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从中医“看”人体生理》(9)中医的诊治

《从中医“看”人体生理》(9)中医的诊治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3-10-17 05:19 被阅读0次

  《从中医“看”人体生理》(9)

              中医的诊治

                  黄岐之

      人体诸气偏见是疾病的反映与表现,身体健康则气平和,不见气偏。健康人六气调和,故一气不至独见。治疗疾病的前题是诊病,只有明确病因才能有效地针对疾病证候实施医治。因此,“观察”生理的病态之气是中医治病的首要因素。

      五脏五行互藏,每脏之气藏五脏之气。切脉从寸口脉象见五脏之气偏,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气藏五脏之气。舌诊是观察舌象见五脏之气偏,舌为心之窍,舌诊是心气藏五脏之气。耳为肾之窍,也藏五脏之气。眼睛为肝窍,也藏五脏之气。察气诊病是中医的特色,五脏之气偏是见微知著的技术,需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察气不仅要了解什么脏腑气偏,以确定疾病的位置、表里,还要明确疾病的病性、寒热、虚实、阴阳,最终获得疾病证候类型,什么原因导致什么部位的气机紊乱。

      中医的疾病是人体气机紊乱产生的。人体中清阳之气上升不顺,浊阴之气上逆是其根源,脏腑之气有其阴阳,六经之气也有其阴阳,察气机辨证候,如何选择是诊病水平高低的表现。

      脏腑气偏与表现。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如肺气失宣发以咳嗽为其特征,肺气失肃降以喘促气逆为其特征;若肝之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若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若肾阴虚,则表现为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肾阳虚,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遗尿失禁等症状。

      六经气偏与表现。少阴病最易病寒;太阳病热;太阴易病湿;阳明易病燥;厥阴病风;少阳病暑。

        中医医治不外乎调理人体气机。人体气机有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是生理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升者升其阳,降者降其阴,出者吐其故,入者纳其新。”治病调气在于扶正祛邪,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达到邪去正复,恢复人体正常的气机。通常治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中草药有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浮沉。四气为药性的寒、热、温、凉。五味为辛、甘、酸、苦、咸。归经是指药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即药性作用主要对象。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实际上,用药治病是用中草药的药气之偏性纠病人气机之偏,作用病位,祛邪出体,扶养正气,恢复健康的气机。

      中医的诊治是以气和气机为中心,对人体生理气机观察和调理的过程。本文涉及的内容,仅是“一毛”话题,并非中医理论之“九牛”。中医大道至简,医道不易!

   

(《从中医“看”人体生理》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中医“看”人体生理》(9)中医的诊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z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