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看”人体生理》(8)
生理的“观察”
黄岐之
人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离不开认识的方法。怎样认识人体的生理?现代西方医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演绎出一部人类波澜壮阔的医学史。然而,从西医解剖学角度却不能解释古老中医术针灸医疗有效的事实。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经络仅存在鲜活的人之生命,死人是不存在经络!现代西医理论中无“经络”概念,这是现代西医理论的认识不足之处。
古老的中医术不是简单的传统医疗技术。它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经历数千年的医疗实践验证,是数百年弃而不废的人类医学智慧成果。
中医是如何认识人体的生理?中医理论中有气、阴阳、五行三个字词,分别是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理论诸学说中的关键词。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这是气、阴阳、五行的关系,说明古人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理论是一体的。气是古人对物质构成的抽象认识,同样,阴阳是对物质矛盾的对立统一认识,金木水火土五行则是对物质运动变化属性的认识。例如:人体为一气,气分阴阳,阳升阴降,循环往复,生命不息;又如:中气分阴阳,阳气为脾阳,阴气为胃阴,脾阳上升,胃阴下降,脾胃升降,中气善运,四象轮旋。
五脏有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气相生相克,维护人体阴阳平和,阴平阳秘,处于健康状态。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观察”是观气之阴阳偏正,察气之五行盛衰,了解五脏功能是否和谐,判断身体是否气和。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理论是中华先圣的思想瑰宝,博大精深,不是一言两语能弄明白的。中医运用上述理论观点,认识人体生理,给中医医术增添了智慧,从传统的经验医术上升到有理论指导的医学科学。
人体的生理异常,脏腑之气盛衰会在相应的形体官窍及气血方面见“气偏”,因此,有四诊望闻问切之法“察”气。“察”气辨表里、辨寒热、辨虚实、辨阴阳,还可以辨疾病的病位、病症、病性和病证。《四圣心源》曰,“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六气偏见是脏腑之气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不是某一脏腑之气的偏见。察气偏是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察什么“气”是需根据中医原理及规律或经验来把握,因为医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术,不能“纸上谈兵”。高明的中医大夫中,有的善“望诊”,望头部知人体经脉阳气盛衰,有的善“切脉”,切脉气知脏腑之气偏等等,古代扁鹊能透视人体察五脏六腑功能并非神话。五脏五行之气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诸脏腑之气和,功能正常,不见气偏,是健康人之象,因此,察气诊病须四诊合参,以免误入虚实真假不清。
现代国人受中医西医之争的影响,指斥中医诊治“看不着”,甚至说中医为“巫医”。经典物理学科学大厦建立在“粒子”和“力”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科学上微小的原子和宏观的星球都可以看作粒子,力无处不在,有谁看见过力?同样,人体中气无处不在,与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又难看见!“力”与“气”都是科学认识的抽象概念,这是人类思维的科学表现。“气”概念运用医学与人体生命系统的特殊分不开,用“气”观察人体生理是先人的伟大发现。
(《从中医“看”人体生理》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