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九天,我就入职一年了。这一年也算是近十几年来(心情)最动荡的一年了。
从刚进来时对职场中一切的好奇与期待,经过中间“转型”期出现的纠结,到今天勉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没有一天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每天可以说只是在“work for my resume”,每一步都是在为下一份工作做铺垫。
我所在的公司还处于创业期,所以进来后做过的事情覆盖面很广:写过咨询报告、策划过网站,也编辑过文章,甚至做过设计。现在说来,本科经济课堂里的我,一定想象不到有朝一日我会每天与Adobe共处吧?
除了短期内迅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我学习能力还可以,被老板抓住这点后各种“赶鸭子上架”,最近甚至有往产品经理发展的趋势-_-||),我所在的部门也不需要加班,每天六点准时走。当然,老板内心可能是希望我加班做更多事的,但我明白加班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所以没有妥协过。而且白天自己的任务都完成了,又凭什么留下来呢?
不加班,待遇可以,同事友好,还能接触各方面的事...虽然不是什么大平台,但按理来说这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工作了(所谓的“钱多活儿少离家近”?)。但是这一年里,我没有一天是满足这一切的。
我喜欢老板,隐约之中觉得他和我是同一类人。他很聪明、亲切,做事也习惯放眼全局,如果他是与我平级的同事就好了——作为老板,他的领导力还是有待商榷的。而同事们看上去都满足着当下所作的事,好像觉得有这一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就很充实了。我的工位对着公司的商务,听着她们每天和客户打电话——这点是我做不来的——也觉得很无趣。对她们来说,每谈成一个客户就对应着一分成就,等比交换,何其充实。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换成自己日复一日只做这件事,甚至连最基本的Word都用不利落,什么电脑软件都不懂,唯一擅长的就是和人交流,每天的每天唯一的活动就是和客户交谈?对不起,这样我会觉得白活一场。(每个人价值观不同,此处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间也有过崩溃的时候。看到本科的同学们要么在世界级的事务所,要么在大厂,要么去了常青藤继续读研。若不是自己求职时的能力不足也不至于选择这里。那段时间真的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用。还好做到了及时止损,想着“羡慕他们干嘛,金融也不是自己会喜欢的啊”诸如此类的话,把心态扳了回来。
我现在做的事和专业毫无关联,有时看着和自己一起的同学的光明前景,难免会产生被比下去了,或矮人一截的劣等感。所以工作的时候总是要问自己:“现在做的这些我是不是很反感,很想逃离?”庆幸的是,答案都是否。我在自己从未接触的领域探索着,每周学习一个新的Adobe技能,而且只做对今后发展会有帮助的事。每天都在前进,而不是待在舒适圈,在这个遍布危机与挑战的时代,我也算是在未知的浮沉中找到了自己的那块浮板吧。
一切总有发生的意义。如果当初没有来这家公司,我就不会意识到曾经感觉良好的自己其实一无是处。因为对这里不满意,所以想尽快提升自己,逃离这里。如果没有产生那些和同学们比较的心思,也许就满足于当下还算安稳的状态,从此一颓再颓吧。
所以我感谢这一切,也感谢永不知足的自己。“感到满足不是件好事,那意味着你接受了命运。”虽然还没有找到那个热爱的事业,但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就从不讨厌的事情里出发,一件件尝试吧——希望自己永远记得,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夜。
黄昏时分的苏宁广场,今天的天空很美
网友评论