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欺凌”事件一再发生,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欺凌”事件一再发生,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作者: 艾千秋 | 来源:发表于2017-09-27 22:38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俞灏明被骂了。

骂人的话语不堪入目,无非集中在对角色的厌恶和对演员外表的攻击上。且不论俞灏明对此反面角色演绎得是否深刻,才导致观众混淆了角色和演员的界限,单说攻击演员的外表这一点,就足见攻击者的恶毒。哪怕演员长得实在不符合大众审美,也不活该遭受人身攻击,何况俞灏明的“变丑”是因为曾经烧伤留下的疤痕,难道不是他自己更加介意“毁容”的后果吗?即便如此,他还是终于振作起来,走出郁结,直面痛苦。就这一点勇气,不值得点赞吗?

不过这波“骂潮”倒是似曾相识。就在不久前,《我的前半生》火热播出,在里面演了一个“非主流”小三的演员吴越,也遭遇了谩骂,也是集中在对角色的厌恶和对演员外表的攻击上,导致吴越不堪忍受,不得已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

图片来自网络

要说这种事情,其实也并不新鲜。

还记得80、90后的童年噩梦——容嬷嬷吗?她的表演者李明启老师也曾被观众骂惨,甚至在菜市场被扔过鸡蛋。演员冯远征,因为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暴力丈夫的入骨演绎,车胎被扎,本人被打,还被当作了家暴“代言人”。往远点说,战争时期在《白毛女》里扮演黄世仁的陈强老先生,甚至差点被台下激动的战士枪毙,后来还遭到过殴打。

如果说是因为角色的所作所为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刺痛了一部分观众的心理阴影,倒也可以理解。比如当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面对着嚣张的“黄世仁”,难免引发自身的怒火,做出激烈的反应。

但是现在很多对演员进行人身攻击的观众,就有一些不可理喻了。比如有人就因为“心情不好,看到你的角色更惹人讨厌”,也跑去吴越的微博评论里骂人。这显然是个人泄愤,看到大家都在骂谁踩谁,就趁机掺和一脚。

这种心理印证了“破窗效应”。一座房子如果有窗户破了,没有及时修理,不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窗户被打破;一个地方堆放了垃圾,没有人来清理,不久就会变成约定俗成的垃圾场。

一个人如果被骂,没有反抗回应,可能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欺负;一个人如果被人欺负,没有有效阻止,可能就会演变成众人的“欺凌”。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是明星演员,有很多普通人,也在网络上面临着“欺凌”的境遇。

英国有一位女孩,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素颜长痘痘的照片,结果却遭到了铺天盖地的破骂。于是女孩上传了化过妆、遮过瑕的照片,有人转而开始夸赞她的美貌,但是更多的人愈演愈烈,骂她虚假恶心,简直是什么肮脏的词语都往她身上扔。女孩实在不堪其辱,拍了一个视频发到网上,表达了自己在这段时期的遭遇和痛苦的感受。在女孩展示化妆和卸妆的过程中,屏幕上飘过那些人谩骂她的话语,女孩流下了眼泪。

难以想象究竟是多么深的恨意,才会让一个人说出那么恶毒的词汇,来针对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人。难道只是仗着有网络上虚拟的身份作掩护吗?

因此有人说应该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让所有人的真实身份都浮于水面,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这诚然会对“网络欺凌”起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言论自由”也将受到一定的侵犯。别说你不在乎,现在都抱怨“被墙”、“被和谐”,到时候你真的愿意并且能够成为网络上的“道德典范”吗?

说起“道德”,可能有些人就有底气了。

“'苍蝇不叮无缝蛋',那些人自身有毛病,骂他们也是情有可原。”

是啊,活该,谁让他们不是完美的人呢?谁让咱比他们道德高尚呢?谁让咱这么充满正义呢?

“就算我不完美,我就不能骂他们了?他们碍眼了,骂他们是我的自由,是我的权利。”

对啊,所以你同意在你犯错、或者只是别人看不顺眼的时候,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喽?

“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又不差我一个。我要是反对的话,大家又该来攻击我了。”

嗯,出于自保嘛,理解,理解。感谢你对现代“犬儒主义”的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做出了可耻的贡献。


My Pale Skin

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到屡遭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也许一开始只是不经意的小事,却一次次不断地演变恶化,最后给被欺凌者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伤害,甚至伴随一生。可是对于很多旁观者而言,这永远都只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早都忘记了。对于大多数实施欺凌的主要人物,更不会感到内疚。

也许你恨恨地想,让他们也尝尝被欺凌的滋味,但这终归不是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也许你提议给欺凌者贴上“标签”,在社会上实名公开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让他们一辈子都背负道德的压力。但是请相信我,这样做的后果肯定是大部分被贴标签的人,还会是那些冤枉的被欺凌者,因为擅长欺凌弱者的人,总有办法利用各种“标准”,站在审判者的顶端。

那要怎么办呢?如何避免或者应对欺凌事件呢?

大概我们都应该学一学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厚脸皮”。有人怼你?怼回去!我就是我,最美的我!当然,我只是说可以借鉴一下他保持自我的态度,不是说要学习他的目中无人。

也许人性使然,“欺凌”永远不会被灭绝,但是每个人都应当警醒,在鄙视谩骂别人的时候,不要盯着别人是不是该骂,因为你总能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嘴脸”,是不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是不是骂了别人后,觉得出了口闷气了?是不是觉得自己心理平衡了?是不是觉得自己更加高尚、比别人更优越了?

因为我们能管住的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综上所述,四个大字:

绝不默许。

-0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欺凌”事件一再发生,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vy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