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想起五年前的一件事。那天早晨,天刚麻麻亮,我独自直奔车站,准备坐车去西安。到车站后,最早一趟车发车时间是7:30,我一看手机,还有一个多小时,于是,我就坐在长条椅子上,顺势把背包放在身边。不一会儿,过来一个男人,看样子四十上下,他拉着一个皮箱,看样子也是出门的。他走近我,二话没说,把我的背包轻轻放在地上,然后,自己坐在椅子上,看手机。当时,我心里犯嘀咕,这人怎么这样没礼貌?不过,我又想,椅子属于大家的,我自己坐了,还要把背包放在上面,这的确没道理。就这样,我对身边的这个男人从敌视突然转入些许的友好。
7:15,旅客挤满了候车室,本来这个空间就不大,这天早晨,好像所有的旅客商量好的,怎么都在同一时刻来坐车,一个中年妇女凶巴巴地说:“谁的背包,能不能背起来,人没地方站啊?”我看了她一眼,便把背包挎在肩上。突然,身边的这个男人对我说:“这位大哥,在公共场合,凡事都要理解,因为,公共场所属于大家。”他开始给我讲道理了,我特别不乐意的点点头。
7:20,开始检票上车了。我才离开这个沉闷而让我窒息的空间。从县城去西安坐大巴客车不到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也就没有打算睡觉,拿出一本《读者》杂志,随手翻阅起来。里面有一篇文章《百年以后》,我一看题目就吸引住我。在文章的末尾,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百年以后,包括你自己,都已经不属于你。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属于你的东西。即使你有豪车洋楼,你有金山银山,这些只是暂时寄存在你那里,最后,你还不是特别无助的被别人拿走,这个别人即使和你有血缘关系,你的老婆,你的孩子,但,有一点已成事实,这些东西已经不属于你了。在对待物质的时候,我总有这样的看法,该吃吃就吃吃,该喝喝就喝喝,有病了及时去就医,有难了不吝啬花钱去化解。对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再有二十多年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二十多年的日子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只要活着,就必须珍惜活着的每一分钟。活着的时候,大度点,开心点,不要因为物质的东西和人家闹得不可开交。有时候,吃点亏不要紧,人有一亏,天有一补。属于你的东西,即使别人拿去了,只是暂时的保管,最后你还会照样拿回来。不该属于你的,即使拿来了,很快你会加倍还回去。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等式,在等号的一端,你算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数。比如,吃一顿饭,吃几个馒头,吃几碟菜,喝几碗汤,都是有定数的。每月工资发多少,如何消费,也是有定数的。
为此,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要认为身边的一切属于自己,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你的孩子,还有可能是别人的,这种情况不是说没有。和身边的人交往,谦和一点,不要盛气凌人。有些事问清楚了在发言,否则,乱发评论就会积压怨恨。有些人认清楚了在结交,笑面虎、马屁精之类的货色,当你一蹶不振的时候,离开你跑的最快的就是这类人。意见最大的人往往就是让你长期存在的人,别人有意见,说明做得有漏洞,就要立刻反思自己的做法。
人活着就是独立的个体永远的活着,有些人觉得被某些人碍事,如果很快把碍事的人处理掉,那极有可能还会来一个比较难缠的碍事人。只有能够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喜欢的,讨厌的,才会长期平稳的继续下去。过于平稳并不见得就是好事,过于平稳一旦发作那都是大事。有些人自信地说我一年了没得病,这样的人特别危险,长期不得病的人一旦得病都是大病。许多癌症患者之前不都是特别健康的人?
每一天,多问问自己,哪里没做好?每一天,听听身边的人说了什么,对自己有没有帮助?每一天,问问自己为啥不开心,如果是别人惹你不开心,先从自己开始反思,多问问自己,多检讨自己,这样,失误就会越来越少。多问问自己,自己和自己对话,冬天已经远去,春天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