无减。坊间有人评论:竞技体育促进医药学发展,是令人悲喜交集而又无奈必然之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服兴奋剂”与“反兴奋剂”此消彼长,就像医学与病魔之争。禁用名单不断加长,新药物和新技术也不断涌现“。

我想,若这个追求完美的过程不断延伸,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看到国家之间,利用科技制造”半人半机器“者参与比赛,也未可知。

2016-0820

Shawshank Redemption -

Different Seasons 肖申克的救赎, Stephen King

94年有两部杰出的电影,Forest Gump & Shawshank Redemption,注定名垂电影史。其中Shawshank这部,电影比原著甚至更优秀些,极为难得。Stephen

King的原著,不少人认为是作者最好的作品。英文速读训练,值得看看。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2016-0821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08,448页,14.1M

“柏拉图《理想国》对话,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确有心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取义,游谈无根,那就了无意思。“

2016-0822

漫画《闲情偶寄》饮馔篇,李渔著,徐扬眉漫画,中信,2008-02,54.3MB

李渔是明末清初戏曲和小说家,江苏如皋人,自誉为“识字农“,出身于药商家庭。50岁后搬去金陵,交游甚广。据百科资料,他曾为曹玺撰赠对联,与曹寅是忘年交(此二人是曹雪芹的曾祖,祖父),与蒲松龄一见如故(二人差30岁),与他同时期的文士包括”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海内八大家“ -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多数与他有过交往。

李渔的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本漫画版取自《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介绍有关乡风食俗及江南食话。包括:

蔬食第一: 笋蕈莼菜,瓜茄瓠芋山药,葱蒜韭,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饭粥汤,糕饼,面,粉

肉食第三:猪,羊,牛犬,鸡,鹅,鸭,野禽野兽,鱼虾鳖蟹,零星水族

2016-0823

谁杀了古典音乐,诺曼·莱布雷希特,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03,402页,22.2M

刘大可说,“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超速发展、事物变化的多样性、物态保持时效短的特征都是和古典音乐的严谨、深邃、陶醉和沉思冥想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的确,有如中国人不再看京剧,西方人的古典音乐会嗜好,也逐渐被电视电脑游戏,和运动节目等代替。

英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把古典音乐在现代文明中摇摇欲坠的地位,归结于唱片工业背后的机械与军火制造商,古典音乐市场背后的经济人、唱片公司与乐团经理们,企业、古典明星等。是谁杀死了古典音乐?是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他们?还是整个速食性的现代社会?

西方再也出不了莫扎特,就像东方不再可能见到李杜白,秦苏辛。

2016-0824

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资中筠.中国社科2002)

读《学海岸边》中资中筠的非学术性文章,觉得不够,于是找到这本。通过这种在写“大部头”夹缝中草就的即兴文章,而非退休前任务版,必完成不可的“壮志”,看出一个真正的作家,即兴的文思。这种阅读,颇有如看球星在正式比赛之外的练习,机会不多。

2016-0825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邓乔彬,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05,958页,34.9M

第一次接触邓乔彬教授的书是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词人生》,虽只短短300页,却在ipad中读了近一年。作为文学欣赏,篇篇点评,关留人生与词,有咏物节俗,羁旅行役,济世于情,雅趣闲情等。

2016-0826

后望书,朱幼棣,中信,2008-01, 260页,44.3M

不错的文笔,沉重的话题。讲的是一些因好大喜功而蛮干荒诞的“大手笔”,以及留给子孙后代满目疮痍的山河的故事。

“一个行将“绝种”的文人官员,记下数段行将湮火的风景,留下行将绝唱的浩叹”,吴晓波如此说。

读这本书的前后,正看完钟阿城的《树王》,头脑里现出那“数万颗大树在火焰中离开大地,升向天空,正以为它们要飞去,却又缓缓飘下来,在空中互相撞击着。。。山如烫伤一般,发出各种怪叫,一个宇宙都惊慌起来“的景象。

2016-0827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8,1220页,34.2M

一套两本,共2567页,纸质的放枕边,太厚,不好携带,PDF的放在iPad里,可以随时翻看。

辞典的作者有160多位,阵容强大,云集诸多空前绝后的鸿学大儒,几乎代表文学鉴赏的最高水准。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吴熊和、周汝昌、叶嘉莹等都是宋词或者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

上册共选唐、五代、宋词人131家,词作799首。读词鉴赏,有了这样的精品,几乎不必去网上看其他任何资料。“他们的精雕细琢,字斟句酌,使每一篇赏析文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与优美的唐宋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往往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

2016-0828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8,1437页,40.1M

下册收词人196位,作品719篇

2016-0829

卢作孚的选择,赵晓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07,336页,40.2M

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生命最后的故事,"被高墙掩盖的真实如何颠覆坚固而光滑的墙面上的神话"。回忆文学,无论结论多么荒谬,人类总是在不断探求未来和历史的真实性。

说出真实,往往比寻找真实更艰难。作者在收集资料,成书过程中,经历父亲,及许多见证人的去世。报晓公鸡的命运,叫晚了没有用,叫早了就会被宰。以和为贵的卢作孚的选择,是否也是作者的选择?

2016-0830

日本人与中国人:“同文同种”观的危险,(日)陈舜臣,李道荣,林文倚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07,146页,4.9M

同是了解日本的书,《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的作者是年轻的留学的华人,这本70年代出版,作者年纪比较大,是华裔日本人,JBC。两本的相同点都是散杂文。文化纠葛,身份困惑,寻根情结,身份认同,给本书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日本的机会。

昭和46年(1971)出版,当时国内正闹革命,与那时的出版物相比,突出很多。作者和庄野润三,司马辽太郎先后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

2016-0831

人格与命运:中国人的九型人格,沈文卓,金城出版社,2003-09,301页,5.75M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本书介绍九种类型的人的个性:给予型,实践型,浪漫型,观察型,质疑型,享乐型,支配型,媒介型和完美型。细细一读,了解自己,也在头脑里想想自己的父母孩子,亲朋好友,上司下属,甚至某些当代以及历史上的人物,他们的个性对人生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08

    2016-0801 查理芒格传,Janet Lowe,张戎,赵平莉译,海南出版社,2003-06,360页 今天分...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4

    【注】2017年二月起,手臂疼痛,病诊为Tennis Elbow,医嘱不应用手过多,遂每日读书笔记止于今年四月。 ...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2(上)

    上月更正及补充: 2017-0114,《夜航西飞》介绍中,Karen Blixen并非布里克森男爵,男爵是她的原配...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09

    2016-0901 中国文化的特质,,三联书店,1990-02,336页,7.26M 十来位作家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0 (上)

    2016–1001 塑造现代文明的100本书,贾普京,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12,360页 100本西方经典名...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2 (下)

    2017-0216 经文: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0 (下)

    2016–10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斯台芬·茨威格著,张玉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07 茨威格极其擅长...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3(上)

    本月阅读小结: 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能有时间看书,算是件奢侈的事。看书首先要有时间,其次要有体力,第三要有心情。下...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3(下)

    2017-0316 经文: 所以我们禁食祈求我们的神, 祂就应允了我们。 (以斯拉记八章23节) 诗词: 44.咏...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1 (上)

    2017年的读书日记,写给自己,陆续记录一下今年读书的过程和体会。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知道的很少,希望别人以为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私人翻书笔记 2016-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pk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