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散步时,听到小区里几个小学生谈论自己父母。
我认识这几个孩子及其父母,故意放慢脚步,在一旁偷听。
果儿是话题发起者,她义愤填膺地控诉:“我特别讨厌我爸,刚才我俩吵起来,他发脾气,我哭了。真想换个爸爸……”
其他人纷纷问:“为什么吵架?”
缓缓行走的我特别惊讶,果儿的爸爸学历高,是一家单位领导,平时见人笑眯眯的,挺和善,怎么会让孩子厌烦至此?
“他总是不让我看电视,不许我画画,只准学习……就会说‘考试又不考电视!画得再好又怎样?把成绩提上去再说’。真是烦人!我妈怎么看上他的?不明白啊。”
最后一句把我逗乐了。
果儿成绩中等,将升初中了,确实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考虑提一下成绩了。
但她爸爸一味管制,父女之间关系紧张,果儿怎么会听从爸爸的话呢?
另一个女孩韵依说:“我妈妈最讨厌了。每次让她给买衣服、文具,她都说我成绩好了就买。前几天,我想要自行车,她还没拒绝,我就说:算了,等成绩好了再说吧。你们猜她怎么说?”
大伙儿问:“怎么说?”
我也好奇地竖起耳朵。
韵依揭开谜底:“你还有点自知之明哈。我想要时我妈也用这个词:你怎么没一点儿自知之明!我爸也在一旁帮她说我,弄得我想离家出走了。”
我在心中叹口气,韵依妈妈的讽刺,怎么能促进孩子成长?反而只会打击到她的自信,形成低自尊。
面对不语的另两个女孩,果儿向新语发问:“我觉得你爸爸挺好的,不常冲你发火吧?”
新语回答:“是的,我犯错了,爸爸说说我,不发火。”
果儿叹气:“真羡慕啊,要是你爸是我爸就好了!”
新语接着说:“我觉得我妈比爸爸还好!她能理解我,陪我玩笑,帮我想办法。”
“啊?”大家都用吃惊的语气表示不信。
确实,新语妈妈不大爱说话,在外玩时,很少和孩子们逗笑。
新语见大家不信,举例说明:“有一回,考完试回到家,我说觉得没考好,我妈说:担心退步是吧?没关系。我立刻放松下来。她说:刚出锅的鱼,吃了补补大脑。”
果儿和韵依发出长长的赞叹:“你妈真好!没考好也不骂你,还让你吃鱼。”
新语没考好时,大约在年级十多名,她一般考年级前五。个性开朗,不拘小节。
彤彤说:“我爸挺好的,妈妈也行。我想要的东西多数能买。妈妈也关心学习成绩,但不会一直说这件事,她辅导检查作业。”
彤彤成绩一直很突出,音体美各项都拿得出手。
从几个孩子的聊天中,发现一个规律:教育孩子与学历个性无关,要看与父母的关系。
和父母联结不好的孩子,关系不密切甚至对立的,成绩在中下游,更乐于寄情于追星与游戏上;与父母关系好的,信任并喜爱父母的孩子,成绩与个性都很优秀,爱好更广泛,学习主动性强。
这印证了孙云晓的话:关于家庭教育,我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无戒365日更营第3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