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7.12.18《跃迁》第3章下

17.12.18《跃迁》第3章下

作者: Emma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0:36 被阅读51次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谈到了如何联机学习、如何以问题为引导、如何挑选学习资料,最后我们谈谈学了这么多,如何让知识转化成价值。

还是那个思路,要学习一个技能,就去寻找擅长解决这个问题的高手。这一次我把目标锁定在商业思想大师的研究之上。

商业竞争是现代人的战场,过去的军事家,放在今天都是企业家或战略顾问。商业领域变化最快,竞争最激烈,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商业思想大师是竞争的军师,是趋势的领航员,也是最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人。像彼得·德鲁克这种一辈子写了40本书,并且开创了一整个“管理学”的解决方案的高产者,是怎么学习的?

首先,他们是终身提问者。

彼得·德鲁克终身都在写作、咨询和教书。他是数任美国总统的顾问,为很多企业做咨询,也是众多商业领导者的导师。他一生写了40本书,85~95岁就写了10本。

彼得·德鲁克(1909——2005)

和其他管理学者不同,他的学术研究主要来自实践。在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之前,他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和观察了两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咨询,一边写作。所以他的书的特点是没有大段的学术描述和术语,而是紧跟时代的困惑,每本书解决一个问题。

当企业逐渐成为组织,他写了《企业的概念》,讨论企业的组织运作;当管理这个职能逐渐浮现,他出版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界定了管理者;他思考的问题涉及创新、非营利组织、生态远景、亚洲发展、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曾任麦肯锡日本董事的大前研一更加“离谱”,他大半生写了91本书,至今还在继续勤奋写作。《专业主义》《OFF学》《M型社会》,也是每本解决一个问题。

其次,他们都是跨领域整合者。

管理学这个学派的思想如杂交水稻一样,是前所未有的混搭,是人类历史上交叉学科门类最多的专业之一。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是麻省理工学院搞火箭的系统动力学出身,发明戴明环(PDCA)的威廉·戴明是物理学博士,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是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而被认作管理学祖师爷的彼得·德鲁克则是混搭之王。

彼得·德鲁克有一个爱好,每隔三年就选择一个领域深度学习,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换一个领域。这些领域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务正业,比如东亚历史、小说写作、政治学、社会学……他一生研究了16个学科之多(还写过《毛笔之歌:日本绘画集》这种小清新,你信吗),但是当他带着上一个领域的知识积木进入下一个、再下一个领域时,这些知识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复杂系统——大师思想从中诞生。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小说集《旁观者》。

最后,他们都有一整套知识IPO系统。

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几份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己还是商学院的讲师。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

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IPO,我也是一个知识IPO操作人。

“老师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出国学什么?”(I)在新东方常年讲课、做留学咨询的时候,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发现“生涯规划”就是解决类似问题,我开始学习(P),开始在自己的GRE课堂上加入生涯规划的内容(O)。

“人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I)授课给我带来更多咨询以及更大的平台,也接触到比出国人群更大的群体,这个问题逐渐浮现。我开始接触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的心理学、测量、教练等领域,于是我去中科院读心理学研究生,拿到生涯规划师、ICF(国际教练联合会)教练认证(P),学习成果输出就是销量达300万册的《拆掉思维里的墙》(O)。

“如何利用这套知识让更多人收益?”(I)这给我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我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这就面临着重新学习带团队、战略、融资、领导力、绩效等更多知识来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个体不够了,需要找到专业人士(P)。今天“新精英生涯”和“橙子学院”已经是各自垂直领域的第一名,10个生涯规划师,8个来自新精英。我还写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参与编写教育部的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O)。

“下一个十年,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I)这个问题让我参与到内容创业的大潮,除了过去的知识,需要重新学习的是在线产品设计、高强度写作、协作式生产技术(P),我们最终解决了专栏设计、内容创作流程等问题,输出的就是你看到的专栏《超级个体》(O)。

“这个时代的高手需要哪些心智与能力?有哪些底层逻辑是人们必须要了解的?”(I)在亲身参与艰苦的内容产品打磨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这个时代最焦虑和最有上进心的客户,身边是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生产者,我开始思考这个话题。他们每个人都教给我很多东西,引导我学习了复杂系统、混沌理论、商业规律、进化论、幂律(P)……这就是眼前这本书的来历(O)。

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像一盏灯,带领你穿越忙乱和无常,走向自己希望的未知。

设计自己的知识IPO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理解这个问题遇到的障碍和挑战。围绕这个问题搜索各领域的知识,然后生长出一棵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提真实的问题:和搜索引擎一样,如果输入的关键词不精确、太宽泛,就会导致问题无解。对于问题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真实”。比如,如果你的问题是“如何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这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为钟爱一生的事业都是回顾出来的,谁也不会在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就确认会钟爱一生。

