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闻道成长励志读书
余华:《活着》,便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

余华:《活着》,便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

作者: 米黎籽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1:55 被阅读362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在《短歌行》里说,人生短暂,不过像是早晨花瓣上的露珠,禁不住阳光的照耀。人生匆匆,活着是为了什么?

    佛又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诚然,活着要承担那么多的苦难,人又为什么要活着?

    有人说,是为了各自的使命悠游于人世间;

    有人说,是为了某种不可言说的信仰;

    有人说,是为了心爱的人以及爱自己的人,为了有幢房成个家,为了孩子,为了

    ……

    是的,世上千千万万人,每个人都有活着的缘由。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这样写道:“写作的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余华的这本书,昨天刚看完,今天分享给大家。

                                                                 1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你急也急不来

    昨天,当我还在感慨《活着》一书中福贵的不幸——亲手埋了几个人:

    他亲手埋了:自己年少时花天酒地败光家产,在上厕所时死去的父亲;

    他亲手埋了:在上五年级时,跑去给县长的难产大出血的女人献血,被活活抽血抽死的儿子;

    他亲手埋了:生病无钱医治,导致终生又聋又哑,20岁在生孩子时大出血,丈夫说保大人,但最终还是死在了产台上的女儿;

    他亲手埋了:陪着自己受尽了一生苦难,得了“软骨病”而死的妻子;

    他亲手埋了:因想多赚几块钱,不幸在劳作中被水泥板活活夹死的二十多岁的女婿;

    他亲手埋了:因想攒钱买头牛,没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被一锅豆子活活撑死的7岁外孙。

    这些亲人都匆忙离他而去,都是他亲手埋葬的,他把他们都埋在了一起,让他们继续过日子。

    当我在痛惜福贵所遭遇到的不幸人生,是作者余华地刻意编排时,现实中的不幸,也狠狠地给我打脸。

    昨天,在看书之余,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

    10月21日下午4点50分,台湾一列自树林开往台东的普悠玛列车在宜兰新马车站发生出轨翻覆事故。截至22日清晨7时,台湾火车出轨事故已致18人死亡、187人受伤(全列车旅客366人)。

    根据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整理伤者名单,两位大陆籍旅客受伤。其中,重伤的姚姓女士44岁,目前住进宜兰圣母医院加护病房。该院8时40分许介绍,正准备给姚女士手术。轻伤的潭姓55岁女士在花莲就医后,已出院。

    此次列车出轨翻覆是台铁37年来最严重的事故。

    在这起事故中,有董姓一家17人之前吃完喜酒后搭乘该次列车,未料发生灾难,8人遇难。

    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总是无能为力,正如史铁生说的那样:“死神就坐在家门口,感觉差不多了,就过来招招手说,走吧。”

                                                             2

    即使人生的杯里盛满了苦水,也要学会两个字“原谅”

    《活着》:原谅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原谅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原谅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福贵的苦,远远超过“爱别离”。但福贵身上的品质,远远超过面对“苦难”时的态度,还有展现出来的人性的宽容。

    在父亲离世后,母亲逐日衰老的身体也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拿着媳妇给的所有家当——两块银元去城里找大夫。途中,被不幸拉去当炮兵打仗。

    一个庄稼汉被拉去打仗了,被迫抛下一家老小。当时,妻子刚生下儿子不到一年,女儿五岁,母亲病重。他几次想到要逃,但是一位逃过七八次的“老惯犯”——老全跟他说,逃出去的人只有两个下场:要么逃跑时被发现,当场打死;要么逃出后,被拉去其他的队伍继续打仗。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全的说法不断地被证实。最终,福贵放弃了逃跑,为了活下去,见到亲人。

    在子弹乱飞的战场,福贵与这位逃跑经验丰富的老全,以及一位十六岁的春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三个人为了活命,想尽办法,与成千上万的人一起,为了煮饭,砍树木,拆房子。

    当这些都没有了,抢着吃大饼,大饼也抢不到,只好趁着大家在抢大饼时,他们去抢别人脚上穿的胶鞋,用来燃火烧米饭。战火的不断逼近,燃火的材料没有了,大饼没有了,他们只能在坑道里吃生米。

