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两个娃的超级奶爸,在对待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我一定和许多宝妈宝爸有着颇多相似的幸福,亦是颇多相似的无奈。
如今,本超级奶爸历经九九八十一无奈,苦心造诣,修炼偶成“三板斧”神功,专治各种孩子吃饭不服。
根据武林惯例,正式传授神功之前,必先传其心法, 如下:
我们务必深刻明白: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注意“独立”二字)个体了。
甚至,有宗教认为,父精母血一交融,那受精卵便是含灵之体了。
孩子是孩子,你是你;除了一层所谓的血缘关系,并再无半根毛关系。
本质上,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灵魂独舞,孤独无依。当然了,这也包括你的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这听起来有点残酷,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我们总是习惯性认为孩子还小——他什么都不懂?可是请问,您不是孩子,又如何知道他什么都不懂呢?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禅坐)回忆一下小时候的事情(我遇过有人的记忆能回溯到胎儿时期,后与其父母验证竟也丝毫不差),或者观察我们和孩子说话时的情景,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大人说的话也许小孩是听不懂,但大人说话时的语态、神情、肢体动作等,小孩却是深深地看在眼里,烙在心底了。
语言,往往仅是低效沟通的代名词。
我们一定不能低估人类大脑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尤其是小孩——宝妈宝爸们一定有过被孩子做出的(我们自以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言谈举止惊讶过的经验——他其实什么都懂,只是还没学会如何熟练表达。
以上,便是修炼神功前必须达成的两大共识。切记。
回到吃饭问题上,于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您的具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也许还没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吃饭的想法,但一定是心中有数的。
所以,他的一些尝试或者试探的表达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他与这个尚且陌生的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要理解。比如,挑食、故意不按时吃饭、吃的少、故意啥都不吃、吃饭逃跑、要喂着吃、一边玩一边吃、吃饭时间太长或太短……
看似各种疑难杂症,不胜枚举,而且花样多多。没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治病得从根上治。
根在哪里?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海螺先生ing。
根就在为人父、为人母身上,亦即我们自己身上呀!
此为第三共识。
如此可学神功,事半功倍。
神功.第一板斧:修平常心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逼孩子吃饭,其实是一种压迫。伟大毛太祖不也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发散的、不受拘束的。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率真个体,你压迫得越厉害,他自然就要赤果果地反抗得越剧烈。
有的家长就问了,顺着他岂不反了天了?
这又是另一种极端了。《种树郭橐驼传》里如是说,顺应天性,不过多压抑,不过分关注,因时而施肥,即可。况且,郭橐驼还把种树比作养孩子(本体是孩子)。
吃本是地球上正常生物的一种天性。
如果放在五六十年代,人怕是看到树皮都能抢着塞进嘴里。也只有在食物过剩的时代,孩子不喜欢吃饭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活泼的老人家怕是要说声:真是活久见了。
故而,宝妈宝爸们,一般情况下孩子这顿吃多了不必表扬;那顿吃少了也无需批评。——他们只是没学会如何熟练表达自我。
想想我们自己吧,尚且有胃口好的时候,一口气快要能吞下一头牛;也有食欲不振时,喝汤都嫌饱。
将心比心,比出一颗平常心,足矣。
神功.第二板斧:吃饭不是做买卖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多吃一口饭,也是费尽心机,甚至把生意场上的招数都用上了。
最典型最常见的应是诸如此类的话:你要是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XX玩具或者带你出去哪里玩或者怎样怎样……
这是在干什么?是在和孩子讨价还价,谈一笔等价交换的买卖吗?
有的家长可能读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孩子如果真吃了饭,就会如实兑现承诺。这是属于病在腠理的,程度尚轻。
有的家长却只是为了达到孩子吃饭的目的,可能饭后都想不起饭前答应过孩子什么了。这,就有点“不择手段”了吧。
殊不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的随口一说,孩子可是当真的。
长此以往,您能保证您在孩子面前还有威信可言?您能保证你的孩子长大后人品不出现问题?您能保证您的方法能永远奏效?
别忘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情可理解,效果却不嘉。
吃饭和孩子谈条件,无非三种后果:一是从此孩子有了无理要挟父母的砝码;二是教会孩子说话可以不算数;三是教会孩子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故而,吃饭和孩子“做买卖”,看似事小,实则关乎教育。为人父母者,教育事大,不可不察也。
神功.第三板斧:生活需要仪式感
严格来说,家长只有修好了平常心,也不和孩子做吃饭的买卖了,这最后一板斧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好比,金庸小说中写的“降龙十八掌”神功的降龙第十八掌,乃是在学习了前面十七掌的基础上,方可出神入化。
生活需要仪式感,吃饭当然也是,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有个朋友的孩子才一岁半,如今饭前都要喊一声“开饭啦”,才开始吃饭。关键是,她全程都是自己动手,也没什么同龄人吃饭的臭毛病。
并非这个孩子天赋异禀,而是家庭环境使然。
朋友家是个注重仪式感的家庭。饭前一定要等人齐了才一起开饭,饭前必定说一声“开饭啦”,一家人才带着感恩之心(请注意)开始用饭。吃多少做多少盛多少,饭毕,锅里碟里碗里基本上都不剩菜剩饭。
家是孩子的第一间学校。
良好的家风带给孩子的是一生无法衡量的精神财富。
我等有幸生活在这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莫要辜负!
学点“三板斧”神功,居家旅行,养儿育女,吹牛扯淡……自然是极好的。
海螺先生ing 2018-11-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