提高价值的问题:第二个要求也常常会有人踩坑,就是花大量时间思考“低价值”的问题。当然,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关键是要与你当下的生活有联系。我常忍不住点开知乎(我是深度潜水用户)某个特别有趣的标题,比如《不夸张地说,这几部电影影响了日本汽车业的发展》,看完了一段很专业的冷知识以后,却发现这和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我把这种情况叫作“认知流浪”。作为保持思想弹性的练习或休闲,这很有效;但是如果占用了你的工作时间,那这些问题就是“低价值”的——因为我明明有更好的问题,比如“如何起一个好名字,推广这本书”,可以思考。

提能被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这个问题是“有可能被解决的”。网络上常有人提问:“如何在一周之内快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门外汉回答的你不信,专家回答的——如果你和专家只有一周的差距,他还是专家吗?设计思维中,这类型的问题被称为“重力问题”。不要提“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公平”,这种问题如重力一样,无所不在,不如改成“如何让我在不公平的世界成为想成为的人”,甚至“如何利用或者改变这种不公平性”。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出于强烈的认知惯性和好奇心,你还是会忍不住想看完找到的全部资料。但不要恋战,你无法看完这些浮上来的资料,往往点击几次,你会发现自己看了几个小时的有趣东西,但是事情一点儿进展都没有。

正如你不可能走完一座大山的所有角落,聪明的探险者懂得做个标记,下次再来,继续向终点进发。整个过程以解决问题为最高标准,持续问自己:“这个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有用,是当下就有用吗?”如果暂时没有用,做个记号收藏到你的笔记里,以后再看。

一旦你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尝试多解决同类型的问题,逐渐让这个解决方案能够应对不同情境,自我进化。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大部分人欠缺的,是把解决问题的结果传播出去。

一方面,写作能把这些知识形成体系,整理成能出手的“知识晶体”。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能兑换价值,让更多人知道你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这个动作能帮你找到下一轮更大的问题,以及更大的价值,形成迭代。

这个循环能持续放大,带来一轮又一轮的知识跃迁。

知识IPO

一般人常常会在两个地方卡住:

希望憋大招

产出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正确的简单动作带来的可怕结果。如果写不出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如果写不出文章,那就写一张知识卡片;如果没法积累一个知识卡片,那就总结一句话,然后分享出去。

这些话、卡片、文章和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成形,只要稍加修饰就能产生“个体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完成跃迁。当你打开新的话题,过去的知识作为一个模块,再整合进更多的知识,这样就生成了你自己的知识树。

害怕分享

不愿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自己好不容易想明白的事,怎么能一下子告诉你?

事实上,最好的检验输入的方式就是输出,而检验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实际解决一个问题。帮别人解决问题,看似是他人“白白”获益,但是自己也重新打磨了思想,修正了很多错误,自己的收益更大。

在行(著名知识交换网站)网上,姬十三有一个“陪你聊聊创业想法”的约见,只要300元。这是他的聪明之处,姬十三的建议远远不止300元,但是一次次地帮你解决问题,他脑子里也在反复打磨自己的知识积木,不知道哪天就会闪现出一个绝佳的产品点子。

秋叶是“IP大本营”创始人、国内社群运营的顶级高手。要知道,社群运营是一个非常累的事,一般人很难有认知资源再去思考背后的规律。偏偏秋叶的玩法是层出不穷、不断领先的,这种价值可想而知;偏偏秋叶的一大爱好就是分享——每次我有什么想不出来的地方,只要给他电话,他总会尽全力给我分享所有玩法,毫无保留。分享让他成为业内意见领袖,帮他结交了众多好友,重要的是,让他时刻思考新的可能。

我建议自己的运营团队帮别人出主意,自己的课程经理出去支持别人的课程设计,自己的运营负责人为更多公司提供运营方案的建议。这样他们能遇到大量的问题,倒逼他们进行大量的思考。这些输出也会让他们的水平和业内口碑都上一个台阶。我自己在在行也开通了“如何设计好一个内容产品”的约见,道理是一样的。

一手知识这种东西,就像春天的种子,越分享越多,再放一年就捂坏了。

知识IPO,连点成线,功不唐捐。

知识IPO工具箱

放大碎片化价值

你本来就要学习,不如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今天学到了什么#。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如果你是运营人,是否可以学习李翔老师的做法,每周整理一份#×××运营内参#,把你一周习得的新知以清单的形式沉淀,为更多人所用。

这个清单发到一定程度可以“征订”:如果你希望持续收到我的清单,可以去××公众号征订,或者留下邮箱,我会每周推送给你。

如果有足够重要的人,你也可以用“照亮法则”,直接定期邮寄过去,3个月以后,你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代理人,紧紧钉牢在大家心智中。