    老全在翻看那些战场上的尸体时,被子弹射中不幸身亡。春生,也在战场上与他失散。但最终,幸运的福贵,几经周折,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对于这些经历的苦难,福贵心里想着的是感激,甚至想去报恩,继续从军——以此来报答那把他从死人堆里拖出来,给他路费回家的解放军。但是,他没有继续走这条路,因为亲人在等待着他。“来世,我来报恩。”离开时,福贵这样说。

    儿子的离开,是一场悲剧,但也体现了他人性的光晕。

    那是儿子有庆在上五年级的一天,学校里组织全体同学去医院献血,县长的女人生孩子大出血。最终,因为着急用血,符合血型的有庆被抽血过多,导致心脏衰竭。

    得知儿子死因后的福贵,赶去医院要跟对方拼命。这时,他看到了春生——县长。县长竟然是与自己生死与共的春生。

    俩人抱头痛哭。

    福贵不想杀人了,他没料到春生会突然冒出来,他走了几步回过头对春生说:“春生,你欠了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就这样轻轻松松,福贵原谅了夺走儿子有庆命的“罪人”。

    大家不要以为福贵不爱他的儿子,儿子是他的命,为了让儿子有钱读书,他曾送走过自己的女儿;知道儿子喜欢羊,当全家靠着吃草根,啃番薯过日子时,他倾尽了所有给他买了一只羊……

    还有,有庆也是妻子家珍的命,是倒在病床上的家珍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但是,有庆死了。而福贵,却原谅了那个“罪魁祸首”。

    这是因为什么,福贵心里知道。

    最终,妻子家珍也原谅了春生。虽然他们之间没有友情,但是出于人性的善良,家珍原谅了他。

    我们经常说,要原谅过去的一切,正如《少年张三丰》电影里说的那样:“过去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并不是一种负担”。但是,要原谅过去给与我们的苦难,谈何容易。

    我们也经常说,要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正如《天龙八部》电视剧里南慕容北乔峰三次大战,最后握手言和把酒畅谈赏月一样,虽然中间隔着血海深仇。但是,要原谅伤害我们的人,谈何容易。

    有人说,回想越多的回忆,只会带领自己走向痛楚的最深处,学会原谅过去,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些,如今在福贵和他妻子家珍身上得到了体现。

                                                                    3                                                              

    悲欢的开始,往往都毫无征兆,请把今天的路走好

    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这样写道:“我们生命的曲线蜿蜒曲折,看不到头。可是,有时候,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坛酒,只是五十年前埋下去的酒,如果他们愿意,都可以获得比我们更长久的存在。”

    岁月不长,什么时候会死,你无从知道。所以,趁活着时,把自己活好。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福贵在枕头底下攒了10元钱,那是他自己的安葬辛苦费,给村里某个好人的——在他死后把他埋了。

    但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日子总归还是在过。福贵也终于攒足了钱,买了一头被主人嫌弃而面临被宰的老黄牛,他给这头在村里眼里比福贵的爹年纪还要大的老黄牛取了一个名字——“福贵”,陪着自己过日子。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时要害羞你。话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福贵拉着他的老黄牛——福贵渐渐远去。而从他口中说出的这些名字,都是他的亲人。如今,已经深埋黄土。

    福贵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开,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他唱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彼时,福贵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半身也已埋黄土。

    但是,时间和苦难,造就了福贵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在《穆斯林的葬礼》,那个老穆斯林身上,我没有看到。

    但是,时间和苦难,让福贵看透了生死。这样的通透,在鲁迅的《呐喊》《彷徨》里面,我没有看到。

    但是,时间和苦难,教会了福贵怎样活。这样的活法,我只在卢梭的《忏悔录》看过它的影子。这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我在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看到过。

                                                                    4

    《活着》一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关于真善美的真谛,例如爱情的坚贞不屈,亲情的无可比拟,以及不可推卸的责任等等,每个人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一种态度。

    正如余华自己在书中的自叙中写的那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怨恨地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我想说,活着是为了什么?你说,是为了什么就是什么。

    最后,祝怀抱感恩的心,哪怕历经一生悲苦,仍能笑对远方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华:《活着》,便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ro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