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即使你因为喜欢了一篇文章而新关注了一位朋友,你也不会去花太多时间去翻看他以前的文章或作品。顶多近期的挑个两、三篇简单浏览一下。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成百上千的旧文如果很少有人浏览,就会如同垃圾一样被时光迅即的埋葬在信息的黑洞中。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的信息都在以几何级数增长,每一个今天都会产生比昨天更多的信息、文章、知识、理论,今天的信息都阅读不完,更别说昨日的旧闻了。
而人性又都是喜新厌旧的,哪怕坐等新文章,也不愿抬抬手翻翻过去的信息,基本的偏见就是旧的就是过时的。
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长短、高下,恰如《道德经》中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盈,长短相形,音声相合,前后相随。”
文章的价值不应该以新、旧衡量,文章的价值在于思想,在于意境,在于能否带给人思索与美的享受。
《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可是几千年至今,中国的古典哲学没有任何学说超出过《道德经》“弱者,道之用”的哲学思境。
还有很多名著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所以文章本身一定要有自身的生命力,才不会在信息的海啸中被彻底掩埋,而读者也毋需只盯着今日的新鲜信息和文章,多读读经过时光检验的经典,要强过很多当日随意生产的信息快餐垃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