设计自己的知识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产品)是产品开发的一种思路,一开始提供一个最小的具有可行性的产品。你不妨尝试一下,设计一个最容易入门且可交付的知识IPO产品。

百元方案

如果你是个产品经理,前期可以定很低的价格,比如99元,甚至破冰价只要1元钱,为外界提供产品优化方案。再靠这一点连接参与更多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将来都会成为你履历的一部分,为你的品牌背书。

生涯咖啡

请我喝一杯咖啡,我陪你用1小时聊一个生涯问题。这是很多生涯咨询师起步的时候最常用到的方式。因为有了一杯咖啡、1小时和见面的因素,所以这是一个双方都愿意尝试的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刷出去。

首席知识官

以前每个班上,都有一位爱抄笔记的小朋友,在考试前几天,他成为人见人爱的大明星。其实,每个社群都需要一个首席知识官。整理知识也是一种知识的重建。如果你并不擅长创作知识,尽心尽力地做好首席知识官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你也许需要学习笔记、整理脑图、视觉引导,但是千万要记得让知识成为产品,不要成为自嗨的收藏品。

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每次我讲完课,总有人拉住我提问:“老师,我能问你一个小问题吗?”

小问题的意思,就是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简单回答就好。

“请讲。”

“我该怎么样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啊?”对方一脸的虔诚准备抄答案。

我一口老血要喷出来——这是需要一本书才能写明白的事情啊!我真想说:“要不您先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如赚一个亿。”

所有的愤怒,都只是对于自己无能的痛恨——其实他问出了一个好问题:很多人学了一辈子,学校的知识体系丢掉了,而新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建构起来。人的心智缺了体系,就好像站立在流沙之上,没法稳定地做判断,只好随波逐流。而且很多人即使有了很好的知识体系,但并不是自己有意识建构的结果。

但是我的确用一句话讲不明白,这引起我的愤怒。这个问题我记在心里,思考良久,打磨实践了几年,请教和观察了很多人,算是交出了答案:还是没法一句话说清楚,但是我能用一章讲明白。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这一整章的内容连在一起,是一个清晰的、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是让知识产生价值的完整体系,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跃迁成为知识高手的技术:

•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下次还有人把我匆匆拦住,“老师我就问你一个小问题……”

我就说,请看《跃迁》第三章全文。

对了,你这是一个好问题。

《浮士德》最后说:“永恒之女性,带领我们飞升。”

在知识爆炸时代,不断地联机、提问、传播。永恒地提问,带领我们跃迁。

跃迁时刻

用提问学习,用联机思考,用输出整合

• 不是学不学的差距,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 知识源头与功利读书:要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站在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

• 联机学习:打磨自己的一块知识晶体,然后和他人交换知识,联机获取他人脑子里最新的知识。

• 以问题为中心:区分知识树与问题树。

• 知识IPO:以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

• 知识体系:问题导向、联机思考、知识晶体和信息源头。

相关文章

  • 17.12.18《跃迁》第3章下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谈到了如何联机学习、如何以问题为引导、如何挑选学习资料,最后我们谈...

  • 17.12.18

    偶然 我就來了 沒有什麼一絲波瀾 我也不知 因為什麼 正如所有的事情 終究沒有一個結果 不因 沉迷於曾經 後來 未...

  • 17.12.18

    1.今天做溶出仪的校正,做实验的时候想象着昨天千利休的画面,竟然拿容量瓶的觉得是茶具了,哈哈哈,内心也不自觉的虔诚...

  • 修心日记第8天~2017.12.18

    功课之第161天(17.12.18): 在这个世界上,好人总是会被坏人欺负。有善心的总会被恶意伤害。你对人真诚,总...

  • 《跃迁》Day3前三章共读笔记

    首先列出各章节的关系: 认知跃迁(第1、5章)取势 能力跃迁(第4章)明道 能级跃迁(第2、3章)优术 【第一章】...

  • 17.12.20《跃迁》第4章下

    回路: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 19世纪大文豪巴尔扎克曾抱怨:“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

  • 《跃迁》读书笔记|如何控制愤怒

    《跃迁》读书笔记|如何控制愤怒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本章题目为《第4章破局思维》。 01 第...

  • 用财商思维读《跃迁》2.0

    上篇文章提到了“破局思维”,这篇文章则是分享我对于跃迁圈层的看法,同时也是《跃迁》这本书第3章“联机学习”和第5章...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

    2017年第41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

  • 如何实现自己的跃迁之路

    跃迁,放在量子力学领域,描述的是分子或者原子表面的能级跃迁,是在外界光照条件下本身状态的变化。 跃迁,放在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12.18《跃迁》第3章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hw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